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的娘家人为什么要控告演出《水浒》的剧团?
几百年来,潘金莲一直是人们憎恶的形象,是妖艳、淫荡、狠毒的典型。在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很少有人同情她的遭遇。她私通西门庆,害死武大郎,最后被武松杀死。她虽然年轻貌美,口齿伶俐,但却是一个水性杨花的反面人物。历史上是否真有潘金莲其人,也是大家所关心的。
《水浒传》、《金瓶梅》都写了潘金莲,但两书的故事情节和潘金莲的性格却不一样。
佚失的元杂剧《双献头武松大报仇》,可能是最早写武松杀嫂的文艺作品。创作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小说,把潘金莲既写成一个私通奸夫害死本夫的淫妇,又是那个时代婚姻制度的牺牲品。书中写潘金莲原是清河县大户人家的使女,因为不肯依从男主人的调戏而向女主人告状。男主人怀恨在心,把她嫁给一个面目丑陋、身材短矮、头脑可笑的、比她大十几岁的武大郎。这种不相称的强迫结合,当然谈不上婚后的幸福。武大郎在清河县因一般无赖子弟纠缠其妻,不得已只好迁到阳谷县居住。武大郎在阳谷县遇到打虎的兄弟武松,把武松领到家中。潘金莲第一次见到仪表堂堂的小叔子,便产生了爱慕之心。武松是一个正统思想很重的人,潘金莲没有达到目的。武松出差以后,她经不住老奸巨猾的王婆和有钱有势、奸诈刁钻的西门庆的引诱,落入他们的圈套,毒死了自己的丈夫。武松出差回来,弄清了事实真相后,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为兄长报仇。
写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的《金瓶梅》,把潘金莲写成了一个残忍、刻薄、嫉妒、说谎、毒辣的淫妇,比《水浒传》里的潘金莲更坏。她毒死武大郎,嫁给西门庆,整天过着花天酒地的腐朽生活,经常毒打丫鬟秋菊,甚至连她亲生父母,也常遭到她责骂。西门庆第六房小妾李瓶儿生了儿子,潘金莲非常嫉妒,用猫吓死了小孩,从而使瓶儿也也因思念儿子而死去。武松没有杀死西门庆。而是误杀李外传被刺配孟州。《金瓶梅》中的潘金莲是个不折不扣的荡妇,“欲火烧身,淫心荡漾”,结果西门庆被潘金莲多灌了春药,精尽气绝。就是在西门庆病重的那几日,她也不放过,仍强行与他行房,根本不管不顾西门庆的死活。西门庆纵欲身亡后,潘金莲在王婆家暂住待嫁,被遇敕而回的武松杀死。
在评话、戏剧舞台上,潘金莲的形象与小说相比也有许多不同。明人沈璟《义侠记》传奇中的潘金莲,基本上是根据《水浒传》和《义侠记》改编的。一方面写她初嫁武大郎时是无可奈何的,但对自己的丈夫还有一定的感情。说什么:“夫虽丑,义非轻,一夜夫妻百日恩。”另一方面,却写潘金莲做丫头时,即私通家主,被主母发现,强迫她嫁了武大。京剧《挑帘裁衣》、《武松杀嫂》等,也都是根据《水浒传》小说改编的。扬州评话、杭州评话、山东快书等曲艺都有潘金莲私通西门庆、武松杀嫂为兄报仇等曲目,主要情节虽也是根据《水浒传》小说改编的,但也敷演看许多详细情节,对潘金莲增加了许多丑恶、毒辣性格的描写。例如武大捉奸,是潘金莲挑逗西门庆打伤武大;写潘金莲给武大灌了毒药之后,用被子把武大包裹起来,自己上去坐着,不大一会就把武大憋死了。
五四运动后,在反封建和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的思潮影响下,欧阳予倩于1926年创作了五幕话剧《潘金莲》。剧中写潘金莲是一个敢于反抗张大户淫威的聪明伶俐的丫鬟,被逼与武大郎成婚。她由于横遭摧残,才产生了变态心理,为西门庆引诱,才谋杀了丈夫。她是值得同情的“封建剥削制度和封建道德观念迫害下的受害者”。剧中认为武松是一个“封建道德观念”很重的人。剧中潘金莲有一句说白:“我想夫妻不相配,拆开了再配过,又有什么要紧!”,这是代表作者和那个时代思想的台词。
有人指出,潘金莲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她是山东省阳谷县人。阳谷潘氏自认是潘金莲的母系后裔。清初王士禛《香祖笔记》说:“阳谷西北有冢,俗称西门冢。有大族潘、吴二氏自言是西门庆嫡室吴氏、妾潘氏之族。一日社会,登台演剧,吴之族使演《水浒记》,潘之族谓辱其姑,聚众大哄,互控于县令。”根据这个记载,历史上可能真有潘金莲这个人。
也有人说,所谓潘金莲,历史上有这么一个真人真事,而后有在传说中加以渲染,增加一些虚构的情节,才成了各种文学作品取材描写的典型。经过文学家的加工创作,与历史上的潘金莲,便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