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功绩非凡,然而其中一项灭东突厥,却要多亏天气!

2022-05-19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之一,在军事,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在历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然而唐朝之所以能有如此的繁盛,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功绩来不开关系,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功绩非凡,然而其中一项灭东突厥,却要多亏天气!

李世民一生为国为民,在唐朝建立起后并没有统治全国,因此,李世民经常带兵出征塞外,那时候李世民还未是唐朝的王帝,在四方征战那几场,战役中。李世民都是亲身参与的,在这四场战役中,李世民为唐朝铲除了来自西方的威胁,巩固了唐朝的北方统治。还一举歼灭了中原的两大势力,世德,唐朝取得了华北地方区的统治权,就连著名的太原起兵也是李世民的谋略。

要说起李世民最大的成就是什么,那当属贞观之治了。贞观之治的开始为开元盛世的出现,打下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基础。所以奠定了唐朝两百多年的百年基业。李世民特别注重史治的清明,所以曾经还命李靖等人,去考察全国各地的风评,又亲自选派地方官员,将功过,写在宫内的屏风上,以作为升降奖罚的依据。

又查访民间疾苦和政治的得与失,朝廷上百位官员各经其能,所以直接提高了唐朝政府的管理效益。李世民不光在政治上做的非常的好,而且在军事上,李世民也毫不逊色。在唐朝,面对突厥的冒犯后,市民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了,突厥,随之,在把高昌,龟兹,吐谷浑等地方评定之后,唐朝名声大,噪声望远播,四方都为之敬服,不敢造次。

唐朝经过23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百姓安康乐业,经济发展得到了稳定。那时唐朝的人口竟达到了380万,多人。

在李世民登基后的诸多战绩中,要说到哪个最让人印象深刻,那么非灭东突厥莫属了。

突厥人,他们崛起于阿尔泰山。

阿尔泰山绵延于今新疆北部,从西北向东南,将蒙古高原与准噶尔盆地分开。这条山脉以东地势较高,以山脉和高原地形为主;以西则地势较低,从地貌上看,广阔的草原向西蔓延。

公元552年,突厥人在伊利可汗的率领下,像疾风一样,从阿尔泰山向东迅速掠过整个草原,以摧枯拉朽之势歼灭了柔然政权的力量,并建立起一个新的草原政权——突厥汗国。

突厥汗国的领土西到里海以东的乌浒河,东至东北地区,北接贝加尔湖,南与华夏政权毗邻。后来突厥分为东西两个部。唐朝初年,东突厥汗国空前强大,东到东北,西到新疆,包括契丹、室韦、高昌等许多民族和国家都臣服于突厥。史书记载,突厥有雄兵百万,“北狄之盛, 未之有也”。

可见,当年的突厥的确强大。当年,李渊在太原起兵不仅要依靠突厥的帮助,还需要稳住突厥,以防突厥趁机南下。后来李世民刚刚继位,突厥的颉利可汗就带着铁骑十余,兵临长安城下。

搞得唐太宗不得不亲自出马解决,据说当时唐太宗李世民只身一人去见突厥可汗。而突厥人见到威武神采的唐太宗纷纷放下武器,随后撤兵。

史书都说是唐太宗的霸王色霸气厉害,但实际上是唐太宗和东突厥的颉利可汗达成了某种协议,因为对于此事,史书无任何记载,我们也无法得知当年他们到底达成了什么协议。从随后唐太宗急于灭东突厥可以看出,唐太宗肯定是卑躬屈膝的媾和的。

所以,对于这个耻辱,唐太宗是无法忍受的,因此,休养生息没几年,唐太宗就对突厥出兵了。

贞观三年,唐太宗就决定主动出击消除威胁。此次出兵以李靖为总管,李勣等人为各路总管,集齐了十几万大军。南方水战中,李靖就体现出了强大的战局把握能力,同时善于利用地形,并揣测敌军心里,可谓老谋深算。率领十几万军队赶赴大漠,众将本以为李靖会缓缓图破,想不到李靖让大军缓行,自己带三千骑兵出击。在李靖看来,唐军以前出兵都是十万,此次突厥看到三千骑兵肯定不敢出击,这样自己可以借机赢得大军部署的时间。

果不其然,突厥可汗听到消息后表示:“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至此”。李靖见突厥没有出击便知道自己计策成功,立刻派间谍前往突厥大将康苏密处说降,同时令李勣从云中进军,自己攻下定襄。康苏密见唐军多战得利,立刻表示愿意投降。颉利可汗也不敢再打,于是主动求和。唐太宗下旨安抚东突,并嘉奖李靖:“卿以三千精骑, 深入虏廷, 克复定襄, 威振北狄, 古今所未有”!随后令李靖息兵,与东突通国书。但李靖认为不妥,突厥之心不死,和谈只是为了争取时间罢了。于是派裨将张公瑾选一万骑兵突袭颉利可汗,张公瑾忧虑到“诏许其降, 行人在彼, 未宜讨击”,意思是皇帝都说准降了,我们再打是不是不妥?李靖说“此兵机也, 时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意思就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当夜冒着大雪,唐军突击东突大营,活捉了颉利可汗,至此边患得消。这一战被称为“阴山大捷”,一战打的游牧民族近百年不能成气候!

那么事实上真是如此轻易的灭了东突厥吗?

小编认为,说李靖三千灭东突厥还是有可能的,可能不是来自于李靖的军事天才,也不是来自于大唐的军事实力。试想,对于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战,史书并没有过多的记载,也没有记载双方有啥大规模的战役。东突厥更像是轻而易举,不战而降的。这种现象是很反常的。

对比当年汉武帝出击匈奴,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几乎掏空了国家,而突厥极可能比匈奴还要强大,大唐再怎么强大,也不可能这么快战胜雄霸草原的突厥。

那么,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天气,是老天爷帮忙。没错,大唐的确是捡了便宜。迅速打败东突厥的不是唐朝军队,而是老天,即不期而至的糟糕气候。

据《旧唐书》记载,贞观元年,公元 627年,“其国大雪,平地数尺,羊马皆死,人大饥,乃惧我师出乘其弊。引兵入朔州,扬言会猎,实设备焉。”

公元628年,贞观二年,颉利国中,盛夏降霜;公元635年,贞观九年,“北蕃归朝人奏:‘突厥内大雪,人饥……’。在大灾之中,当时东突厥的一些下属部落也纷纷揭竿而起,反抗颉利可汗的统治。

这次大灾有多么严重?实际上,这并不是一次局限在蒙古草原上的灾害,而是整个北半球的大灾害,唐朝也同样受到了影响。

贞观元年,黄河流域气候突然变冷,连续三年遭遇严重的霜灾,牛羊几乎都死光了,东突厥汗国陷入了空前的大饥荒中。

这场自然灾难是世界性的,公元626年,欧洲也出现了干雾、降灰和气候异常等大规模火山喷发的证据,据猜测喷发的地点可能在地中海地区。当地当时的历史文献也记载,太阳光异常黯淡,以至人们以为太阳再也不会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了,这段黑暗的时期持续了半年多。火山喷发带来的灰尘遮天蔽日,北半球气温骤然下降,严重的雪灾和霜灾导致东突厥牲畜大量冻死,造成空前的大饥荒。

在中国黄河流域,尤其和河北一带,灾情十分严重,突厥汗国即便深入大唐劫掠,也毫无收获。没办法,颉利可汗为了保持军力,不得不强行征收军需物资,引起了国内多数部落的反抗。东突厥已经危在旦夕。

而颉利可汗严重地依赖粟特人和其他中亚人,他们把持了突厥的经济命脉,其他突厥贵族对此强烈不满,认为这是对他们利益的侵犯,于是群起反对颉利可汗。财富是草原帝国维系的纽带,也是草原帝国纷争的祸端。

所以说,在在唐朝出兵之前,东突厥内部已经分崩离析了,颉利可汗躲在漠南草原一隅,苟延残喘。

在东突厥灭亡后,唐太宗发布了一道诏令:“自去岁迄今,降款相继,不劳卫霍之将,无待贾晁之略,单于稽首,交臂藁街,名王面缚,归身夷邸。”

从这道诏令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唐朝出兵后,几乎没有遇上像样的反抗,不少突厥部落为了活命,相继投降。唐太宗慨叹,根本就不用劳动名将,也根本不用谋略,东突厥就灭亡了。

因此,唐太宗为什么能灭东突厥,原因不是李世民雄才伟略,而是靠了天气虽然赢得不是那么堂堂正正,但唐朝毕竟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举消灭了可怕的东突厥汗国。随后整个漠北地区都向唐朝俯首称臣,唐太宗也成了“天可汗”。那一刻,唐朝和李世民都达到了自己的人生巅峰,一个飞旋在亚洲舞台上的史诗般的王朝出现了。

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