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临幸、宠幸、巡幸,皇帝是如何做的?

2022-05-19

昨日,一篇《因爱生恨:她才被皇上临幸一次,就被皇后一刀杀了,皇帝气得想死》引起了很多网友的注意。他们似乎是第一次,听说了“临幸”这个词,并且还跟我探讨,此词,如何解释才更准确。

我想了想,觉得“幸”字,还真值得说一说。

幸字是现在的常用字。幸福、幸运、有幸、荣幸,用得很多。然有一两个义项,却已是历史了——因为中国的皇帝,早在1911年被赶下了神坛。之后,除了袁世凯头脑发热,搞了回洪宪帝制之外,再也没人敢打皇位的主意——至于日本人把溥仪扶植为皇帝,那前面带了个“伪”字,不能算——袁世凯过皇帝瘾,不过两月。昨天,看到篇文章中的观点,对袁称帝之所以失败,有精辟的断定——他以为中国不适合议会,以为当时的老百姓也不喜欢一个大厅里那么多人吵来吵去——或许,真有百姓这么想——但他不知道,百姓们更不需要的,是皇帝。

扯远了,回到主题。

幸的哪几个义项,因为没了皇帝,而成了历史呢?

临幸、宠幸、巡幸。

临幸,有两义。一指皇帝亲自到达某处;二指皇帝与嫔妃同宿。

太祖造观心亭成,亲临幸焉——朱元璋建观心亭,竣工了,亲自去剪彩。

妾身王嫱,自前日蒙恩临幸,不觉又旬月——这里呢,指的王昭君,被汉元帝,翻到了牌子,侍寝去了。

若特指为侍寝之时,临幸的临字,就很显示出造词法了。临者,临时也。今天去了,明天未必去;明天去了,后天未必去。很可能,直到白头,也就与皇帝有这么一次肌肤之亲。若一次成功,种下龙种,说不定,就会母凭子女贵,在宫中的地位,会变得突出,临时之事,变成幸福;若运气不好,正好安全期或皇帝压根不行了,则这一辈子,很可能就再也没机会见皇帝了,说起来,很不幸。临幸,这是一种短期关系,带有很大的偶然。幸福或是不幸,就在一瞬间。

宠幸就不同了。

它也有两义。原义呢,是指帝王对后妃、臣下的宠爱;后来变成了泛指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的宠爱。

临幸,只针对嫔妃——当然,若硬要说汉哀帝刘欣对董贤的断袖之情,也是临幸,自然也不能说错——宠幸,意义却宽泛得多。

但它在某种意义上,却与临幸相对。

前面讲了,临幸是种临时关系,而宠幸,则是比较长久的关系。作为嫔妃,如果皇帝没有持续——好歹得几个月吧——对你保持新鲜感,不但常常召你侍寝,而且时不时赏赐宝贝的话,是不能称之为宠幸的——宠幸,对嫔妃来说,是幸福的。当然,也是不幸之源。对皇帝而言,他们的时间,过得比别人快,宠你几个月,会觉得很久很久了——什么专宠、长宠,在美女如云的后宫,是很难做到的。

巡幸,指的是帝王巡视各地。不管是旌旗遍地锣鼓喧天的,还是偷偷摸摸微服私访的,被史官们记载的时候,都是巡幸。巡幸当然是皇帝体察民情啦。不过,对比较合格的君主而言,体察之后,发现不足,会尽力让民众过得更好;而另一些,则纯粹是扰民、削民——康熙、乾隆南巡之类,在后人眼里,不都是去找佳丽寻乐子的么?

屏山石

历史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