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推崇三国教主张鲁的历史之谜
毛泽东在八届六中全会推崇学习《张鲁传》,实际上是用借古论今的方法,说服党内同志认同中国历史上早就有人民公社这种乌托邦式的模式,这在我国是有历史来源的,不要大惊小怪,不要当小脚女人,而是应该面对现实,大刀阔斧地把人民公社化运动引向深入。
福宁客版权作品 作者:秦晋
毛泽东推崇张鲁的历史之谜
毛泽东一生喜欢读《三国》,《三国》成了他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智慧源泉。三国时期,是烽火连天的乱世,也是人才辈出的年代。雄才大略的曹操,料事如神的诸葛亮,风流倜傥的周公瑾,桃园结义的刘关张,一个个都是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毛泽东生前曾多次对三国历史人物不惜重墨,批语点评。不过到了1958年,他却对偏居一隅、独霸汉中的五斗米教教主张鲁关注起来,尤其对张鲁推行的“义舍”大加赞赏。毛泽东对张鲁推崇到极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之迷。
回顾往事,1958年是毛泽东最为忙碌的一年。他奔波在祖国的山山水水,常在行进的列车上度过不眠之夜,他深入田间地头,察看农村的生产生活情况,他常年在外视察,在京停留时间不过2个月左右。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三年恢复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物质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农民群众政治热情空前高涨,有着加快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状况、实现理想共产主义的强烈愿望。1958年,天公作美,风调雨顺,也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成。在这种现实大背景下,深怀农民情节的毛泽东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农民的关注,他的成功是从农村开始的。他要再次以农村为突破口,为农村选择一个快捷途径:让农民由互助组、合作社加速过度到共产主义。
为此,博学睿智的毛泽东,在中国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寻找例证,证明中国农民历来就具有原始共产主义梦想。精读历史、满腹经纶的毛泽东,对1600年前汉中张鲁政权的道德治国、平均主义深感兴趣,《张鲁传》成了他推进人民公社化的理想教材。
毛泽东在多次讲话中,对张鲁行“五斗米教”的一些具体措施,如“ 置义舍”“、置义米肉”、 “不置长吏”,皆以“ 祭酒为治”等表示赞赏,并拿来同人民公社的一些做法相对照,说这是免费住宅;政社合一,劳武结合;五斗米道实施的群众性医疗运动,有点像我们人民公社的免费医疗的味道;道路上饭铺里吃饭不要钱,最有意思,开了我们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的先河,大约有1600多年的时间了。他还说:历代众多的农民起义斗争,有相同的一点,这就是梦想平等、自由、摆脱贫困、丰衣足食。张鲁搞了30多年,人们都高兴这个制度,那是有种社会主义作风。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由来已久了。对于急于奔向共产主义的农民来说,苏联的集体农庄成为效仿模式。1958年4月,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河南遂平县嵖岈山人民公社应运而生。毛泽东非常重视,立即修改批示了调研报告《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简章》,并在8月召开的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印发。
1958年8月,毛泽东专门视察河北、河南等地的人民公社,他要看看当时的人民公社与《张鲁传》中所记载的吃肉不收钱、“民夷乐之”的情况有何共同点。当他来到兰考县看到农民正干劲十足时,兴奋得下车到庄稼地里察看,不小心踩了一脚大粪,工作人员要帮他探试时,他说,粪是好东西,不用擦。高兴之情溢于言表,于是他说出了“人民公社好”的最高评价,他认为,人民公社正是《张鲁传》中记载平均分配的社会形式复制品。
1958年11月,毛泽东在参加郑州会议时,直接坦露了对张鲁政权的观点。他说:汉中有个张鲁,他搞过吃饭不要钱,凡是过路人,在饭铺吃饭吃肉都不要钱。他搞了30年,人们都高兴那个制度,这有种社会主义的作风,我们的社会主义由来已久了.
毛泽东在八届六中全会推崇学习《张鲁传》,实际上是用借古论今的方法,说服党内同志认同中国历史上早就有人民公社这种乌托邦式的模式,这在我国是有历史来源的,不要大惊小怪,不要当小脚女人,而是应该面对现实,大刀阔斧地把人民公社化运动引向深入。
《张鲁传》在八届六中全会中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无法考究,但会议最后通过了《关于人民公社的决议》,这个决议运用了一个措辞很美的开头:“1958年,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干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政治合一的人民公社。它一出现,就以它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之后,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在全国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定把各地成立不久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普遍升级为大规模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从8月到10月,全国74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毛泽东古为今用,坚持认为,对于贫穷落后的农民来讲,汉末的五斗米道与今天的人民公社,都是“民夷乐之”的群众运动。“均贫富”是改变一穷二白的“经济纲领”显然,人民公社这个新生事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必然产物,也是被历史证明了的发展之路。因而,“《张鲁传值得一看》”。由此看来,1958年,毛泽东之所以推崇学习《张鲁传》,不仅作出大段批语,还作为会议材料在党的中央全会上印发,原因归纳到一起,就是为了推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寻求农村共产主义模式的历史依据,从而实现由一个公有的大家代替无数小家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