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二人一个大骂吴狗,一个痛杀魏军,前后阵亡,连敌人都哭了
蜀汉虽然偏居巴蜀之地,但在政治上却继承了“汉朝”旗帜,诸葛亮治蜀,以汉代主流思想为指导,蒋琬费祎皆秉承了诸葛亮的理念,倒也确实培养了一代人的忠义节烈。
蜀汉一朝,虽也不乏糜芳、傅士仁、孟达、黄权以及灭国时的蒋舒、马邈等投降官吏,但总体来讲,还是以忠贞之士占主流。
蜀汉第一代高官的后裔,多为国殉节,如: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赵云之子赵广,张飞之孙张遵,大将张嶷、冯习、张南、马良、程畿等等, 刘备之孙北地王刘谌更是在灭国前夕自刎于祖庙前,以身殉国。
而在蜀汉众多忠臣烈士之中,有一对父子十分著名,他们的事迹就连敌人都敬佩。
这父子二人就是傅肜和傅俭。
傅肜,义阳人,与蜀汉猛将魏延是同乡。根据杨戏赞文的注解,他与冯习、张南并列,而冯习张南都是刘备在荆州期间提拔的将领,那么傅肜多半也是这个阶段跟随刘备的。
冯习、张南是刘备进攻东吴时候的重将,也是蜀汉第二梯队接班的人主要人选,只是可惜都在夷陵之战中战死。
傅肜与他们一样,也是属于蜀汉第二批战将,也战死于夷陵,但是,他死的更加壮烈。
傅肜是为了掩护刘备撤退的战死的。
史书记载,刘备被陆逊火攻,大败于猇亭。当时刘备联营七百里,彼此不能相顾,仅少数兵马撤退,被吴军追穷不舍。
后双方在马鞍山爆发激战,吴军围裹刘备数重,刘备夜间命人烧旌旗衣物,趁乱突围而走。
傅肜极有可能就是在这里为了拖住吴军,掩护刘备而阵亡的。
傅肜战死的时候十分壮烈,史书称:傅肜为刘备断后,死战不退,后身边士卒全部战死,吴军招降他,他大骂道:“吴狗!天下哪有投降的汉将军?”说完,冲入敌军,壮烈阵亡。
傅肜死的壮烈,他的儿子傅俭之忠烈丝毫不逊乃父。
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魏国大举伐蜀。
傅俭当时官拜关中都督,奉命镇守汉中关口,蜀将蒋舒打算投降,便骗傅俭说:“魏军兵临城下,我们应该主动出击。”
傅俭反对说:“我们的任务是坚守城池,冒然出击,一旦战败则城池不保,这样就会辜负国家的重托,死了也没有意义。”
蒋舒铁了心投降,就编了个瞎话:“你打算守,我要主动进攻,咱俩想法不一样,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于是蒋舒开城而走,投降了魏军。
傅俭不知道蒋舒投降,被魏军趁虚而入。
傅俭看大势已去,便率兵马与魏军激战,最终,寡不敌众,临阵战死。
我们不知道当时傅俭是不是像他父亲那样,拒不投降,大骂“魏狗”,我们只知道,他死后,敌军都对他十分敬佩。
《汉晋春秋》:(傅)佥格斗而死,魏人义之。
傅俭的战死是蜀汉军队的一个缩影。当时虽然后主昏庸,但蜀汉政治上的自豪感却始终存在。
刘禅投降后,在剑阁的蜀军主力部队十分震惊和悲伤,纷纷拔剑砍巨石,仰天悲叹。
刘备诸葛亮高举的“复兴汉室”的旗号,其根据就是“人心思汉”,这个根据恐怕未必是捕风捉影,而是有群众基础的。
傅肜父子为国战死,事迹获得了敌人的尊重。晋武帝司马炎曾下诏褒奖傅氏父子:“蜀将军傅佥,前在关城,身拒官军,致死不顾。佥父肜,复为刘备战亡。天下之善一也,岂由彼此以为异。”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并不能因为是我们的敌人就否定这样的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