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皇帝有钱是一种如何的体验?
福布斯每年都会给全世界的富豪做个财富排行榜。除了单纯的身价排名,更重要的,排行榜可以反映企业家身价变化背后的市场动向和资本变化。而在古代,富豪的身价,更多影响的是国家政局。远在那些个科技远无如今发达的年代,中国富豪们,用他们的一甲天下甚至超越皇家的财产,对当时的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天,学社君就来给童鞋们扒扒那些著名富翁,看看钱比皇上多到底是种怎样的体验?
明朝太监刘瑾:960亿
大家只知和珅是清朝巨贪老鼠屎,但却忘了明朝的宦官刘瑾。作为超级权阉,刘瑾素有“立皇帝”之称,权焰熏天。据民间流传,当时百官若是要拜见他,至少得送一千两白银。刘瑾事败后抄家,按赵毅记录,籍没之数达“大玉带八十束,黄金二百五十万两,银五千万余两,他珍宝无算”。而按照成书于嘉靖初年的《继世纪闻》记载,赵翼记录的数字则显得有些保守,“金共一千二百五万七千八百两,银共二万五千九百五十八万三千八百”,即黄金有1205.78万两,白银有2.59亿两。
刘瑾家的银两居然数以亿计,令人难以置信,因为当时整个社会流通的白银总额都不足3亿两。所以,还是清代史学家赵翼的记录比较靠谱。当时的金银汇率大致为1:6,250万两黄金约可兑换成1500万两白银,刘瑾的财产以白银计算,当在6500万两以上。6500万两银值多少元人民币呢?我们还是按对大米的购买力折算。当时的米价为每石400文钱左右(约0.4两银),6500万两白银可以购置1.6亿石大米。明代的一石米约等于今天的150斤,我们以每斤米4元人民币计算,可知:
一石大米=0.4两银=150斤=600元(适用于明代中期)
也就是说,刘瑾的财产如果放到今天,应该有960亿元左右。在刘瑾生活的时代,明政府的全部岁入只有不到3000万石大米的田赋,外加300多万两白银的杂色收入,如果全部折成银子,大约有1000多两。刘瑾搞腐败所得来的个人财产,竟然是明政府岁入的6倍。
另据刘光临的研究,明万历年间的人均国民收入只有4.8石米,刘瑾时代的人均国民收入只会更低,即使以4.8石米计算,刘瑾的财富也是当时人均国民收入的3000万倍,一名明代平民得干满3000万年的活而且不吃不喝,才可能积下刘瑾的财富。
清朝领班军机大臣和珅:900亿
说完了刘瑾,接下来,就该聊聊咱们众人皆知的巨贪和珅了。论奢华,和珅不输皇帝。他不仅违反制度,模仿宁寿宫的式样给自己私盖楠木房屋;家中收藏的珍珠手串数量也比宫中多好几倍,而且大珠还比御用冠顶的珍珠大。据说,连大学士阿桂奉乾隆命令采和阗美玉雕琢的玉马,他都派人偷了回来,送给爱妾用作洗澡时坐憩的小凳子。
和珅抄家时,由于其财产被一笔一笔登记下来,因此评估他的家产,有一个详细的清单可作凭据。按《和珅犯罪全案档》收录的抄家清单,和珅家产已估价部分为2亿多两银(包括金银、人参、绸缎、玉器库、当铺、古玩铺、田地等),而和家的房屋花园、珍宝古玩等则没有估价,不计在内。
和珅时代的2亿多两银子放在今天值多少钱呢?还是按对大米的购买力折算。乾隆—嘉庆年间的米价大约为每石1000~1600文,我们取中位数,按每石1300文钱(1.3两银)计算。而清代的一石米约等于今天的150斤,今天一斤普通的大米约4块钱,于是可列式如下:一石大米=1.3两银 =150斤=600元(适用于清代中期)
和珅的2亿两银子可以购买到1.5亿石大米,惟今日米价换成人民币,即有900亿元,与明代刘瑾的财富量差不多。乾隆年间清政府一年的全部收入大约是5000万两白银、1300万石粮食,全部折算成白银则有6700万两上下。家产相当于当时清政府的15年财政收入。乾隆时期的人均国民收入按刘光临的研究,是6.45两白银,即和珅的家产几乎是当时人均国民收入的3000万倍。
你听说过通货紧缩么?可不是通货膨胀哦!
按上面各个指标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明代刘瑾与清代和珅的腐败程度几乎是不相上下的。但这种级别的贪污可就不是小事了,还会给国家带来影响!
在明朝,除了刘瑾,还有很多这样类似的巨贪。这些巨贪各自屯积了大量白银。据说,明朝被闯王推翻后,占领北京的大顺军从这些官员府中搜出来的白银总数高达六七千万两。而这还仅仅只是京官屯藏的财富,如果加上地方官以及民间土豪的窖藏,总数应该在二亿两以上。明末的观察者说,“富商大贾、达官猾吏,自北而南,又能以其资力尽敛天下之金银而去”,结果便导致“银力已竭”,什么意思?换成现在的话,就是出现了严重的通货紧缩。
明王朝在中后期之后,逐渐形成了以白银为主要货币的货币体系。这是因为,朱元璋原本打算以纸钞为法定货币,但纸钞很快贬值得不成样子,跟废纸差不多,幸亏明中期开始从美洲与日本输入大量白银,又碰上明朝经济复苏的时机,所以白银很快就成了市场交易的主要货币,推动着明代商业的繁荣。以白银作为主要货币,有一个好处,即政府无法以滥印钞票的方式掠夺民间财富。但也有坏处,即政府对货币体系完全失去调控的能力。中国本身的白银产量非常少,白银货币的供应只能依靠海外白银的输入,据后人估算,整个明王朝,从海外流入的白银大约有三亿两,但到明末时,被贪官和土豪屯藏起来的白银却有二亿两之多,这不发生通货紧缩才怪!
历代王朝在衰亡之时,多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只有明王朝因为通货紧缩而走投无路。这也算是历史上的一朵奇葩了。
看历史,谈历史,探索历史,发现历史。
搜索:平行学社(px_xueshen)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历史!
平行学社征稿活动持续发酵中,奖品奖金,只等你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