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今天来告诉大家什么才是古玉的鉴定方法及收藏误区

2022-05-19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玉器的收藏,古玉市场变得很混乱,很多国内各大博物馆不敢收藏高古玉,主要就是鉴定水平低,致使很多高古玉无人问津。再加上辨伪方法陈旧、保守,总突破不了造假的理论方法,面对近年的高级仿品,过去和现在的一些鉴定古玉的方法已不适应当代古玉的辨伪。李彦君老师认为应该针对仿品的不同特点进行科学研究,深入市场,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科学的、客观的、全面的分析鉴定。而不是依靠带有主观性的推理、考证、猜测去鉴定真伪。

  以下是根据不少专家老师他们个人多年的收藏研究、市场经验总结以下几点鉴定方法,这些方法的作用可以互相转换,并作为依据对古玉器辨伪作综合分析判断。

  一、工艺痕迹鉴定

  用10~50倍放大镜,观察抛光痕迹;适用于新石器→清代的玉器;局限性:腐蚀严重,脱皮,玉器钙化严重成粉状,不能鉴定。

  古玉工艺就是指加工工艺。一是剖片;二是细加工;三是抛光 。其方法无外有两大形式。其一为清以前至新石器时代的古代手工及半自动化砣机工艺;其二为近代电动砣具工艺及滚桶摇光抛光工艺。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发明手动砣具,抛光用解玉砂、兽皮轮砣、棉、麻布轮砣等。其钻孔特点多为喇叭状,长孔多为对钻而成,孔为中细,两端大,孔壁可见粗细不等的螺旋纹,且表面光滑。机械孔壁则较规整,留有细密均等的螺旋纹,而且不够光滑,而且,孔口边缘也可发现硼碴。这是新石器穿孔鉴定重要方法。战国铁器发明以后穿孔则较规整,但孔壁螺旋纹还不如机械孔壁螺旋纹细密均等,孔口、线条边缘出现硼碴。区别于机械抛光或仿照古法抛光的细密均等较为平行的细凹线。

  二、 氧化鉴定

  用10~50倍放大镜,强光手电。观察平面氧化透光照射;适用于:新石器~清代出土古玉;局限性:近代传世品,未受氧化古玉。

  这也是鉴定古玉极为重要的方法之一。氧化是指玉石在各种自然环境下与空气、水及其它物质所产生的化学变化。氧化有二种现象:一是钙化成程度轻重不一的鸡骨现象;二、是氧化严重成粉状。从矿物学角度上看玉器,它的质地致密程度是不同的,也夹杂含有一些其它物质,在长时间的化学作用下质地弱的部分,特别是玉器表面氧化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形成的小孔洞,再一种有氧化情况较重,通常在玉器表面钙化形成白斑,程度轻重不一,但自然地覆盖在玉器局部或全部,有层次感,深浅不一,程度轻的,表面仍有光泽,严重的则腐蚀成粉末。重要一点是:玉薄弱部位通常氧化较重,火烧假玉器就不这样。火烧仿氧化古玉,表面通常为薄薄的一层呈粉状,没有深度、层次感。强光灯照射下玉质。纯.净.、透明,氧化非常薄,任何部位皆有一致的深度,而自然氧化深度则有轻有重,通常尖角、边棱部位较重。氧化重的,灯光照射不透。但也有用含有似氧化白色的玉石做成的伪古玉。

  三、 腐蚀鉴定

  用10~50倍放大镜;强光手电,观察特征;适用于:受腐蚀的出土古玉; 局限性:没有腐蚀现象的古玉,传世品。

  多数玉器长时期埋在各种土壤中都有腐蚀的现象,特别是酸性土壤对玉器破坏较重,玉质较软的氧化严重的玉器受腐蚀最重。其特点通常是蚀孔、蚀斑现象,有的蚀孔口小腹大,在放大镜下可观察到孔内的化学变化形成的闪亮结晶体,这一点是目前任何方法都不能伪造的。通常氧化较重则腐蚀越重,目前用酸类物质腐蚀伪造的玉器,其表面通常呈大面积凸凹不平的腐蚀,蚀孔、蚀斑明显,可以说砣工化尽,这样处理的古玉其蚀孔常常是外大里小,无结晶体,呈斑驳状。

古玉鉴定

  四、 沁色鉴定

  用10~50倍放大镜,强光手电,观察解理、沁入深浅,照射玉器,观察颜色,沁入部位;适用于:出土受沁玉器;局限性:传世古玉或无沁古玉。

  沁色鉴定重在学习理解古玉长时间在各种存放环境下与所接触的器物产生的颜色变化,是另一种物质分子渗入玉器局部或内部产生的颜色。如古玉存放于红色漆器内,可能受红色沁,黑漆则可能产生黑色沁。在强白灯光下观察,沁色通常是在玉的接触部位薄弱或自然解理、绺等部位所产生的。然后沿解理或裂隙部分扩大渗透,严重的可浸透全器,这叫“满浸(沁)”,盘玩之后变色,颜色鲜艳,大多沁色颜色由灰白变红。重要一点是:通常情况下,真品沁色比较单一;颜色较暗,较乱的沁色和鲜艳沁色就值得怀疑了。真品即使玉有解理、裂隙,但不是接触部位,不一定有沁色。通过强白灯光下观察可知这一点。但有用高科技沿玉解理或绺处进行激光伪造沁色的,但真沁大多数有由深到浅的过渡色。还有一点就是玉的存放环境干燥或玉质致密可以无沁。

  古玉辨伪的误区

  (一)、造型辨伪。

  历史上所有玉器的造型,对于现代科技及民间艺人来说,仿制还不算太难!造型及某些艺术风格现在并不能作为辨别真伪的内容!但也存在某些特别精湛的造型的艺术品特别难仿,这就是所说仿品的“有形无神”了;难仿的是艺术水平,而不是造型。

  (二)、玉质、玉材辨伪。

  玉的质地与真伪在高仿品当中并没有直接关系,“千种玛瑙万种玉”,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古玉材都十分繁杂,每个时代,玉材都很复杂,特别是近年,高仿古玉基本不用玉粉及俄罗斯、阿富汗白玉。而是用当时流行的玉材,如和田、岫岩、南阳等玉材。玉材不可作辨伪依据。

  (三)、纹饰辨伪。

  由各种原因出土的玉器大部还都散存于民间,它基本上是不朽、不腐的、不碎的。我们知道:当前古玉的高科技作伪都已利用电脑成像,各时期古玉器纹饰并不复杂,都比较容易仿出来,但也有未知新的纹饰玉器出土,也不值得大惊小怪。所以当前以“纹饰”不能做辩伪依据,只能作为断代参考。

  (四)、风格辨伪。

  风格,即是每个时代、每个文化类型的“特征”;风格特点很容易仿制很多人一眼望见形制特殊风格的精品,就不再细看,就不屑一顾地妄断“伪品”。

  无论哪一种鉴定方法,多属阶段性成果,没有一成不变的自然法则,作伪水平的提高促进了鉴伪水平的提高,只要市场存在,而作伪的手段、方法就会无休止的发展下去,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鉴定方法,停留在已掌握的技术水平之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深入研究,不断地深入市场,深入实践,多摸索,即多研究真品,更要勤研究不断出现的伪品,总结经验,才能不断地提高我们的鉴定水平。

交流id:15618698593

公众平台:chineseart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