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发现的三道海子大石堆,揭幕了3000年前独目人,他们的文明十分先进
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的民族,其中有许多至今都没有解开他们神秘的面纱,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新疆发现的三道海子大石堆,揭幕了3000年前独目人,他们的文明十分先进。
2015年,考古工作者对三道海子遗址群进行了发掘。三道海子遗址位于新疆青河县查干郭勒乡小青格里河源头,属于中蒙边界地带,遗址群在地理单元上属于阿尔泰山的分水岭。
三道海子大石堆群,不是墓葬,是祭祀遗址。而且极可能和独目人有关。独目人王国可能控制着阿勒泰山大量黄金资源。”
考古发现巨型石堆遗址3座、中型4座,小型百余座,以及石棺墓50余座。大墓以巨型石堆为核心,向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用岩石铺设成放射状的辐条,每年冬至,东南辐条正好对着太阳升起的方向。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神秘引起了专家们的好奇,专家通过研究,最终得出结论:三道海子大石堆群,不是墓葬,是祭祀遗址。而且极可能和最早草原霸主“独目人”有关。当年,独目人建立的国家政权可能控制着阿勒泰山大量黄金资源。
同时,三道海子的这种大量出现的石围石堆,在建构材料、形制布局、主方向的选择上,以及鹿石类型、动物艺术主题等方面,和分布在蒙古西部、俄罗斯阿尔泰山地区的同类遗址非常相像,极可能是同一游牧人群的遗存。属于游牧人群的祭祀遗址,阿尔然墓地是独目人的王族墓地,三道海子则是其夏季的礼仪中心。
游牧民族的代表者独目人生活在公元前1000年的欧亚草原东部及东缘。通过这两处考古遗址的发掘,我们对当年活跃在欧亚草原地带的游牧民族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的经济也是一种复杂经济形态。
独目人能建造阿尔然大墓和三道海子遗址,显然是很专业化的游牧人群。他们以乳和肉作为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人口随着生计规模不断增加。金属工具、轻便的战车和帐篷等都已被广泛使用。他们不但是牧民,也是熟练的骑手和战士。
由此可见,他们已经进入国家形态,比中原的农耕文化可能还要先进,在加上他们军事力量的强大,主要是他们的骑兵机动性很强。艺术主题、王权威权物、大型王族墓地、季节性的大型礼仪中心都是蕴含统治集团意识形态的标志。
从地图上看,欧亚大陆实际上是一个整体,面积足有5000多万平方千米。在这片巨大的陆地中央偏北,就是欧亚大陆的草原带。这条草原带西起欧洲的多瑙河下游及黑海北岸,向东蔓延,直至中国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跨度达到了上万公里。就在这条草原带,曾经诞生出了挥洒青春,让人难以忘记的文明。匈奴、突厥、大辽、大金、蒙古、后金,那个不是响当当的,那个不是闻名于世。
这条草原带的形成,要归因于地理和气候,远离海洋、干旱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令土地不适合耕种,却适合草的生长。
不过这个草原带并不是一马平川的,而被山脉隔断,分为三大部分:乌拉尔山以西是一部分,乌拉尔山到阿尔泰山、天山之间是一部分,阿尔泰山、天山以东到大兴安岭之间是另一部分。
虽然有山脉相隔,但人们若想在整个草原带东西向迁移,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一方面山脉不是十分险峻,河流不是十分湍急,另一方面山脉中也有可供穿越的通途。
所以,整个草原带还是贯通的,无论是从东到西,还是从西到东,都可以驰骋,都可以自由迁徙。整个草原生活方式都是相同的,随时随地的放牧安家,旅途快捷而轻松,他甚至不需要为马匹准备饲料,随处都是草场。
正因为如此,所以,这条草原带上的文化和技术传播又快又方便,在草原带的一端出现的先进技术,可以很快传播到草原带的另一端;欧亚草原带某处兴起的古代文化,也可以迅速地扩张到广阔的草原区域。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认为独目人的文化比中原先进的原因所在。便利的传播性和强悍的军事实力让他们很快称霸草原。
那么独目人在文献中是否有记载呢?
《山海经·海外北经》载:“一目国在其(烛阴)东,一目中其面而居”。传说他们都是少昊帝的后裔,具有远古皇族血统。《山海经·大荒北经》:“有人一目,当面中生。一曰少昊之子,食黍。”少昊帝就是黄帝的长子,被称为“白帝”,上古五方帝之一。
如果单纯从字面意思理解,一目国人的颜,长得应该就是《大鱼海棠》中灵婆那个样子。但这毕竟是动画片,作为成年人,我们不能天真地把它当成历史现实来看。
不只华夏文化里有独目人这个物种,西方文化里也流传着独眼巨人的传说。根据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考察,据说就在新疆阿尔泰山一代。这位脑洞大开的历史学霸还兴冲冲地为独目人写了一本书,名字就叫《独目人》,也不知道这本书后来怎样了,但看这阵势,他本人肯定不是闹着玩的。遗憾的是,这本书应该是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大多数人还是持怀疑态度,也就没有流传下来。所以书中记载的具体情形我们不得而知,一时独目人的来历和去向都成了一个谜。
1898年,有一个探险队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现了一个大陨石,随后又发现了大量的岩画,其中的人物画面部特征都是脸的中央只有一个圆点,与《山海经》中所描写的一目民十分相似,令人匪夷所思。
2000年,台湾的一个考察队再次在阿尔泰地区有了惊人的发现,他们在清河县境内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石堆,看起来年代十分久远,又像是从空中陨落,最奇特的是,这个巨大的碎石堆外围还有一个石头堆成的圆圈,整个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眼睛。一时考古界震动,独眼人是否存在的讨论再次沸沸扬扬。
根据史料的记载,在古代还有一个被称作“鬼国”的部落,根据多位学者的考证,它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一目国”。《山海经·海内北经》:“鬼国在贰负之尸北,为物人面一目。”著名神话学家袁珂注:“鬼、威音近,当亦是此国。”因为一目国的人是少昊之子,姓威,而在古代“威”和“鬼”读音很接近,同属于一个韵部,所以可以通用,所以说鬼国和一目国很可能就是同一个诸侯国或者部落。
但这毕竟只是猜测,仅仅从文字的读音接近来解释有些牵强,还是缺乏说服力,众多的神话迷们表示不服!如果按照这种说法,古时候《周易》中记载的“鬼方”,《资治通鉴》中所载的“流鬼国”很可能都是同一个地方。《周易·既济》:“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新唐书·东夷传》:“流鬼国,去京师一万五千里。直黑水靺鞨(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东北。少海之北。三面阻海。”
不过《山海经》的另一个版本中的一句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其珍贵的线索,《山海经》(今本无)云:“北方有鬼国,说螭者谓之龙物也。”我们注意到,他说北方有一个国家叫鬼国,把“螭”叫做龙物。从字面意思看,似乎令人不知所云。如果一细想就解开了整个的谜团。
古代很多传说故事里还有“龙骨”一说,但到头来基本都是动物的骨头或者人骨,这并不是古人故意要坑人(值得怀疑),只是古代对死亡都心存敬畏,是一种隐晦的说法,而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一种神秘的“骷髅文化”,把人的头骨骨骼看得很神秘。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会发现一下子豁然开朗。同时西方学者的考察中也有记载,在阿尔泰山一带曾居住着一个少数民族部落,他们骁勇善战,喜欢戴一种独特的面罩和头盔,把整个脸都折起来,只留两只眼睛露在外面。这与古代关于“一目民”,“独目人”的描写非常相似。因为人类历史上找不到有一只眼睛的人种,我们只能将这种“独眼人”的描写看做是一种装饰或者面具来看待。
那么人口众多而且还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独目国,那么他们后来去了哪里?怎么就不见了踪影?这个谜题至今都未解。
- 上一篇:探寻吕布和貂蝉,除掉董卓跟貂蝉没关系
- 下一篇:古代的伏羲是谁 伏羲和女娲是夫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