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终生不敢称帝?“胆小”的英雄,原因竟然是这样!
曹操为什么终生不称帝?对于这个问题,古往今来有很多人进行过分析。
比如:曹操对汉朝有感情,曹操吸取了袁术称帝的教训,曹操实力不足等等。
这些分析无疑都是有道理的,但是,这些分析往往是处于道德高度或逻辑推理的层次,而忽略了当时的一些史实。
首先,汉代四百年,其思想界的主流和权威是儒教,确切的说是经过董仲舒改良后的的儒教,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命数理论”是其内核。
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人感应”,即“天命所归。”
黄巾之乱提出的口号就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袁术称帝的依据是“代汉当涂高。”
曹操要想“篡汉”必须有“天命所归”的依据,虽然秦末的陈胜吴广就会利用谶言伪造“天命”,王莽也会伪造“符命”,但这些伪造的东西必须有社会基础,而这恰恰是曹操缺乏的。
汉末动乱以后,人们开始怀念汉朝,所谓“人心思汉”乃是当时的一个主流风气,如荀彧和曹植等曹魏重臣就曾为汉朝痛哭。
曹操代汉,必须从思想和理论上扭转人们的看法,曹操实行屯田,安抚人心,重用寒门,打击豪强,获得了一些有识之士的支持,但是,曹操的“奸诈、残忍、冷血铁腕”的种种行为,却又使得很多人坚定的站在了曹操的对立面。
终曹操一生也未能完成扭转人心的工作。
孙权假意悻悻请曹操称帝,曹操笑着说:“这货想让炉火烤的屁股。”
桓阶等人劝曹操篡汉,曹操也拒绝了,他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可见,即便在曹操晚年,还是对自己的“天命”心里没底。
其次,曹操获得权力的模式乃是一种“新创”,这就是所谓的“霸府模式。”
我们曾说过,“开府”是汉代权臣的一个重要象征,而“霸府”则意味着权臣的权力已经架空皇帝,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统治者。
曹操霸府是“挟天子”之后逐渐形成的,这个表面侍奉汉皇帝,其实将朝廷全部权力收入府中的模式,是荀彧帮助曹操建立的。
曹操依靠自己“府中”的政治集团,掌握了汉朝几乎全部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命脉,这使得后来曹丕篡魏易如反掌。
但是,这种“霸府模式”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曹操也是在一步步尝试的使用,尤其在赤壁之战失败以及荀彧死后,曹操在政治上一度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直到击败马超,才以军事胜利掩盖了政治尴尬。
我们看,其实曹操最初迎立汉天子,荀彧提出的口号是做“齐桓公”,也就是逢迎天子,号令诸侯,做“霸主。”
荀彧并无帮助曹操篡汉的意思!
我想即便在曹操早年,他也未必就有篡汉的念头,他的野心是伴随着一个个“出乎意料”的军事胜利才逐渐膨胀的。
曹操由丞相而魏公,最后称王,打破了汉朝“非刘不王”的惯例。直至此时,曹操才真的是“无路可退”,非称帝不可了。
但是,刘备、孙权的强势,以及年迈的身体和所剩无几的时间,又使得曹操被迫将称帝的任务交给下一代。
这就是曹操终生不称帝的另一个原因:“霸府模式”的不成熟。
要说起来,对于曹孟德的“霸府”,后代无数枭雄照猫画虎,学的似模似样,著名的如高欢、李世民等等,而讽刺的是,距离曹魏最近的霸府却是“司马懿霸府。”
对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称“奉天子以令不臣”),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利大于弊,另一种认为是弊大于利。
笔者个人认为,是利大于弊的。
只不过,曹操折腾三十年,如履薄冰,却不如刘备来得痛快,人家就因为姓刘,就可以“任性”和你玩耍,你称王我也称王,你只要称帝我tm也称帝,爱咋咋滴!
(下一篇《刘备为什么敢于称帝?》)
(本文为“老不看三国”头条原创首发,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疑问和出版合作意向,请联系qq:2059507522)
- 上一篇:法餐有哪些忌讳?
- 下一篇:此人'劫法场'又'闹公堂' 梁山好汉石秀竟勇猛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