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何以如此短命?探析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2022-05-19
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篡夺北周帝位,建立了隋朝;589年,隋朝出兵平陈,统一了中国,617年,隋朝被李渊建立的唐朝取代。前后三十七年;如果从统一全国算起,则不过二十九年。
中国历史上,由分治而被一统的王朝,有秦的结束战国诸雄、西晋的结束三国、隋的结束南北朝、宋的结束五代十国。
这当中,秦、西晋和宋,都经历了“统一-分裂-统一”的循环。“五胡乱华”以后,晋室南迁,相继为宋齐梁陈;北方则是五胡十六国、北魏以及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虽南北分治,但并非由“统一到分裂”。这有些像宋以后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部族的对抗(只是这时所谓“中原王朝”的版图已退至江淮以南,而北方的游牧部族所控制的区域南下到了黄河流域)。
但又不同于蒙元、满清那样以“异民族”的姿态、摧枯拉朽般整合东亚大陆的“统一”方式。五胡十六国,特别是此后的北魏。
因长期占据黄河流域这一“中原”的核心地带,及其深入的汉化,自认为具备了与江淮以南政权争正统、争正朔的政治、文化资本,从而又具有了传统的“从分裂到统一”的政治色彩。
隋帝国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那么快就被推翻了呢?
535年,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589年,隋朝征服了陈朝,统一了中国。
西魏-北周,与东魏-北齐,本属“同根”,但长期的征伐,使双方有强烈的敌意。这种敌意,并没有随着北周吞并北齐而减弱。
相反,北周以征服者的姿态,歧视原北齐控制的所谓山东之人,称其为“机巧奸伪,避役游惰”之民。这就是《隋书・食货志》所称的:“是时山东尚承齐弊,机巧奸伪,避役游惰者十六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