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北宋最精锐的王牌军本有机会改变历史,却被此人活活坑死

2022-05-19

宋代给后人的印象是经济文化繁荣,但军事疲软。

一提到宋代的军队,恐怕很多的人想到的是骑马抱着马鞍不敢松手的士兵,听到敌军战鼓就逃跑的将军,以及宁愿送钱送粮送女人给敌国也不敢开战的皇帝

实际上,宋代的军队疲软是中后期的事情,对敌国作战屡屡失败也只是从宋太宗开始。

在宋朝开国时期,宋太祖时代,宋朝有一支威震天下,横扫乱世,近代无匹的精锐部队,人数多达二十万众,宋太祖曾希望凭借这支军队北逐契丹,恢复关河。

这支军队就是北宋开国初年的精锐禁军---殿前军。

宋初殿前军的渊源要追溯到后周世宗柴荣那里。

柴荣是五代时期有名的英主,此人出身寒微,做皇帝后励精图治,纵横捭阖,豪言“十年开拓天下,十年休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但是,在柴荣登基初年,他和他的王朝险些被推翻。

公元954年,柴荣登基不久,北汉联合契丹南下进攻后周,柴荣力排众议,亲率禁军北上抗击。双方在在高平一带遭遇,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高平之战。”

战斗中,北汉骁将张元徽进攻周军右翼,禁军统帅何徽、樊爱能临阵脱逃,导致周军右翼不战自溃,整个军团暴露出来。柴荣当时身在中军,面对极度危险的局面,他派出赵匡胤等青年将领,奋勇出击,挽救危局。

赵匡胤等人不负众望,浴血奋战,终将北汉军击溃,并阵斩敌将张元徽,反败为胜。

高平之战胜利后,柴荣乘势进攻北汉都城太原,结果禁军众将大多怯战,人心不齐,攻城遭到挫折,大将史彦超又战死,柴荣被迫退兵。

唐末五代以来,亲兵作乱,恃宠而骄,他们对外作战不能尽全力,对内却往往劫持君主发动政变,以此取得功名利禄。

柴荣战后总结失败教训,他认识到了禁军将领骄横跋扈,临战懦弱的弊病,决心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柴荣先将何徽、樊爱能以下七十余员将佐斩首,全军胆寒。柴荣又针对旧禁军不堪大用的情况,进行了军队整编,他说:“侍卫亲军的兵马参杂了不少老弱残兵,极大的影响了全军的战斗力。”

又说:“一百个农民才能养活一个士兵,兵在精而不再多,应该保持军队的精干。”

随后,柴荣启用在高平之战中立下大功的赵匡胤,对以侍卫亲军为首的禁军部队进行全面整编,别立一军,以天下强勇补充其中。

赵匡胤按照柴荣的安排,从侍卫亲军、各个藩镇、甚至绿林豪强和罪犯中,挑选精锐善战的士卒,组建了一支强悍的禁军部队,这就是“殿前诸班”,即“殿前军。”

经过赵匡胤挑选编练的殿前军十分精锐,史书称:“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

从殿前军的成分和选拔标准不难发现,这支部队其实是集合了当时后周境内所有精华力量,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柴荣拥有了这支生机勃勃的军队后,开始着手进行统一战争。他先后三征南唐,挫败后蜀,北伐契丹,为宋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柴荣英年早逝,不久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夺后周,建立大宋。

殿前军作为陈桥兵变的主力,也成了大宋开国初期赵匡胤最为倚重的部队。

这支部队扫平南方诸国,分别击败了南唐的“神武军”,南汉的象兵,称其所向无敌并不夸张。

从宋太祖建隆元年开始,赵匡胤就进一步将禁军全部精华吸纳入殿前军上四军,裁汰老弱。“杯酒释兵权”后,他又再次收编各藩镇的精兵,以“兵样”为标准,将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的士卒尽数收入囊中。

那么宋初的殿前军到底有多强呢?

我们不妨举几个实际的例子。宋初禁军精锐的身高标准要高于178 cm,士兵必须拉开100多斤的硬弓。(名将岳飞最多也不过拉开300斤的弓)

有一次,番邦进贡一只老虎,宋太祖下令喂一只羊腿,结果老虎被羊骨头卡住了咽喉,这时,一名殿前侍卫将手伸入虎口,取出羊骨,可见其胆魄和武艺。

宋初殿前军继承了五代时期军人好勇斗狠的特质,又没有唐末骄兵悍将的弊端,在加上经过长期的统一战争,实战经验极其丰富。

这支开国军队是集合了从后周时代到宋初,全中国最精华的军事力量,可以说,这是周世宗和宋太祖两代人,经过千挑万选,纠合起来的“四方精锐”,非一朝一夕可得。

宋太祖本打算利用这支军队想”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先统一南方,再北伐契丹,收复燕云。

赵匡胤登基之初,就设立了“封桩库”,他的计划是,先积蓄钱财,等待南方平定后,就派人北上与契丹谈判,用封桩库中的钱赎回燕云。如果契丹答应就算了,如果契丹不同意,赵匡胤就要散尽钱财,招募华夏勇士,亲率大军北伐。

但是,宋太祖的愿望只实现了一半,就在统一南方后不久,五十岁的赵匡胤在”烛光斧影“之夜不明不白的死了,然后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不清不楚的继位。

历史就此发生转折。

赵光义此人权谋一流,但军事并非所长,他曾自信的说:“我袭承后周和皇兄,不能不及先人,我要亲率大军北伐。”

赵光义在军事上是典型的志大才疏,眼高手低,他率领殿前军及宋军主力三十万,先灭了北汉,然后不顾众将反对,十天急行军一千里,猛攻幽州。

公元979年,辽国南院大王耶律斜轸据守南京(今北京一带),宋军连番猛攻,久攻不下。

在经过了灭北汉、强行军后,宋军已经疲惫不堪,如今又要与以逸待劳的辽军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攻城战,体力和精力都已经到达极限。而尤其不可思议的是,赵光义安排围攻辽南京的时候,竟然没有安排足够的打援部队,这种低级错误为后来的惨败埋下了祸根。

辽主耶律贤见宋帝起倾国之兵而来,遂派名将耶律休哥率五院精骑十万大军,增援南京,急袭高粱河。

早已疲惫不堪的宋军由于事先没有安排阻援,外围防守力量严重不足,因此被辽骑兵突破,宋军大乱。辽南京守军又从城中杀出,里应外合。

宋军三十万大军顷刻崩溃,四散奔逃,损失惨重,将领找不到士兵,士兵找不到将领,宋太宗赵光义骑驴南归,身中两箭,险些丧命。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高粱河之战。”

高粱河之战对大宋和中国历史进程有极其恶劣的影响。

宋初,以殿前军为骨干的宋军本有机会恢复国土,夺回天险燕云各州和战马饲养基地,但是却因为赵光义的军事低能而被葬送。

赵光义在高粱河之战中损失的是柴荣和赵匡胤二十多年中辛苦建立的精锐部队,是集合了当时中国两代人的精华,结果一朝尽失。

从此以后,北宋历代军队再也难复殿前军之勇,对北方辽、金、西夏的作战十分吃力,屡屡签订合约,称臣纳贡,最后还是被金人灭国。

开国军队一旦覆亡就再难恢复,因为后世太平日久,难出良将精兵,更兼赵宋重文轻武,兵将互相不识,战斗力大打折扣,又因为缺少优良的战马,面对北方骑射民族处处吃亏。

后来赵光义又组织了雍熙北伐,结果失去了精锐殿前军的宋军再次惨败,包括曹彬、潘美在内的开国名将也无法挽回败局,被称为“杨无敌”的杨业战死,大宋国威一落千丈,将士再无信心对契丹力战。

赵光义创《平戎万全阵》,使基层将领失去主动指挥权,从他一系列的军事指挥来看,基本可以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此人耍阴谋诡计是一顶一的高手,论统兵作战,实在是一个庸才。

由于赵光义拙劣的军事指挥能力,导致北宋开国军队惨败,自五代石敬瑭割让燕云各州给契丹至北宋建立,中原王朝收复长城最好的机会被断送,自此以后,终赵宋一朝,都没能取得对辽金的最终胜利。

赵光义的两大失误(定都汴梁否定赵匡胤迁都洛阳的计划,以及葬送殿前军),是宋朝数百年积弱的根源之一。

假如赵匡胤不死,能够收复长城,那么北宋就获得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天险,同时夺回了优良战马产地,那么中国就有可能在以后抵抗蒙古的崛起,蒙古若不能攻入中原腹地,绝无可能长驱万里,远征中东和欧洲。赵光义的失败从某种意义上成就了辽、金、元,而且间接影响了华夏文明、阿拉伯文明和欧洲文明,若以宋代自由的学术、先进的造船航海术和发达的金融、工商业,资本主义的萌芽会否率先出现于中国尚未可知,世界历史从公元979年被改写了。

上一篇:蒙古vs金,谁是骑兵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