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明朝作为历史上的盛世皇朝,它是如何灭亡的呢?

2022-05-19

在我国历史上明朝可以说是最有气节的王朝了,纵观历史上亡国皇帝中唯独崇祯,遵守着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那么明朝作为历史上的盛世皇朝,它是如何灭亡的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明朝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

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为大明,定都于应天府,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 ,以应天府为陪都。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 ,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

从明神宗后期开始,明朝的国势便开始走上下坡路。此时,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清)迅速崛起,并日渐成为明朝在关外的心腹大患。为了征剿后金,明神宗向民间大征“辽饷”,结果非但没能消灭努尔哈赤,反倒因为横征暴敛,导致大批农民破产,由此为大规模的民变埋下伏笔。

明光宗、熹宗在位时,情况非但没见好转,反而因为朝廷内部的党争激烈,而变得更加糟糕。而在崇祯帝即位的当年(1627年),以陕西白水县饥民首领王二起义为开端,明末农民大起义就此揭开帷幕,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便涌现出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数位强大的农民军首领,给明朝以沉重的打击。

与此同时,后金(清)对明朝的攻势更加猛烈,甚至多次入关扫荡、劫掠,给内地造成严重的破坏。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崇祯帝为了解决问题,只能在天灾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向民间大征“三饷”(辽饷、练饷、剿饷),结果非但没能解决问题,反而更加激化各种矛盾。再加上崇祯帝刚愎自用、多疑狂躁,导致局势更加不可收拾。

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覆亡。

那么导致它灭亡的原因有哪些呢?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本来像蚂蚁一样可以被轻易碾死的努尔哈赤成了明王朝的心腹大患。

但国家正常运作指的是在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些需要特殊考虑、长久考虑的事情就无能为力了,这就是对努尔哈赤的放纵。

万历之前的各个明朝皇帝当中,对于漠北、东北的异族经常进行定期、不定期扫荡。明宪宗时的成化犁庭在东北杀了一个遍,当时即使女真人当中有比努尔哈赤还厉害百倍的超级军事天才也只能冤死在明王朝的钢刀、鸟铳之下。这些异族别说统一女真各部,能勉强活下来都是幸运。

当然,倭寇在东南沿海的活动转移了一部分明王朝的注意力,努尔哈赤的低调、服从也降低了对他的警惕,但这并不成为放任东北女真自由发展的理由。究其原因,还是东南沿海是明王朝文官利益集团的核心利益所在,倭寇影响了他们的海上走私行为,给他们的利益带来了极大的损害。而数十倭寇入侵如入无人之地,就是官僚行政体系整体腐败的直接表现。

明王朝抗倭取得决定性胜利,根本原因在于文官利益集团需要这个胜利。而之后对女真的战争失败,很大原因是女真远离他们的核心利益区域,他们不会为消灭女真努尔哈赤而影响眼前利益和未来的利益分配格局。

因此,即使努尔哈赤开始造反,整体腐败的官僚行政体系仍然想按照既有的思维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努尔哈赤是个普通人也就罢了,实力差距太大,A过去也能取胜。可惜这次的努尔哈赤不好好配合被杀死,而是发挥了他军事天才的能力,击败了比他强大数倍的明军,才开始了真正的崛起。萨尔浒之战,就是后金的立国之战。

文官为帅,手下武将多路齐攻,这是明王朝打仗的一个显著特点,这样能够在胜利后最大程度保证文官主帅的功绩不被手下武将分走。这种方式对付农民起义是有效的,但对努尔哈赤就不灵了。

之后的明王朝继续在文官利益集团的作死下走向灭亡。

万历之后的天启、崇祯时期,都已经是文官利益集团占上风的时代,为了避免武将影响他们的地位,从袁应泰、熊延弼、王在晋、王化贞、孙承宗、高第、袁崇焕,包括最早萨尔浒之战失败的杨镐,全部辽东最高统帅都是文官进士出身。

打胜了是文官们以文制武的成功,打败了交出几个武将把脑袋砍掉就交代过去了。杨镐战败后在牢中被关了整整十年,才被崇祯砍了脑袋,如果不是满清已经势大,又碰上崇祯这个二杆子脾气,杨镐没准能活下去。这是明朝文官的最大特点,文官内部党争可以,但轻易不伤及性命,不能让皇帝养成杀文官的习惯。

这些文官统帅各自战略方针不同,是进攻还是防守?是退守山海关还是宁锦防线?孙承宗、袁崇焕到底是不是军事天才?这些问题到了现在还一直在讨论。对此,我的一贯态度是这样的:战略问题的讨论不应该出北京城。剩下的具体执行问题交给前线指挥官,一个有一定自主权的武将前线指挥官,文官们只需要做好后勤支援工作。

有一点要明确,打仗是一件专业性很强的事情。文官们讨论战略可能是擅长的,但从文官变成一位名将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了。从古到今能出将入相的有几个?刚才说的那些辽东最高统帅不会打仗必定是大多数,结果也证明了这点。

可惜文官们一直到李自成进了北京城,也没有把权力放给武将们。因此,在后金的不断入侵下,明王朝每年花费大量国帑打造的关锦宁防线丝毫没有起到防御作用,明王朝不断的失血,又不断的压榨百姓增加赋税。而这个过程中,整体腐败的行政官僚体系从国家税收中截留了相当大比例,百姓穷了,国家穷了,文官利益集团富了。

百姓穷了就要造反,国家穷了就养不起兵,恶性循环开始,明王朝于是灭亡,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过程。

直接的来说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有 :

第一个原因:崇祯失去对文官集团的控制

崇祯没上位以前,一直是信王,没有学习过正儿八经的帝王治国之道,做事完全凭着自己的性子来,他哥哥死之前拉着他的手说,兄弟啊,我马上就要走了,哥哥就把大明江山托付给你了,你要好好干,对了哥哥给你留了魏忠贤这些班底,他们可以辅佐你,你要好好利用,结果崇祯当了皇帝,首先就铲除阉党,结果自己又无法驾驭得了文官集团,导致大明帝国这个机器开始慢慢停转,直到死亡。

第二个原因:崇祯乱杀人才

首先性格决定一个人,崇祯皇帝性格多疑善变,在位17年换了50个宰相,兵部换了14个老大,刑部换了17个老大,大将杀了11个,巡抚也是杀了不少,可以说把明朝境内有才华的,没才华的人都几乎用遍了,真的是他们不行吗?其实不是,崇祯这个人耳根软,喜欢听风就是雨,而且对谁都不放心,只要谁办了错事马上撤职或者砍头,崇祯不是朱元璋,更不是开国时期的盘子,他所面对的是天启留下来的烂摊子,很多事情并不是杀一个两个人可以解决的,需要慢慢的调整治理,所以到了最后在崇祯手下干活的官员,尽量不说话,不干事,崇祯说什么,就拍手鼓掌,成了这样的状态,明朝怎么会不亡?

第三个原因:没有及时迁

其实南京作为明朝的开国首都,一直都有着一套完整的体系,当时李自成他们北上逼近北京的时候,崇祯完成可以迁都到南京,然后以天子的名义号召队伍,进行调整,在北伐打回去,大家知道南明坚持了20年之久,崇祯也有着迁都的打算,但是不好表面,就打算让官员来提出迁都,自己在拍手决定,高高兴兴的完成这次任务,结果这些官员都反对迁都,也没人出头?因为他们怕了,不敢提了,怕万一不对崇祯脾气,自己在被砍头了,就亏大了,如果当时崇祯拿出皇帝的气魄,硬是强行迁都,明朝不见得就会灭亡。

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