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悲惨的皇帝,亡国之际,能干的大臣和名将都被他杀了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朝代之一,它不论是在经济民生,还是军事实力上都是排得上榜的,然而任何朝代都不可能永恒存在,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明朝最悲惨的皇帝,亡国之际,能干的大臣和名将都被他杀了。
这位皇帝就是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 ),字德约 ,明朝第十六位皇帝(1627—1644年在位) ,也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孝纯皇后刘氏。
在他小时候,亲身经历了母亲的死亡,当初他的母亲只是泰昌帝的刘选侍,并不得宠,即便是生下来朱由检,也仍旧不受宠,郁郁寡欢,后来在责骂声中,染病去世。以这样的死法去世,她的丈夫根本不敢告诉父亲,只能是将她悄悄埋掉,可惜她的儿子才仅仅四岁,就这样失去了母亲。
当他长大后,越发思念自己的母亲,还问了身边的侍卫,“听说我母亲的坟墓是在西山?”确认是在西山后,他还偷偷出宫去祭拜母亲,为母亲烧纸。天启七年,明熹宗驾崩,由于他没有子嗣,所以十七岁的朱由检接受遗命,继承皇位。其实他本来是没资格当皇帝的,当哥哥去世得太早,宫中没有子嗣,所以按照祖宗法制,便让他继承皇位。
这样一位对母爱极度渴望的皇帝,心中有着深沉的痛苦,若是无法疏解,迟早会是个大问题,宫中再没有人能管得了他,他开始问宫中的人,有谁见过他的母亲,还是否记得他母亲的模样,终于在问遍所有人之后,才找到了一位老宫女。
这位老宫女说自己曾在他母亲的隔壁屋住过,于是见过刘选侍,记得她的模样,还有一副保存完好的画留下来了,如此成年后的崇祯皇帝才算知道了母亲的模样。当时为了将画送进宫中,还举办了一个浩大的仪式,有专门的仪仗引导,穿过一道道大门,这才送进了皇宫,按照当时的《明史·后妃传》记载着皇帝一见到母亲的画像,就已经哭了。
大部分情况下,每位新皇最初都会对国家抱有很大的期望,想要通过自己的一番作为让国家和百姓变得更好,崇祯皇帝也不例外,他也很有抱负,渴望着成为明朝的贤明皇帝,但可惜国家传到他手中的时候,已经是满目疮痍,但他仍然在做出努力,改变国家。
第一件事就是灭掉了魏忠贤和客氏集团,这股势力被之前的皇帝放任不管,后来更是发展到了权倾朝野,祸乱朝政和民间,所以当这位新皇帝除掉恶势力的时候,全民喝彩。但新的麻烦又来了,百姓民不聊生,民间涌现了一批农民起义军,急需国家管理和镇压,此时国家外部还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八旗军队虎视眈眈,在如此局势下,无论皇帝怎样睿智,也只会是焦头烂额。
可明朝毕竟传承了二百多年,有着雄厚的实力,崇祯若是做出了正确的决策,翻盘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但他偏巧生性多疑,行事武断,无法充分利用国家的资源和人才,最终看见国家破灭,他只能是用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死的时候还认为国灭是大臣们的原因,而并非在自己身上反省过错。
后世对于崇祯的印象也不错,认为他很勤奋,但这是在一番比较之下才得出来的结论,他并没有这么好,否则他也不会将所有责任都推到了大臣身上,这显然是没有担当的举动。当初他虽是灭掉了魏忠贤,但后来仍然在倚重宦官,所以杀掉魏忠贤只不过是在顺应民意,集中皇权。
执政后期,他也没有改革政事,毫无作为,甚至是不相信大臣,重用身边的太监,这样本末倒置的做法,完全是不可取的,堂堂皇帝,竟然连这样的道理都无法理解。当太监杜勋去镇守宣府的时候,面对当地的反抗,他丝毫不做抵抗,直接投降,当大臣要追查责任的时候,皇帝竟然是认为太监无错,还为他盖了个庙,大臣们的辛苦劝说也不听,如此可见皇帝有多么信任太监了。
他对待大臣的做法却是令人寒心,先是杀害了兵部尚书王洽,此人一心一意为国家,一生清廉,当时的兵部尚书王在晋被辞退,而后征集了大家的意见,便任用了王洽,此时关外的清军已经打到了京城,情况非常危急。当群臣商议的时候,有个官员周延儒便对皇帝说,当年蒙古兵打到京城,嘉靖皇帝杀了兵部尚书,如此威慑了敌人,敌人立刻退兵。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劝说皇帝效仿先人做法,杀掉王洽。
崇祯果真这么做了,用最严酷的刑罚将王洽处死,后来又不听劝告,杀了新的兵部尚书袁崇焕,再后来,便是兵部尚书陈新甲,其实死得也很冤,当时皇帝派他去和皇太极秘密商议投降事项,后来机密文件被家中的家僮拿了出去,如此崇祯皇帝定然会处罚陈新甲,本想着放他一命,但是陈新甲弄巧成拙,最终还是被凌迟处死,这样杀掉人才的做法,会让军心动乱,可真是让敌人高兴啊。如此崇祯是一点容忍不了大臣的“瑕疵”,想杀便杀,毫不留情。
原来李自成在3月17日开始攻城,崇祯是18日晚上自尽于煤山。在18日那晚,崇祯帝最后的“审判日”到来了。北京城烽烟四起,到处都是哭闹声、呼救声、官兵打斗声,还有无数炮火声。当时崇祯登上了煤山,想看看北京城的状况,可是他放眼望去,北京城已经是烽火连天了,估计不久后李自成就会破城而入。
崇祯叹了口气再次回到了宫里,他呼唤出皇后、妃子、皇子等人,首先他安排一些人护送皇子出宫,然后再转身跟皇后娘娘说:大明气数已尽了,你自尽吧。然后崇祯接着又命令其他妃子自尽,而皇后娘娘听完崇祯的话后,久久无言后,她慢慢走回自己房间中,从容上吊,而皇太后不久也跟着自缢了。
接着崇祯又唤来长平公主等几个女儿,并对她们说道:出生在帝王家是你们的不幸,别怪父皇。说完崇祯便拔剑斩杀了她们,而长平公主见崇祯持剑而来,慌忙躲避但不幸被砍掉左臂,倒在地上昏过去了。
据传长平公主没死,后来逃出宫去。崇祯这么做其实也有苦衷,看看靖康之耻就知道了,亡国公主下场很惨,所以崇祯不愿公主们落到敌人手中。杀死女儿后,崇祯来到了皇极殿,敲响召唤群臣的大钟,可此时哪里会有大臣来?
都已经逃命去了,等了许久不见一个人,崇祯沉默不语。之后崇祯带领剩余几十个太监想尝试从东华门冲出包围,但是在半路中遭遇到敌人,那些太监不是敌人的对手,当下就死了很多太监。
然后崇祯再次逃向齐化门,但守城士兵早已不见踪迹,大门被关上,崇祯等人打不开。于是崇祯等人又回到前门,此时他看到城门上挂起了3个白灯笼,那是意味着李自成的大军已经打进北京城了,崇祯再次叹了口气,让剩余几个太监各自逃命去。
然而崇祯的贴身太监王承恩却坚持留下来,崇祯居然还是有点感动的,想当初他非常厌恶太监,登基后不久就逼死魏忠贤,消灭了阉党,打击太监势力,如今大难临头,却不见那些“忠心耿耿”的大臣,反而是自己瞧不上的太监,面对这样的情况,崇祯怎么不会感叹。
两人相视,无言以对,不久后,崇祯便带着王承恩再次登上了煤山,最后一次俯瞰一下大明京城。崇祯咬破手指在衣服上写下遗书,上面写道: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崇祯选择在一棵歪脖子树上吊自尽,而王承恩也紧随其后。
崇祯的三个儿子则是一路乞讨往南京跑。崇祯皇帝长子朱慈烺,投奔到了自己的外祖父门下,但是他的舅舅和外祖父觉得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于是希望朱慈烺离开,因此就吵起来,最后竟然打了起来,惊动了清政府,朱慈烺被抓,清军抓到朱慈烺后也觉得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于是变说他是冒充的皇子,最后把他杀了。
皇三子朱慈灿出家做了和尚,后来被清政府擒获,最后的结局和朱慈烺一样,被清军以冒充皇子的罪名杀了。
最小的皇四子朱慈焕是运气最好的一个,在流亡途中他乞讨到了一户王姓乡绅家。乡绅知道朱慈焕的身份后,拉着他的手哭泣说:没有想到皇子会沦落到如此地步。乡绅收留了朱慈焕,给他改名字为王士元,之后又遇到了一位姓胡的官员,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于是朱慈灿以王士元的身份一直活到了七十五岁,且生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又有了孙子,也总算儿孙满堂了。按道理说,朱慈焕这样一辈子也就知足了!但是他却在给自己的儿子们起名字的时候按照了明王室的辈分,取了“和”字,并且在最后的那个字上加上了“土”偏旁,这引起人们的注意。
即使朱慈焕改名字但还是被有心之人利用,竟然有人造反就用了这位七十五岁老人的名号,可惜最后被镇压,于是朱慈灿隐瞒多年的身份暴露了,虽然朱慈焕已经不停的换地方,最终还是被清政府抓住,且全家都被杀害了。
至此,崇祯皇帝的子孙全部被消灭,而且全部都是以“不是他的子孙”的名义被消灭的!
朱由检的一生都是很可悲的,他生活节俭,勤于政事,一心为百姓生活而努力,只是他为人也很多疑,刚愎自用,在和金兵对抗时,中了敌人奸计,并且冤杀了当时的将领袁崇焕。子袁崇焕被杀之后就没有谁能够帮他带兵打仗了,所以就有了文臣带兵的政策,使得明军没有了战斗力。
虽然朱由检一生都想要将明朝治理好,但是他的做法却让他将明朝推向了灭亡,朱由检的多疑性格让他对朝堂上的官员频繁调换,使得国家人才匮乏。让很多有着报国心智的人都无作为。最终让明朝走向灭亡。
那么对此你怎么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