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玩转四代皇帝第一人是谁?逍遥山野,笑傲朝堂,古今无双
玩转四代皇帝第一人:李泌
在古代,一旦牵扯到皇家二字,必然是小事化大,大事更能顶到天上去。是非多,人事杂,稍有不慎,介入其中,都很难全身而退。老子最亲信的心腹,到了儿子手上,必然会被使绊子,这样的例子一抓一把。但是唐代李泌,却是在几代父子之间,游刃有余。
说起李泌的先祖,那也是威名赫赫。往上数六代,从西魏八柱国李弼开始,李氏就是著名的簪缨之家。在讲究门第的时代,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资产。李泌身为高门之后,深得文化浸濡的他从小便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七岁年纪,就已经通儒释道三家学识,深得玄宗及其属下张说等人的欣赏,张九龄甚至还称他为小友,不过,他似乎更爱追求长生之术,所以一直在嵩山隐着。
天宝年间,他上书论政,深得赏识。玄宗召他讲《老子》,并供奉东宫。虽只是待诏翰林,李泌却做得有声有色,与皇太子兄弟关系也十分要好。当然,有朋友会说了,只是个文学清客式的人物,有什么好炫耀的,事实上这会儿有多少人有实权?不都是杨国忠一党的吗?对于李泌这样深受玄宗欣赏的能人,杨国忠可是准备了好多小鞋。唐玄宗早已被杨国忠兄妹整得五迷三道的,李泌又不是傻子,眼看天下大乱,多说无益,还不会赶紧跑吗?
果然,安史之乱爆发,天下大乱,玄宗仓皇逃跑。宗庙不保,江山不再,唐玄宗终于甩出了弃杨家兄妹保自家性命的一招,从此离开了权力中心。而皇太子李享,经过一番精心运作,半推半就的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
唐肃宗接过的大唐帝国,其实已经千疮百孔。藩镇割据,尾大不掉,外邦虎视眈眈,一不小心,大唐从此就要分崩离析。李泌丝毫不摆架子,出谋划策,做了不少事。虽然李亨已经即位称帝,但天下可不是由他一人说了算。要想收复天下,必须得有一套计划,但同时,肃宗又极其担心。
为此,李泌给先吃了一颗定心丸。他认为安禄山史思明等不过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根本没有宗旨,不能长远,谁见过打劫的人当上了皇帝?为长远计,他请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陉,郭子仪取冯翊,入河东,隔断敌方四大将。同时,他让郭子仪放开华阴一角,这样可以让他们来往关中,但他们要保持打通状态,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就算骑兵再多再精,也是疲于奔命,而我方只要以逸待劳,趁机各个击破。至于范阳这个贼窝,他建议派建宁王李谈为范阳节度使,联合李光弼找机会端了即可。
或许天意弄人吧,虽然肃宗听了大部分建议,郭子仪等也取得了辉煌战绩,但是可惜的是,唐肃宗太过贪功,没有肃清河北,给晚唐甚至是五代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
我们可以理解肃宗的心情,他虽然登基称了帝,但却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甚至连长安都没收回来,这皇帝当得有什么意思?既然郭子仪等手握大军,那么就收复两京,真正的过一把皇帝的瘾。至于战争,从来都是无法预料的事情。眼下才最重要。虽然收复失地费了一番周折,但眼前却没什么大碍,时间上慢了点而已。
作为功臣李泌,得到了三品禄位。但李泌志不在此,眼见唐明皇成了太上皇,唐肃宗重用上了李辅国,为保老命,他明智地选择退休,到衡山修道去了。
转眼唐明皇死了,唐肃宗也崩了,唐代宗上位。唐代宗还是皇太子的时候,李泌这个老师,就和他有着深厚的感情。唐代宗一改父皇的做法,让他住宫内蓬莱殿书阁,赐他府第,甚至还要他娶妻吃肉。面对这并不算特别出格的要求,李泌全都照做。可是对于其他人来说,这明明就是谄媚事主嘛,你李泌不是要修仙修道吗,不是长期吃素吗?这会儿皇帝一下令,你就猴上去了,这不是奸臣是什么?于是,以宰相元载为首的大臣,集中力量发起猛攻。风头之盛,连代宗都不得不暂避一二,外放李泌为地方官。临行前,代宗特地安慰他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把他请回来。只是,这不久有点长,长到德宗告别人世也没能做到。
不久后,元载被杀,代宗第一时间招李泌回京。只是,代宗为人暗懦,虽然他准备再次重用李泌,却被常衮给阻止了。李泌又只得在外地打转。当然,李泌不是那种混日子的人,他干一行爱一行,虽做地方官,却也一直与民谋利,不失纯臣本色。
德宗继位后,李泌正式出任宰相,实现了达则兼济天下的目标。在大唐内外交困之的情况下,他勤修内政,充裕国库,保全功臣李晟,调和将相,安定边陲。德宗从太子时代就知道李泌这个曾祖辈的人,受过许多委屈,想过替李泌报恩报怨。但李泌认为多行不义者早自毙,至于有恩之人,也多凭一已之才得到显达,自己也无他求。倒是身为皇帝,应以天下为重,不能时常多疑。这句话才是他具正想说的,德宗皇帝一生矛盾,对于功臣,往往多疑。李泌劝他,也算是对得起他们一场缘份。
宫廷父子之间,历来就容易产生矛盾。很明显,皇位只有一个,老子与儿子都为了皇位费尽心机。自然,唐德宗和太子之间也一样。李泌主动前去调和。这说来说去,无论哪都是大忌。对于这个老爱喜欢掺和他家事的老头子,德宗很愤怒,甚至要杀他全家的心都有。李泌直言相告,自己冤死不要紧,杀了自己儿子,也还有侄子可以过继,但黄泉之下,未必能得到他的祭祀。言外之意就很明显了,皇家和臣子家都一样,父子虽争皇权,但却依然是父子,血脉相连,有矛盾,可以调和,相反,父子互相争斗,就没有不亡国的例子!他一面以大唐往事劝德宗,另一方面又劝太子能敬重孝顺德宗,自然德宗父子的死结被打开了。
李泌不邀功,虽成功调和父子矛盾,但是他却激流勇退。贞元五年,李泌去世。
李泌一生四次被排挤,但是又都再次回到朝堂之上,难得的是受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居庙堂,他建功立业,处江湖,他修心养性,虽屡遭迫害,却始终不改贤之本色。布衣道士的身份,为国出力,身在权力中心,却始终保持距离,这个度可不是那么好把握的。李泌一生历经四朝,朝朝得重视,尤其是他敢在皇帝父子敏感时刻出手相帮,不得不说是古今第一人。(百家说史)
叶之秋品西游,观点奇葩,推理严谨,自成一家,《勘破西游》上架两周,销售火爆。在线阅读,敬请关注叶之秋原创:秋雨轩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