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武将遭遇突厥,兵力相差近百倍,硬碰硬打了三天,突厥哭着撤退

2022-05-19

在我国历史上中原大陆遭遇过许多次的侵略,其中有许多的少数民族,而突厥在早期最为频繁,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武将遭遇突厥,兵力相差近百倍,硬碰硬打了三天,突厥哭着撤退。

突厥早在唐朝时期就存在了,最早的突厥一词,出现在公元540年。这一年是历史上的大乱世,处于南北朝时期。这时候突厥对中原是虎视眈眈。此时的中原地区是四分五裂,根本没有能力与突厥征战。不过到了百年之后的唐朝就大不相同了。

唐朝在李世民期间将突厥打败,并且掌管了突厥。这都是后话了,在南北朝时期,无论是游牧民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除此之外,各个政权也是互相进攻的。不过到了北周时期,隋文帝杨坚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

大乱之世必将是英雄辈出,南北朝时期也不例外。在历史上的乱世中,无论是三国时期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等等,这些乱世都是出现了很多人才的。比如说诸葛亮管仲商鞅等等,这些人也都是名留青史的。在南北朝时期同样如此。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个强大的王朝,就是北魏。不过后来的北魏被分成了东西魏。正是在西魏中,出现了一员虎将。此人就是达奚长儒,从小达奚长儒就有过人的胆识,后来宇文泰对达奚长儒十分的赏识,因此达奚长儒也是步步高升。

后来宇文氏篡权,建北周而代西魏,武帝宇文邕掌控大权后,对达奚长儒也甚是推崇。这时候的达奚长儒早就已经征战天下。宇文泰担任西魏丞相期间,达奚长儒就建功立业了。这时候的达奚长儒平定蜀地有功,升任车骑大将军。

到了北周时期,达奚长儒被任命为渭南郡守,升任骠骑大将军。后来在建德六年,达奚长儒跟随北周武帝宇文邕平定北齐,升任为上开府仪同三司。此时的达奚长儒已经是建功立业。建功立业的达奚长儒在北周已经成为了举足轻重的人物。

周宣帝驾崩后,隋文帝出现在了历史上。这时候的隋文帝开始独揽大权,已经为篡位做好了准备。公元581年,杨坚代北周而建立隋朝。隋朝建立之后,出现了开皇之治,也正是因为杨坚建立了隋朝才出现的。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问题。

突厥人开始对中原虎视眈眈,这时候的突厥早就已经想要与中原王朝开战了。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凡是有本事的人,谁没有逐鹿中原,定鼎乾坤的野心呢?杨坚就是这么一个人,在北周宣帝驾崩,刘昉和郑译突然将其推上了辅政大臣的位置,再加上其女儿,当今皇太后的力推,杨坚经过李德林的指点,成功揽权,成为了继宇文护之后名副其实的权臣。到了公元581年,杨坚代北周而建立隋朝,在其推动下,此时国家是一片欣欣向荣,而到开皇二年,一个消息传来,突厥即将攻打大隋,经过再三思虑之后,杨坚决定迎接挑战,大战一触即发。

突厥率领40万军,沿着整个长城一线杀气腾腾的扑来,西边已经到了渭水流域了,距离都城不远矣,于是隋廷下令让宰相虞庆则率领大军进驻弘化,而其中达奚长儒就是随同出征的一员。到了之后,肯定得先摸摸情况,再来根据具体情况而做出相应的部署,因此达奚长儒就充当了这一光荣的使命,他率领2000人马去周边摸情况去了。

命运就是那么的令人捉摸不透,就在离开弘化城不太远的周槃,达奚长儒就碰到了突厥兵,而且那还是突厥沙钵略可汗的主力,兵力高达十数万。你说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这下突厥就打算吞了这支2000人的隋朝兵力。

再来描述一下当时突厥的阵仗以及跟随达奚长儒的隋兵的反应吧。

突厥兵是黑压压一片,望不到边,而且还是骑兵,各个威风凛凛,望着眼前出现的隋兵,可以说有一种戏谑的表情。而隋兵是一个个吓得腿都软了,恨爹娘给少生了几条腿,这下跑是跑不过了,打又打不赢,面对此情此景,从达奚长儒到兵士,此刻最想要的肯定就是后悔药了。

在危急关头,充分说明了一点,将帅是整个部队的灵魂,摆在眼前有三个选择。第一,逃跑,应该是没戏了,你能跑过突厥骑兵,那他们也别混了,干脆会草原吹风算了;第二,投降,面对此情此景,无疑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可是如此一来,就是叛国,那后半生肯定压力山大,而且此时突厥大兵压境,会给2000人以投降之机吗?如果被阵前给祭旗了,那可真是无颜见家乡父老啊;第三,战,能战赢吗?答案明摆着,那就生当人杰,死亦鬼雄吧。

一瞬间,达奚长儒的头脑中肯定是经过了抉择,当时他的表现与士兵们成为鲜明的对比,他是神情自若,慷慨激昂,因此士气萎靡的部队,重新又唤起了生机,(真说不准此时的达奚长儒内心是如何的,搞不好也是颤抖的要命,不过我更相信他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毕竟是经过阵仗的人)于是下令2000人的部队,组成了方阵,士兵们枪尖对外,整齐有序的后退。

你就这么退了,是不是当以好勇斗狠自居的突厥人是吃素的啊,突厥骑兵一拥而上,很快方阵被打乱了,达奚长儒立刻纠集散兵又形成了方阵,就是这样,方阵被冲散,又再次聚集,也不知道多少次了,与突厥兵进行着殊死的搏斗,且打且退,战斗持续了整整三天,打到的程度是搜肠刮肚也找不到的词语来形容的惨烈。五兵咸尽,即刀卷刃了,剑断了,武器被打到全部毁坏了,没有武器,怎么打,他们用赤手空拳的打,到最后每个士兵的拳头上都露出了森森白骨,而长官达奚长儒更是严重之极,有五处重伤,其中两处前后贯通,总共接战了14次,到达弘化城池前时,部队仅仅只剩下两三百人了,宰相虞庆则是守弘化城的,而达奚长儒又是其手下,此次的任务也是按照宰相的指示去做的,看到如今这支部队伤亡惨重,虞庆则理应开门救人的,可是他害怕呀,于是眼睁睁的看着这支队伍孤军奋战,他用紧闭城门来表达他的选择。

话说到了这里,达奚长儒部队完成了自救,可是却逃不出命运的捉弄,如此等待这支部队的最终归宿只能是被突厥给吞没,可是历史就是那么不可捉摸,给大众来了个急转弯,你不服都不行。望着近在咫尺的弘化城,看着追杀了三天的达奚长儒部,再回看身后一路的尸体,突厥突然主动撤退了,而最后在清扫战场时统计,达奚长儒部杀伤敌人达万计,而且这是在突兀的情况下,差距近百倍兵力,并且是正面战场的情况下,达奚长儒成就堪称辉煌。

而到了唐朝时期,中原王朝对于突厥的战争却比之更为辉煌。

唐朝时期和东突厥之间的恩怨由来已久,双方征战持续的时间也是相当长的,这都要说到当时东突厥在河西地区大肆侵扰,并且持续施压,看着他们如此猖狂,肃州守将就开始坐不住了,立刻开始着手进行排兵布阵,以犄角之势来巩固防御,同时又结合地形进行有效的反攻和防守,突厥瞅着在唐朝手里讨不到什么便宜,就只能灰溜溜地撤军了。

但是这个举动也给后来大唐打回去留下了充分的理由。当时朝内一员大将张公瑾专门跑去见了皇帝,向皇帝呈上必须攻打突厥的六个理由,皇帝看完这些理由也觉得合情合理,很是赞许,所以后来唐朝就以突厥侵扰河西为由,向他们发动了进攻。

负责这次战争的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李靖,担任副将的则是提议此事的那位张公瑾,这二人的能耐不可小觑,不论是上阵杀敌还是排兵布阵上都有一把刷子。

当时李靖直接带了三千人马就朝着襄城行去,计划过去狠狠收拾突厥人一把,但是还没打呢,突厥人看着这才这么点人就过来了,肯定后面还有大队伍,于是不敢冒险,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直接撤离了襄城。

这个决定完全是跳进了李靖的坑里,这一切李靖早在预料之中,征战多年的他知道兵不厌诈,等敌军按照他设想的撤军之后,他们选择按兵不动,之后使用反间计,专门派出细作去挑拨敌军,让带兵的可汗和部下之间产生不合。计划奏效之后,一部分敌军被诱导着向大唐投诚,突厥的可汗见此也开始乱了阵脚,像只无头苍蝇一样准备逃亡,他带着剩余的手下奔着阴山而去。

但是可能是这个可汗的运气实在是太差,逃亡的路上接连遇到大唐的援军和主力军,最后只得躲进深山老林里休整,不敢随便行动了。经过一段时间休整之后,这突厥的可汗还是贼心不死,他又找来了几万的兵力想要翻盘,但是自己心里也清楚要是真的行动的话,肯定没什么好结果,他决定识时务一些,跑去长安向大唐皇帝投降,表示以后愿意俯首称臣,为大唐效力。

这人虽然表面上装作很顺从,但是一切都是权衡之下才做出的选择,他不想彻底被唐朝消灭,只能假意归顺再伺机而动,唐朝的几位大将都是征战多年,他的那点小九九自然也是清楚的,李靖说突厥那边虽然看着乖顺了,但是他们手里还有不少兵,指不定会贼心不死,再次打过来,所以肯定不能就这么接受投降。

所以突厥可汗这边正投降着,皇帝也表示了接受,之后专门派了使臣过去招抚,但是却不知背地里李靖却决定带兵突袭。突厥那边正做着可以休养好了重新再来的美梦呢,没想到这大唐主将却存了进攻的心思,要知道这个点进攻,可是完全能把突厥都给灭了。那可汗看着前来的使者,以为大唐接受了他的投降,暂时算是安全,可以彻底休养了,哪想到李靖会这般和他过不去,存了要彻底灭了他的心思,早就派了先锋部队偷偷出发了。

也是当时天气正好适合偷袭,大雾弥漫,突厥人完全没做好准备,就迎来了大唐的进攻,结果自然是唐朝这边取的了胜利,而突厥的可汗看到这一幕,牙都咬碎了,但是没办法,只能开始继续逃亡,而之后李靖带着的主力过来之后,突厥这边的兵力又折损许多。

走投无路的突厥可汗只能带着仅剩的一万多人马跑进沙漠,想要垂死挣扎一下,但是很可惜的是唐朝的一只队伍在此拦截,之后他的大酋长带着一干部下投降,这下算是输了个彻底,而且在逃亡时,他的很多手下早就存了叛逃的心思,而他也一度和自己的儿子走散,最后跟前只剩下不到百人,不到几个回合就被大唐的军队给捉住了。

虽然这位可汗被捉住了,但是大唐的皇帝却没有对他下杀手,毕竟也是部下私自行动才占了这个便宜,就给了这个倒霉的可汗一个官职,然后把他软禁了起来。由于这次突厥可汗的投降,再加上当时突厥内部大部分的贵族也被大唐收服,没多久这东突厥支离破碎,直到湮没在历史里了。

那么对此你怎么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