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新疆:塔塔尔族概况及民族风情

2022-05-19

塔塔尔族族源塔塔尔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tataer”(塔塔尔)是本民族自称,最早的记载见于公元732年所建古代突厥鲁尼文《阙特勒碑》和公元735年所建《毗伽可汗碑》。在《阙特勒碑》的汉文部,称“tataer”为“鞑靼”,这是“tataer”一词最早的汉译名词,中外史学界多把该碑中记载的“三十姓鞑靼”和“九姓鞑靼”视为塔塔尔族的先祖。近代的塔塔尔族主要聚居于今俄罗斯塔塔尔斯坦共和国、乌法、西伯利亚及克里米亚等地,除此之外,还散居于欧洲、土耳其、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中亚五国以及中国。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塔塔尔族人口已有900多万(阿勒玛图“希望报”塔塔尔语版1988年),中国的塔塔尔民族人口不足5千,主要集中在新疆乌鲁木齐(迪化)、塔城、伊犁、奇台、阿勒泰等地。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塔城地区塔塔尔族人口为504人,而塔城市塔塔尔民族人口不足200人。塔塔尔族信仰伊斯兰教,使用塔塔尔语言文字,属于阿勒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塔塔尔族虽然人口较少,但文明程度、文化素质较高,塔塔尔族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民族,在塔塔尔民族历史上没有辍学的记录。塔塔尔族和当地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等兄弟民族都可以通婚,使各民族文化互相交融。撒班节塔塔尔族和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过肉孜节、古尔邦节,同时,塔塔尔族还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撒班节”。塔塔尔族的“撒班节”具有独特的寓意。很早以前,塔塔尔族先民就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在长期劳动生产中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创造了新式农具“撒班”。“撒班”在塔塔尔语中是“犁铧”的意思,塔塔尔族为了纪念“撒班”这一新式农具的发明,就选择在每年6月20—25日期间(即春播结束后的间歇),选择一个风景优美的宽阔草坪举族欢庆。这个节日没有神灵祭祀,也没有神话传说,耕种结束以后利用休闲的日子,是为了消除春季的辛劳,憧憬夏日风调雨顺,祈祷秋季粮食满仓。这一天,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以家族为单位,携带各种丰盛的塔塔尔族自制的特色食品,汇集到郊外,展示自己的传统文化。2007年“撒班节”收录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2008年,“撒班节”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民歌与民间舞蹈热情奔放的塔塔尔人酷爱音乐和歌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他们能歌善舞,被誉为新疆喜庆日子和文艺活动中的明星。塔塔尔族音乐的特点是节奏鲜明动听,旋律流畅华丽,结构短小精悍,情绪热烈奔放。尤其是歌舞曲,已经成为新疆各民族青年联欢必不可少的曲目。塔塔尔民族中流传着这样的一句俗话:“在塔塔尔人生活的地方就有音乐和诗歌;有音乐和诗歌的地方就有塔塔尔人。”由于塔塔尔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歌曲,塔塔尔人民幽默风趣的个性,使他们能够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以及自己的想法通过歌舞来吟唱和表现,如民歌《巴拉米斯坎》(意思是忧郁的小伙子),它是在塔城各民族当中流传了近百年的传统民歌,因为这个民歌曲调优美动听,调式简介,朗朗上口,后来人们就直接沿用这个曲调来由歌唱者触景生情即兴填词,并通过押韵的吟唱风格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对朋友的真诚相待。因此,这个民歌在新疆各地广为流传,特别是在多民族聚集的塔城、伊犁等地的其他民族,如哈萨克、维、达斡尔、锡伯族、俄罗斯等民族,也深受塔塔尔民族民歌的影响。目前,在塔城还保留着能按照原生态唱法的民间艺人。塔塔尔族的舞蹈具有一定的欧式风格,舞蹈的动作活泼、灵巧、奔放,男子多腿部动作,女子多手部和腰部动作。塔塔尔族的歌舞种类繁多,多为抒情歌曲,此外还有以赞美森林、草原和故乡为内容的赞歌。这类歌曲速度徐缓,曲调多用五声性级进,并采用装饰性回旋音或反向重复等开展手法,使旋律华丽流畅。新疆魅力无穷,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东西文化的融合交汇,孕育了独具异域色彩的西部风情。塔城是有29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有百年口岸巴克图,这里不仅有好客的民族,还有如彩云般的民族服饰。塔塔尔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散居在新疆境内,集中生活在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地,目前是全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塔塔尔族的服装很别致。男子夏天喜穿绣花白衬衣,外加黑色齐腰短背心或黑色对襟长衫,裤子大多数是黑色的。小帽有黑、白两色绣花。在冬天,男子喜戴黑色卷毛皮帽;女子以戴镶有珠子的小花帽为美,再披上一块纱巾,喜穿白、黄或紫红色连衫带皱边的长裙,以耳环、手镯和红珠项链为装饰。典型的男性城市居民上穿宽袖直领、对襟开胸的白衬衫,外加黑色齐腰的短背心,或者是黑长衫,腰扎皮带。裤子一般也是黑色,宽裆紧腿。脚上穿的是皮鞋或者是长筒皮靴。女性城市居民喜欢穿宽大的连衫带皱边的长裙子,颜色多为白、黄、酱色,上装的袖口都很小。脚上穿的是皮鞋或花皮靴。喜欢戴镶有珍珠的小花帽,有的还要加上一块大头巾。通常的装饰品有耳环、手镯、戒指、项链、胸针等。乡村女性居民一般都喜欢扎头巾,戴小帽的很少。身上穿的也是连衫长裙。塔塔尔族妇女善刺绣。塔塔尔族的服饰干净、整洁、艳丽、雅致美观。目前,在塔城市居住着160多位塔塔尔族居民,大多数已不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多使用维吾尔和哈萨克语言文字。很多塔塔尔族老人担心长期下去,塔塔尔族的语言文字和口传身授的文化遗产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许多传统技艺会因缺少传承人而濒临消亡。近日,记者走进塔塔尔民族传统服饰艺人哈丽娅·阿合买提家,浓浓的民族风情映入眼帘,顺着哈丽娅的指引,来到她的制衣间。制衣间不大,空气中弥漫着香水的甜味。制衣间的墙壁和门都挂满了纹饰多样、色彩鲜明的衣服,窗台上摆着做工考究、风格独特的帽子,而桌子上则摆放着许多制衣工具。塔塔尔族很重视帽子,不论男女在各个年龄段都会有相匹配的帽子,不同场合戴不同风格的帽子,有做客戴的、迎客戴的,还有逢年过节戴的。哈丽娅指着一摞帽子说:“帽子上镶嵌着大小不一的珠子,那是绣珠帽,而绣满花纹的是刺绣帽。这个红色的大帽子是十八世纪欧洲流行的款式。”之后,哈丽娅拿了一顶没有完成的帽子说:“看这个珠子是立体的,这是我自己创新制作的,在珠子下面塞上棉花,这样就很立体,比传统的更好看。”“这件衣服的款式华丽,用得都是上好的面料,衣服上的珠宝精致,象征着权力。这些制作工艺是我在一本书上学的,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完成,成本在2000元左右。”哈丽娅自豪地说。哈丽娅从小就跟着妈妈、奶奶学做这些东西。“我妈妈是跟我姥姥学的,我妈妈的技艺比我还要好。像这个掇花,就是我妈妈教的。”哈丽娅说。据哈丽娅介绍,她们从七岁开始学钉扣子、缝边、绣花、缝衣服、做糕点等。长辈从小就培养她们,做一个勤快、爱干净的姑娘。塔塔尔族不但服饰帽子讲究,围裙的穿戴也很讲究。塔塔尔族家里来客人时,要由女儿接待客人,接待客人时要穿上自己的围裙,女儿的围裙一般用颜色淡雅的面料,再绣上简单的花纹。女儿不在家时才由妈妈接待客人,妈妈的围裙没有绣花,但有漂亮的掇花和精美的钩边。而做饭时穿的围裙,面料一般,做工也要稍微简单些。“我们小时候,课余休息时间都跟着妈妈学习做衣服、做糕点。现在的孩子玩的东西太多了,学习结束后都在玩电脑、看电视,不愿意学这些东西。有些东西并没有文字性的记载,都是口口相传,所以我想办一个学习班,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哈丽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