成皋之战:楚汉战争中最关键的一战 以刘邦的胜利为结束 此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后发制人 疲敌制胜型的经典战例
成皋之战是楚汉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仗。它使楚汉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彻底的改变,项羽的失败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此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型的经典战例。
楚汉战争期间,成皋经过楚汉双方的反复争夺,频频易主。先是项羽绕过荥阳、击破成皋;接着,刘邦从宛县北上,复夺成皋;再接着,项羽陈大军于成皋城下,刘邦逃走,成皋再度被项羽所夺。此时,刘邦从赵国带来汉国的本部军团,驻扎在小脩武与项羽对峙。同时,派遣刘贾和卢绾带领两万兵马渡河,前往楚国的腹地,协助彭越开辟敌后战场。
自从刘邦从彭城战败后,彭越便回到梁地,以梁地为主,开辟敌后战场。项羽初破成皋时,正是因为彭越在下邳战胜楚军,击杀薛公,才迫使项羽撤出成皋,给了刘邦复夺成皋的可趁之机。当项羽来到下邳,彭越却早早离开,最终使项羽扑了个空。待到刘邦和项羽对峙于荥阳边上的时候,彭越已经在梁地攻下了睢阳、外黄等十七座城池。
彭越的存在对项羽来说,犹如骨鲠在喉。如果不彻底剿灭彭越,项羽在前方就无法安心与刘邦开战。因此,项羽决定往东进军,先彻底剿灭彭越,然后再回过头来与刘邦决战。临走前,项羽安排大司马曹咎把守成皋。曹咎是项梁的故交,当初项梁犯法,是曹咎写了一封信给项梁所在的监狱长司马欣,让司马欣网开一面,最终才保住了项梁。因此,项羽对曹咎和司马欣是非常感谢和信任的,他才会把这次守卫成皋的重任交给曹咎。
项羽虽然相信曹咎对他的衷心,但是却不放心曹咎的军事能力,他知道曹咎不是刘邦的对手,他也不指望曹咎能将刘邦赶回关内。所以,走的时候,他对曹咎千叮咛万嘱咐:“谨慎地把守成皋!即使汉军前来挑战,你也不要轻易应战,只要用成皋挡住他们,不让他们东进就可以了。我十五天内一定能平定梁地,到时候再带兵来与你会合。”
项羽走的时候,刘邦对他和项羽之间的对战已经有些厌倦了,尤其是他与项羽在荥阳这一带对峙了这么久,战事依然没有太多进展。这个时候,他开始打算放弃进攻成皋,放弃成皋及其以东的疆域。带领军队驻扎到巩县、洛阳,在那里抵抗项羽得了。刘邦的想法有些消极,即便他放弃了成皋,他和项羽之间的战争也不会就此结束,退守巩县和洛阳只不过是把战线往关中又推近了一步而已。
郦食其感受到了刘邦的消极情绪,赶紧向刘邦提出了一个计策,画出了看得到的大饼,从而重新鼓舞刘邦的斗志。他说:“能够明白天之所以为天的人,一定能成就王事。王者以民为天,而民则以食为天。长期以来,敖仓都是天下粮食的集散地,我听说那里有着很多的粮食。楚人攻克荥阳,却不派重兵把守敖仓,反而带领大军东去,只留下少数部队留守成皋,这是上天在帮助汉国啊!如今正是利于攻楚的时候,汉军反而退却的话,这是我们自己在延误战机,我私下里以为这是不妥的。
况且一山不容二虎,如今楚汉相持数年,海内动荡,农夫不耕、织女下机,天下的民心还没有归属。我希望大王急速进兵,收取荥阳,抢占敖仓的粮食,扼住成皋的险要,断绝太行的通道,把守白马津,向诸侯显示汉军已占据有利地形,营造出汉军能够克敌制胜的态势,这样一来,天下人便会知道自己该归向何方了。”
郦食其的一番话让刘邦重新燃起了希望,也让刘邦明白了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去做。要想给楚军施加压力,第一步就是夺取成皋。如今项羽不在,对刘邦来说,这就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他便频频派人去成皋城下挑战。刚开始的时候,曹咎按照项羽的吩咐,坚决不开城迎战,这让刘邦有些来气。
人在气头上,什么招都能想得起来。刘邦想出来的招就是骂战,骂战是古代战争中很常见的一种战术,当兵打仗的人都是精力旺盛,火气也就容易上来,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别人的辱骂。骂战是一种比较损的招式,它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内心承受能力。当然,骂战也可以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叫做激将法。
刘邦派一帮子人到成皋城下,对着城内的曹咎一顿乱骂,从曹咎的祖宗十八代骂到曹咎的祖孙三代。原本还能忍受汉军挑衅,拒绝出城应战的曹咎在被辱骂了几天几夜之后终于忍不住了。他大开城门,带领军队横渡汜水。汜水滔滔,横渡虽然也不难,但难的是有人从中捣乱。刘邦带领大军,趁着楚军渡水过半,发动突然袭击,从而大败楚军,曹咎自杀身亡。曹咎死后,留守成皋的楚军也迅速溃散。刘邦急速进军,占领成皋,紧接着又派兵驻扎在广武,取用敖仓的粮食来供养军队。
自此,经过了两年多的荥阳、成皋之战宣告结束,以刘邦的获胜为结束。而楚汉之间的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荥阳、成皋之战的相持是刘邦和项羽双方实力转变的一个关键时间段,经过此役,刘邦的实力开始逐渐增长,而项羽的实力则在缓缓下滑。当双方对峙与广武的时候,双方的军事实力已经相差无几了。只是项羽在下滑的路上越走越远,开始由强转弱,而刘邦则是在不断地变强。
成皋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汉高祖首创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策略。刘邦先在成皋之战采取先疲后打方针,以主力坚壁蓄锐,待机破敌,遣偏师袭扰敌后,断其粮道,逐渐削弱敌之力量,积极创造战机,在项羽疲敌撤兵的路上阳夏之战、固陵之战、陈下之战、垓下之战适时转入进攻,在进攻中连续追击削弱敌人,穷追猛打不给敌方喘息之气,连续作战,终获全胜。
项羽作为一员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曾放射过夺目的光彩,然而他最终还是失败了,这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失策是密切相联的。他分封诸侯,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他嗜杀好战,激起了民众的反对;他不重视争取同盟,造成了自己的孤立;他不善于起用人才,团结内部,导致了众叛亲离;他不注意战略基地建设,以至于无法长期支持战争;他缺乏战略头脑,只知道一味死打硬拚,没有主要的打击方向,决定了他虽然能够赢得不少战役、战斗的胜利,但却不能扭转战略上的被动,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彻底失败。项羽战场指挥的成功和战略指导的失策之间的巨大矛盾反差,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结局,给后世军事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历史教训。
此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型的经典战例。刘邦以正面相持,两翼进攻,后方袭扰相结合的军事谋略,分散、调动、疲惫楚军,阻止楚军西进,争取时间,发展力量,最终形成三面夹击楚军之势,变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
汉高祖先采取先疲后打方针,以主力坚壁蓄锐,待机破敌,遣偏师袭扰敌后,断其粮道,逐渐削弱敌之力量,积极创造战机,适时转入进攻,在进攻中力排众议,穷追猛打,连续作战,终获全胜。此战是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战役,在中国战争史上汉高祖首创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型的战例,给后世兵家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