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滉在危难时期为大唐续命100多年,而他画的五只牛,如今更是成了镇国之宝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繁盛的王朝之一,在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才,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韩滉他在危难时期为大唐续命100多年,而他画的五只牛,如今更是成了镇国之宝。
韩滉,字太冲,出身世家大族昌黎韩氏,父亲韩休曾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官至宰相。不过,韩滉与他父亲一样刚正不阿,毫无名门贵公子的奢华习气,反而非常务实,为政十分严谨,眼里丝毫不容沙子。凡事他过手的文书簿册,细枝末节也绝不遗漏。
韩滉的履历也很丰富,年轻时当过参军、主簿,中年时做过御史,又在吏部任职,还干过曹务,后来又被调去户部管理财政……兵法、文书、用人、运输、理财,方方面面都有涉及,再加上他特别严谨的行事作风,都为他日后在大唐遭遇存亡危机时挺身而出打下深厚根基。
大历年间,韩滉担任户部侍郎、兼管度支事务,相当于大唐会计。当时唐朝内忧外患,吐蕃侵扰,藩镇割据,财政非常吃紧,于是韩滉在赋税方面抓得也特别要紧,以至于很多人认为他太过苛责。当时在位的唐代宗对韩滉的财政工作倒是很认可,虽然也曾查出韩滉在税收方面过于严苛,但一直都没怪罪他。可是,等到大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即位就不同了。唐德宗并不理解韩滉的所作所为,非常厌恶他过度搜刮民财,就把他从中央调到地方担任刺史。
韩滉在江浙一带担任镇海军节度使、浙江东西道观察使等职务后,安抚当地百姓、平均租税,短短一年,就让所辖境内恢复安定。其实,从这一点也能看出,韩滉在户部时对赋税抓得紧,并不是因为个人贪婪,而是出于当时大唐财政考虑。
四手准备,力保大唐度过危机
唐德宗即位后,没充分考虑当时的兵力和财政情况,贸然削藩,以致引发奉天之难。建中四年(783年),泾原镇士卒兵变,攻陷长安,唐德宗仓皇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当时很多藩镇都蠢蠢欲动,韩滉坐镇东南也有机会叛乱,但他并未趁机起事,也没有作壁上观,而是做了四手准备,力保江东、淮南,稳定大唐局势:
其一,紧急训练士卒,准备随时;封锁关口与桥梁,以防有人暗通叛军;修筑石头城,起自建业,抵达京岘山,楼房与城墙上凸形矮墙连成一片;开凿一百眼水井,整治馆舍数十处,既为皇帝南渡长江作准备,也加固自己的守备。
其二,派兵攻打叛军。当时判将李希烈领兵五万围攻宁陵,引河水灌城,意在切断大运河漕运,危及大唐东方半壁江山。当地刺史只有三千人马坚守,韩滉兵军救援宁陵,其弩手从城上用箭射击李希烈,直接射到李希烈的帐幕里,差点命中。李希烈随即撤兵,宁陵之围得解。
其三,当时皇帝和朝廷大批官员、京城百姓和禁军都被围困在奉天,补给困难。韩滉紧急调配江淮地区的粮食布帛运送给攻打叛军的李晟将军和朝廷,甚至亲自扛着米袋装船。当时关中战乱不息,每斗米价值五百钱,等韩滉将米运到后,米价减少了五分之四。
紧邻韩滉辖地的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听说韩滉一次就进贡给朝廷一百万斛粮食,也不甘示弱,向朝廷进贡二十万斛。唐德宗高兴地对宰相李泌说:“韩滉竟然能够感化陈少游进贡粮食!”李泌说:“何止陈少游,各道节度使也都在韩滉的带领下争着入朝进贡了!”韩滉每月都及时补给朝廷粮食布帛,朝廷将他视为依靠。
其四,威慑尚未叛乱的藩镇。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去世后,其部将王韶命将士推举自己代理军中事务,并准备大肆劫掠。韩滉立刻派使者警告王韶:“倘若你敢作乱,当天我就带着全军渡过长江杀你!”王韶等人因恐惧而放弃原来的打算。
在奉天之难后,韩滉坐镇东南,成为大唐得以反败为胜的强大后盾,就连当初厌恶他的唐德宗,也由衷叹服:“(韩)滉不惟安江东,又能安淮南,真大臣之器!”
韩滉出身名门,年纪轻轻便步入官场,此后担任朝廷要员、封疆大吏,并官至宰相,他过手的赋税钱粮不计其数,却一生节俭清廉刚正,衣服穿了十年才换新的,家中陈设简陋到只求遮蔽风雨,宦海几十年只骑过五匹马,每一匹马都是因为老死才更换……
除了在政治官场上的杰出外,他的画艺同样非凡,他画的五只牛,如今更是成了镇国之宝。
现藏于北宫故宫博物院的《五牛图》是我国十大国宝名画之一,这幅画是流传唐画中仅有采用唐代绘画所用典型纸张——麻纸。这幅《五牛图》卷不仅让我们一睹1300年前唐代画家韩滉画牛的高超技艺,也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中国画。
五牛图就是五只牛,它们均匀地分布在花卷上,以不同的形态呈现各自的神采,有的牛低头吃草,有的牛抬头仰望,有的牛扭头添舌,有的牛昂首向前,尤其是正中间那头牛,正面超前,双眼炯炯有神,你看它的时候,它也似乎在看着你。实在太真了!我想只有认真观察和喜爱牛的,才能画出如此栩栩如生、传神的佳作。
《五牛图》不但选择了难度较高的牛作为绘画的题材,而且选的还是少有的黄牛。是中国绘画史上仅有的一幅以黄牛为主角的孤品。《五牛图》还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五牛图》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足以代表唐代高度发达的绘画艺术水平。
韩滉一生共创作了36幅作品,其中只有2幅和农村题材无关。你说是不是很奇怪。
那么,韩滉为什么那么喜欢农村题材和牛呢?
可能的解释是韩滉长期在地方上任职,与农民打交道,他比较同情劳苦大众,所以,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体察民情和为百姓上面。常常到农村走访,了解和解决百姓的实际需求。
那么,韩滉为什么要画牛?
在农耕社会,牛是最主要工具,古代就有规定,牛是不能随便杀的。这就解释了韩滉为什么要画牛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因为韩滉就算画牛,大不了画一只或者两只即可,但为什么要画五只牛。根本原因在于他的政治处境。
公元783年,陕西泾原发生兵变,叛军攻陷了首都长安,攻入皇宫,唐德宗仓皇出逃至陕西乾县。韩滉闻讯后,出兵三万讨贼,还为皇帝送去高档布料十万匹。
叛乱平定后,韩滉虽然在平定叛乱中立下大功,却免不了被人进谗言说功高震主,没办法唐德宗只好将韩滉提拔为宰相,并赐南阳郡公的爵位,夺取军权,实际上是明升暗降。
面对如此处境,韩滉创作了《五牛图》,目的是表明自己的内心想法。他用一直被拴着的牛表明自己不愿意为官,又用另外四头牛来显示自己的多元生活方式。比如可以纵情山水,可以享受天伦之类,可以约三五好友畅谈人生、举杯闲聊。这才是韩滉画《五牛图》的根本意图。
韩滉与其父亲虽然都是宰相,但是他两袖清风,衣裘被褥,十年一换。宅门简陋,仅能遮蔽风雨。他清廉疾恶,从不为家人敛财。从他做官直到宰相,前后乘坐公家马五匹,没有一匹不是老死在槽下。
《五牛图》问世后,历来被皇家收藏。后来艺术皇帝宋徽宗得到了《五牛图》。不过北宋亡国后,《五牛图》一起到了北方,但最后还是回到南宋,被南宋赵构皇帝得到。因为在《五牛图》的印章中,有皇帝赵构的印记。至于怎么落到了赵构手里,已经无法得知。从此五牛图就被南宋的皇宫所收藏。
到了南宋的德祐二年,蒙古的大军兵临临安城下,守临安的守将不战而降。蒙古统帅伯颜派人进京安抚百姓,封闭库府,就把所有的珍藏都运到了他们的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五牛图》也就跟着到了北京。后来经过辗转被元代的书画艺术家赵孟所收藏,从此《五牛图》开始流入民间。
到乾隆年间,皇帝下令收藏墨宝,《五牛图》被清宫内府所收藏,作为乾隆皇帝最喜爱的收藏之一。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大量国宝流失。在这场劫难之中,《五牛图》劫难之中下落不明。
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在香港出现,兜兜转转的《五牛图》最终回到了我们的怀抱,值得庆幸。现如今已经成为镇国之宝,无价之宝,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唐代韩滉的《五牛图》,深入刻画了牛劲和牛品,有地头的人,还真得有点牛品:
一、勤劳精神:老牛终生面朝黄土背朝天,朝耕暮耘,汗洒田间。
二、奉献精神:奉献不惜力,活时献奶汁,死时献骨肉,但不求索取,又有何物能比。
三、低调精神:牛儿以自己辛勤汗水,赢得了世人的恭慕,然而,牛儿从不居功自傲,从不斗胜争强,一生默默无闻。
四、忠诚精神:牛儿是农民的忠诚朋友,对主人俯首帖耳,忠诚老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五、淳朴精神:老牛貌不惊人,淳朴无华,脚踏实地,默默奋蹄,憨厚善良。
六、开拓精神:牛儿不畏荒山野岭,荆棘乱石,总是奋蹄前行,不畏艰难,永不放弃,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一片片新的天地。
七、专注精神:聚精会神头拱地,两耳不闻耳边风。大山大海横不吝,走出一片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