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n次《西游记》,却不知“紧箍咒”到底念的啥?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化血脉里有三根支柱——“儒、释、道”,其中的“释”与宗教有所关联,说到这自然就要请出上面这尊佛了……
在《西游记》里,孙悟空上能通天下能入地狱,来去自如,72般变化。若论武力,唐僧当然不是孙悟空的对手,但他就靠紧箍咒制服了孙悟空。紧箍咒那么厉害,可是念的啥啊?这就得先从《般若菠萝蜜心经》说起(下面称为《心经》)。
在佛经里,《心经》是最短的一部经书,短到只有300字,却包含了佛家极其重要的内容。
“色即是空”,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但没几个人能说清楚其中的含义,这就是《心经》的厉害之处。
人人都说《心经》有着神奇的功效,读了能够静心,却不知其所以然。
当然了,不神奇怎么能让孙悟空乖乖听话呢?
下面我从玄奘西行取经说起。
我们今天看到的《心经》最流行的中文译本,出自玄奘的翻译。
传说当年玄奘得到这部经书,也是因为一段奇缘。
当年,还是年轻帅小伙儿的玄奘,来到四川修行。有一天,他在一间寺院里遇到了一位病得很重很重的法师,玄奘见后起了悲悯之心。他每天挑水煮饭,在玄奘的照顾下,法师的病慢慢好了。
法师很感动,希望能够报答玄奘。当听说玄奘将要西行取经,赞叹不已。并告诉玄奘,自己很熟悉去天竺的路,到天竺有十万八千里,一路将异常艰险。
唐玄奘西游图
说完困难后,他说,“不过,我可以教给你一段经文,它是三世诸佛的心要法门,你一定好好记着,必要的时候它可以保你在路上化险为夷”。
这天夜里,法师就开始向玄奘口传心经。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心经陪伴玄奘度过了整个西行之路。最终,玄奘归国,将佛家原典带回中国,还翻译了《心经》。
心经自被玄奘翻译之后,就成为了许许多多名家笔下的必写内容。
王羲之《心经》
赵孟頫《心经》
在《心经》与创作的密切关系中,首先想到的自然是《西游记》。吴承恩先生把《心经》的深意都融在了这个故事里面。
刚开始唐僧认识孙悟空的时候,俩人关系不是太好,猴子完全不听师傅管教。
于是观音菩萨出面,送了唐僧一段“紧箍咒”。还说:“你别跟别人说哦,我只告诉你一个人”。就这样,心机的唐僧和观音合伙儿骗孙猴子带上了头箍,用咒语管住了这个徒弟。
在《西游记》里,紧箍咒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定心真言”,听名字挺文艺的,但是我们看到的是紧箍咒一念起来,孙悟空就脑仁儿爆疼,满地打滚。
那么,这样看来,定心真言定的仿佛不是“心”,而是脑部神经咯?
其实,我们还得看看,定心真言管住这只猴子,到底是为什么。
在紧箍咒出现之前,孙悟空打死了六个强盗。作为一个出家人,唐僧慈悲心大发,为此大发脾气,要赶走他。
这个时候,一个神人出现了。他给唐僧解释说,孙悟空为什么要打死这六个强盗。神人说,“其实这六个强盗,一个唤做眼看喜,一个唤做耳听怒,一个唤做鼻嗅爱,一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本忧。”
这哪里是六个强盗,这是《心经》里说的:眼,耳,鼻,舌,身,意。而且别忘了,那一回小说的标题是:“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新绘西游记》陈惠冠 第十四回
孙悟空不是一般的猴子,而是“心猿”。再说明白点,悟空代表的是“心”,而唐僧代表的是“身”。心要扫除六根欲望,身当然就不爽啦。
唐僧和悟空之间的争争吵吵,其实就是心和身二者斗争的过程,直到“定心真言”的出现。
小说往后,就是身与心的完整统一,对待各种妖魔鬼怪,艰险困难,最后成功取经的故事。
整个《西游记》如此魔幻,其实说的无非是一个简单的道理,放下欲念,方能成就。
《心经》 弘一法师
《心经》 局部 弘一法师
我们在片中说的《心经》蕴含着整个佛教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实在《西游记》当中,就有了最活泼生动的解释。
这一部三百字不到的经典,这一部近乎哲学内涵的文字,点亮了一部小说。最后,这部小说又回过头来,完整地解释了人类的“心”到底是个怎样悟的过程、宗教和艺术之间的关系。
而创造出来的《西游记》,最终也成为了百读不厌,对人性关怀备至的经典。
当然至于那一段经(紧箍咒)当然不能直说,毕竟是唐僧的秘密,不然在《西游记》里唐僧就会像唱歌一样放声念给你听,万一奏效了怎么办?
本文参考:网易新闻
阅读推荐
进群请添加小编
- 上一篇:邀请礼仪常识
- 下一篇:袁世凯因何秘密觐见隆裕太后?袁世凯为什么见裕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