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批评良药未必皆苦口

2022-05-19

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在世,孰能无过?若有过错,即使有自知之明,不文过饰非,但对过失的性质、危害、根源等的分析反思,总不如众多的旁观者清。我们需要真诚的赞美,也需要善意的批评。赞美是鼓励,批评是督促;赞美如阳光,批评如雨露,二者缺一不可。

父母从不批评孩子,是溺爱;教师从不批评学生,是不负责任;朋友之间只有恭维,从无批评,不是良朋益友,而是酒肉伙伴。至于那种会滥用廉价的表扬,从不敢开展批评的领导,更是处世圆滑、怕得罪人的平庸无能之辈;在他们所主管的部门、单位,必然坏人横行,歪风无阻,纪律松弛,人心涣散,工作、生产走下坡路。最需要批评的人,不一定会是那些缺点、错误多的人,更应包含那些自视甚高、缺乏自知之明而又担负重任要职的人。他们坚持错误的危害性更大,更急需旁人批评、指出。

俗话说:“打是疼,骂是爱,不管不问要变坏”。虽然其原意是指如何教育孩子,但推而广之,也说明了批评、监督、鞭策是一种关怀、爱护。任你有多少缺点、错误,与你无亲无故、毫无感情的人,只要不碍他的事,就只会漠不关心、不管不问。只有良师益友,才会抱着对你负责的态度,以诤言相告。

2.“良药”未必皆苦口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的说法,经常被用来告诫人们要虚心接受批评,不应计较批评的方式方法。方式方法,被批评者不应计较,而批评者却应研究、讲究。医药科学发展至今,许多“良药”或包糖衣,或经蜜炙,早已不苦口。语言科学发展至今,讲究批评的方式方法与语言艺术,也可做到“忠言不逆耳”,老少皆喜听。如何做到这一步呢?批评要善意,要尊重、理解、信任被批评者,对事不对人,以理服人。对事,也仅仅是对其缺点、错误,而不能抓住一点,不计其余,以致否定一个人的全部工作、全部历史。而且还要进一步分析其动机与效果。如动机良好,效果不佳,就要先肯定其良好的愿望,再批评不当之处,然后教给正确的方法。切忌在情况尚未调查清楚之前就发脾气、乱指责,更不能挖苦、讽刺、嘲弄,不能揭老底、算总账、搞人身攻击。因为那只会造成或加剧对立情绪,使对方顶牛、抬杠,或口服心不服,讲形式走过场地来个假检讨,但思想并未触动,事后依然故我。这种批评看起来火药味挺浓,其实际效果则微乎其微。

青少年涉世未深,思想上不成熟,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过失,是难免的;即使曾经多次指出,他本人也表示愿意改掉的老毛病,稍不注意,又会重犯。对他们进行批评,最好语重心长地直接指出,不宜拐弯抹角,含含糊糊,使其误解了批评的意图。批评个性倔强的后进青年,宜以退为进,先肯定其一定的优点,再言归正题,指出其缺点、过失。只要从表情、动作观察到对方已有内疚之感,就没有必要强迫其当众认错。对于自觉性较高、自尊心较强的成年人,对其缺点、过失,选择适当的时机、场合,略为提醒,或旁敲侧击,火候已到,就没有必要唠叨过多。至于在大庭广众的场合指名道姓地批评,更多的是为了顾全大局,从有利于工作出发,既要使对方知道其缺点、过失,又要维护其尊严、威信。这时,不妨以自责来促使对方深思反省,以自我批评的方式达到委婉、含蓄地批评对方的目的。批评那些道德水平低下的蛮不讲理者,一味温情脉脉无济于事。当他正气势汹汹、老虎屁股摸不得时,谁敢说他一句不是,就骂街、打架。对于这种人,首先就要以正压邪、理直气壮地指出:“你就是错了!”待其良知略为恢复,火气稍有收敛,再软硬兼施与其论理。在严厉的批评之后,还应加以耐心的说服工作,最后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批评。这种批评,即使有点“苦”,也像嚼橄榄一样,先苦后甜。

3.巧用幽默

一般来说,在展开批评时,被批评者的心理常处于紧张、压抑的状态,特别是在上级批评下级、长辈批评晚辈时更为突出。它们或表现为焦虑、恐惧,或表现为对立、抗拒,或表现为沮丧、泄气……这些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成为双方交流思想感情的心理障碍,大大降低了批评的实际效果。如果巧用幽默的语言,批评者含笑谈真理、讲道理,被批评者在笑声中微微红脸,从内心深处受到的是触动而非刺激,心情舒畅地接受教育,岂不美哉?幽默不同于讽刺,虽然都具有引人发笑的效果,但讽刺的笑,辛辣、刺激,令人难堪;幽默的笑,轻松、温和,含蓄、隽永,有的还蕴含有深刻的智慧与哲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