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元璋的爱女宁国公主,为什么绵绵恨无奈?
古代封建社会公主作为皇帝的女儿,可以说是金万众宠爱于一生,然而明朝朱元璋的爱女宁国公主,却一生极为凄惨,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宁国公主,富贵荣华;祸起萧墙,难以为家。骨肉相残之情感折磨,忠义颠倒之风云变换;颠沛流离之烽火烟尘,夫君罹难之无奈泪花。一代显赫之公主,父兄侄儿均为帝王,却难圆平安温馨之荣华。
宁国公主,于归孔佳。明太祖朱元璋之女,父皇宠爱,精选驸马。
她的丈夫是梅思祖,他当时有名的一位大儒,在民间颇有威望,朱元璋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因此一直都想要拉拢他。这天朱元璋来到了梅思祖的府上,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和马皇后所生的嫡女宁国公主选一个温文尔雅的驸马。朱元璋的突然到来让梅思祖夫妻俩受宠若惊,急忙派人去叫府中的六位公子。
但是朱元璋等来等去,却只等来了五位公子,直到又过了一会,才等来这第六位公子,而这位公子就是我们所提到的迟到驸马梅殷。梅殷是梅思祖弟弟的孩子,由于父母双亡,因此从小被寄养在梅府。
但是尽管在面圣的时候迟到了,梅殷却并没有露出一丝慌张的表情,反而是镇定自若的步入正厅,为皇上皇后磕头行礼。直到梅思祖呵斥他迟到的时候,这才不慌不忙解释自己刚刚是在完成先生所布置的一篇文章。这样的坦然自若让朱元璋非常欣赏。最后迟到了的梅殷于三年之后迎娶了宁国公主,成了朱元璋的心腹,甚至还成了托孤之臣,事业爱情双丰收。
无奈家破 。在朱元璋年迈时,诸位王实力渐渐强盛。梅殷受命辅助明惠帝,后带兵抵抗燕王朱棣进攻。想此时此刻,其兄燕王举兵,夺侄天下。国乱家乱,一方为皇帝亲侄与夫君,一方为同胞兄长,刀兵相见,公主心乱如麻。此无奈一。
无奈国乱。建文帝命其夫将兵四十万,驻守淮上,防扼燕军;命公主致书燕王,责以君臣大义,燕王不答。燕王至淮北,贻公主书,命迁居太平门外,勿罹兵祸,公主亦不答。国乱讨贼,贼为兄长,骨肉相残;家乱争斗,血染山河,尸横遍野。公主惶惑,帮建文帝,还是帮明成祖?无奈之二。
无奈夫亡。梅殷这个人文武双全,精通文史,有谋略,同时又弓马娴熟,性格也极好,为人恭顺谨慎。
也因此,在自己的十几个女婿当中,朱元璋和马皇后最喜欢梅殷。梅殷担任过山东学政,《明史纪事本末》中说,朱元璋临终时,皇太孙朱允炆和梅殷守在一旁,朱元璋密令梅殷辅助朱允炆,提醒他们注意朱棣。然后拿出遗诏交给梅殷,说:“敢有违天者,为朕伐之。”
朱允炆登基之后,也很倚重梅殷。朱棣在北平起兵,宁国公主写信给他,批评他违逆君臣大义,朱棣没有理会。
朱棣率军南下,朱允炆任命梅殷为总兵官,率军镇守在淮安。梅殷没有辜负朱允炆的信任,用心防御。
朱棣不敢和他硬碰,派人去找梅殷,提出要借道南下,去为父皇进香。梅殷回复说:先皇早有遗命,不许各位皇子进京进香,违者为不孝。
朱棣大怒,也就撕破面皮,再派使者去告诉梅殷:“我是带兵诛杀朝中恶人,天命将归于我,你们挡也挡不住。”
梅殷真不含糊,也不和朱棣废话,直接把使者的耳朵、鼻子割下,说:“我放你回去,留下这张嘴,去给燕王讲一讲君臣大义。”
朱棣无可奈何,只好绕道向南京进发,提前写信给宁国公主,让她搬到太平门外,以免被攻城的炮火所伤。宁国公主并不理会。
最终朱棣攻破南京,做了皇帝。
如此一来,梅殷的处境就很尴尬,可他依然带着军队留在淮安。朱棣逼令宁国公主招他回来。宁国公主咬破手指,给驸马写了一份血书。
梅殷接信,放声痛哭,率军返回南京。梅殷大哭,是为朱允炆而哭,也是为自己曾经的坚持而哭。估计他也做好了必死的准备。
但朱棣没有杀他,亲自接见慰劳说:“驸马辛苦!”
梅殷的回答不卑不亢:“劳而无功。”
朱棣默然以对,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事情当然不能这样完结。到了永乐二年,都御史陈瑛指责梅殷图谋不轨,说他的府中蓄养了许多亡命之徒,其中还有许多的鞑靼人。
朱棣回复说:“朕自处之。”意思是你们别再管这件事了。
朱棣命令户部,申报一下驸马的府中允许有多少的仆从,再对照梅殷府中的人员,把多余的人员,特别是其中的鞑靼人抓起来,命令锦衣卫押送到辽东去。
到了永乐三年的十月,梅殷突然死掉。关于他的死因,《殊域周咨录》中说,是“被盗所杀”。
《明史》的说法却不一样,也极细致。
宁国公主得到梅殷的死讯,认定是朱棣杀了他,奔进宫中,拉住朱棣的衣袖大哭,问她的驸马在哪里?
朱棣安慰她:“公主不要伤心,一定要查出凶手。”
不久就查明了凶手,一位是都督佥事谭深,另一位是锦衣卫指挥赵曦,他们在一座桥上把梅殷挤了下去,使他溺水而死。两个人最终被严刑处死。相信他们的作为不是自作主张,或者干脆就是替罪羊,最终成为牺牲品。
朱棣给梅殷的两个儿子委任官职,又封宁国公主为宁国长公主,算是给了她一个交待。
很明显,朱棣不会放过梅殷,他的死朱棣脱不了干系。朱棣不敢公开杀掉梅殷,只是对公主有一点儿顾忌罢了。
无奈、无奈、复无奈,公主从此只与痛苦为伴,惨度余生。宣德九年八月五日(1434年9月7日)去世,享年71岁。
那么对于这位明朝公主的一生,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