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监的悲惨人生:有钱有兵有权也上不了位
2022-05-19
有明一朝,政治权力呈现出三角形:皇帝、内阁、宦官,三方利益达到了一个平衡。明代皇权达到了顶峰,朱元璋嫌宰相权力过大,索性废掉了宰相,从而将皇权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收手里。而朱棣则更甚于其父,在登基之后,对于前朝建文帝的忠臣进行了查抄,杀死了一大批前朝良臣;又开设了除锦衣卫外又一个特务机构——东厂,对朝臣进行监视。可惜,后来的皇帝就没有那么强力了,内阁的权力渐渐上升。在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在位期间,第一次出现了“内阁”的称谓,后“内阁”这个名称便专门用来指代这六名专门辅佐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大学士。到了英宗正统皇帝朱祁镇继位的时候,内阁已经可以圈点题奏、票拟批答;也就是说,内阁不再只是皇帝的“智囊团”,而进化为可以替皇帝处理政务的一个小团体。内阁的名臣有李东阳、杨廷和、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然而大战才刚刚开始。<br/>太监势力早已和皇权如影随形。明朝宦官机构分为十二监二司七局,其中以司礼监为“十二监中第一属”。司礼监设提督太监一名,掌印太监一名,秉笔太监一名,随堂太监数名,掌司、典簿若干。隶属于司礼监的东厂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特务机构,因其内署位于东上北门而名。通常情况下,提督东厂太监由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任。太监是皇帝的身边人,权力大得吓人,一是拥有统督天下兵马的权力,同时,宦官也拥有一定的经济权利,例如监督织造和烧造,管理库藏,甚至征收税银等。兵权和钱权在握,让人真的感觉太监上位也就是只欠东风了。然而,历史证明太监上位完全是无稽之谈。太监只是皇帝的玩物。无论太监弄得再凶,只要皇帝一句话,就能将其拿下。就拿刘瑾为例,刘瑾原姓谈,因靠一个姓刘的宦官的引见得以入宫,此后便改姓刘了。刘瑾在明孝宗在位时侍奉太子朱厚照,他对这个难得的机会很知道珍惜。<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BB/A8/BBA89A7E6EFC1C3E699B240AD4A268D7.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魏忠贤,都是皇帝一句话拿下,相反所谓正直的大臣们,譬如东林党则不是那么好对付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