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成佛后会不会更厉害?唐僧师徒谁的佛法造诣最高?
第75章、孙悟空成佛后会不会更厉害?唐僧师徒谁的佛法造诣最高?
曾经,有朋友问我,唐僧师徒四人成佛之后,会不会变得更厉害?还是只是多了一个佛与菩萨的头衔而神通不变?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要看在取经路上,孙悟空,或者说唐僧师徒的修行是止步不前,还是有大幅度提高。
要修行,首先要有功法。这个唐僧师徒四人共同修行的功法,叫做《多心经》。
有人说,传授《多心经》的乌巢禅师乃是观音化身,我不认同。在现实宗教界,《心经》的版权属于观音,这我明白。可为何西游原作者硬是把佛学入门的《心经》,在小说中改名《多心经》,并且将其地位提到为成佛门万法总纲,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原作者的意思,就是要告诉我们《多心经》不是《心经》。何况,观音本就是法定的取经行动负责人,她何必要藏头露尾,躲在浮屠山隐居?
可若是把乌巢看成燃灯,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乌巢身份详细解说,参见:
而唐僧师傅正是因为共同修行《多心经》,其修行都有大幅度提高。当然,提高最明显的,是唐僧!
或许有人会说,唐僧的佛法造诣不是很高了吗?
在很多人看来,唐僧自幼出家,饱读佛典。昔日太宗召集天下一千两百名高僧,举办超大型法会,唐僧(陈玄奘)乃是主讲人。从此可见,唐僧的佛法造诣应当是相当高深的。
这么说也不是完全错,关键是看和谁比。若是和大唐那些凡僧比,唐僧的造诣自然是要略高一筹。可若是和真正有道行的人比,唐僧又要差一些。
比如说,和沙僧吃掉的九个取经人比,唐僧的佛法造诣就大大不如。
沙僧曾经说: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
昔日的九个取经人,都是有道行的高僧,他们的头骨,竟然能在鹅毛也飘不起的流沙河中漂浮。从此可见,这些高僧,都已经脱去凡胎,成就了仙身——至少是迈入了人仙境界。
孙悟空修成天仙,以筋斗云回家时,原著说:“去时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轻体亦轻。”可见,脱去沉重凡胎,乃步入仙途的重要标志。
可唐僧呢?他的修行远不如死掉的九个取经人!
观音第一次经过流沙河时,曾说:“徒弟呀,此处却是难行。取经人浊骨凡胎,如何得渡?”当时,已经内定金蝉子转世,即唐僧为取经人。从观音这句话也可以佐证,沙僧吃掉的九个取经人,绝非金蝉子。因为金蝉子是浊骨凡胎,骨头一定会沉入流沙河。
师徒来到流沙河前,孙悟空和猪八戒曾经有一段对话,再度验证了唐僧凡胎沉重,基本没有修行根基。
孙悟空让猪八戒驾云,把唐僧背过河。猪八戒说:“师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我这驾云的,怎称得起?”八戒让孙悟空背,孙悟空也说:“你是驮不动,我却如何驮得动?自古道,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
读者朋友们或许有疑问了,孙悟空、猪八戒都说背不动,那为何西游记中的妖怪动辄一阵风把唐僧卷走呢?
原著中,孙悟空已经明明白白解释了这个问题。他说:“象这泼魔毒怪,使摄法,弄风头,却是扯扯拉拉,就地而行,不能带得空中而去。象那样法儿,老孙也会使会弄。还有那隐身法、缩地法,老孙件件皆知。”
原来,妖怪们抢走唐僧,不过是弄一阵旋风,把唐僧强行拖着走。三五里,十来里或许可以,像那八百里流沙河,是根本跨越不过去的。
也就是说,唐僧所念的佛经,可以安抚心灵,对于修仙成佛,却毫无用处。
唐僧真正的修行,是从乌巢禅师传授《多心经》开始。
在诵念几天《多心经》后,原著说:“那长老常念常存,一点灵光自透。”大家看看,这《多心经》这么神奇,只是念了几篇,唐僧就开始起了变化。
但是,唐僧的修行速度很慢很慢。常年跟随在唐僧身边,被迫听了无数遍的《多心经》,孙悟空、沙僧、猪八戒对修行的领悟,都大大超过了唐僧。
在乌鸡国宝林寺的一晚,唐僧的修行有一个小小的突破。那一天,明月当空,月光皎洁,唐僧对月吟诵了一首诗,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孙悟空却说:“师父啊,你只知月色光华,心怀故里,更不知月中之意,乃先天法象之规绳也……”那长老听说,一时解悟,明彻真言,满心欢喜,称谢了悟空。沙僧在旁笑道:师兄此言虽当,只说的是弦前属阳,弦后属阴,阴中阳半,得水之金;更不道:水火相搀各有缘,全凭土母配如然。三家同会无争竞,水在长江月在天。那长老闻得,亦开茅塞。正是理明一窍通千窍,说破无生即是仙。
对修行我是门外汉,但从三人的对话中,却可以清晰得看到,孙悟空掌握到了修行的根本,沙僧也对修行有独特感悟,唐僧虽然修行浅薄,但也有所触动。唯独八戒对三人的谈话一点不感冒,嘟嘟囔囔地说:“师父,莫听乱讲,误了睡觉!”
但是,八戒是不是在修行上全无进步呢?不是的。他也吟诵了一首诗,其中四句说:
缺之不久又团圆,似我生来不十全。他都伶俐修来福,我自痴愚积下缘。
原来,守拙,保持本真,就是猪八戒的修行之道。
几乎在每一个降妖除魔故事前,原作者都会写一段师徒议论的故事。那些故事即是表现师徒之间得矛盾冲突,推进故事情节,也是在展示师徒四人各自的修行认识。
比如,在降服红孩儿之后,唐僧师徒前行,听到前面有水声,唐僧大吃一惊,询问悟空,哪里有水声——老唐同学被妖精抓怕了,一看到有高山大河就担心有妖怪——当然,他的担心绝非多余,妖怪是一定会有的,担心是必然无用的。
孙悟空听了,先不管有没有听到水声,把师父狠狠训斥了一顿:
老师父,你把那《多心经》又忘了也?你忘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谓之祛褪六贼。你如今为求经,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斋吃动舌,喜香甜嗅鼻,闻声音惊耳,睹事物凝眸,招来这六贼纷纷,怎生得西天见佛?”
孙悟空这话说得非常高明。所谓“功到自然成”,与其整天担心忧虑,不如脚踏实地。只要辛勤付出,自然瓜熟蒂落。
猪八戒还不服,埋怨说妖怪太多,一千年也走不到灵山。沙僧却说:“哥,你和我一般,拙口钝腮,不要惹大哥热擦。且只捱肩磨担,终须有日成功也。”
沙僧的话,是只问付出,不问结果,或者说,只要付出,自有结果。
从此可见,师徒四人的修行领悟,孙悟空第一,沙僧第二,唐僧第三,猪八戒第四。
回到最初的问题,唐僧师徒成了正果后,会不会变得更厉害?
我的理解,会!因为,他们一路上不仅仅在降妖捉怪,也在修行,并且,修行有很大增长。此前,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修行的都是单纯的道门功法,在修行了《多心经》之后,已经兼容佛道,实力必然大幅提升。尤其是孙悟空,修行道派天仙决,十年即修成天仙。取经路上他又十余年修行佛派《多心经》,一旦大成,孙悟空必然成为三界之中,超越无数大神的存在。
叶之秋颠覆性解读西游记,已完成70章, 观点奇葩,却又推理严谨,被诸多网友称为近年最满意的品西游作品。阅读全部章节,敬请穿越,关注:秋雨轩读史
- 上一篇:涉外礼仪知识
- 下一篇:金庸笔下的姑苏慕容复有着如何的悲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