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语文”课本——大师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这是1912年,在当时的教育部长蔡元培先生主持下,由商务印书馆印制的一套民国老课本,它是现代教育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套课本,总发行量多达六千多万份!
其中有一课我看了之后真的是非常感动,这一课就是“竹几上,有针、有线、有尺、有剪刀,我母亲坐几前,取针穿线,为我缝衣”。
邓康延先生说:‘民国年间,兵荒马乱,但教育未废止,上有信念,下有常识,小学课本者,二者于一身。’
看了这些民国老课本,你就能感觉到为什么在那个年代,教育没有现在普及,很多人可能只上过几年小学,但是他所受的这种人伦、三观的教育,一辈子够用了。
我想这个真的是跟当年的这种小学教育,或者这种民国老课本有关。
从这些老课本上,我们能感受到五千年文明的温度,中华的文化血脉在这些老课本里流淌。
“明月将出,虫声四起,时高时低,时远时近,其声不一”
寥寥数字,却能让人领略中文之美。
我相信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都有最天然的对于美的感知力,最简洁的语言却能展现最有画面感的美,这便是中文。
“梧桐两株,枝高叶大,霜降后,叶渐黄,西风吹来,落叶满阶”
这样的文字,意境之深远,只能一个好字感叹!
古典君不由心生惭愧,没有读过这样的文字,我们又有何立场去责怪孩子写不出好的文章?
“渴则饮,饥则食,多饮多食,皆能伤身”
百年前的课本,让孩子们一入学就学到了终身受用的好习惯,如此浅显如此易懂,启蒙孩子的一生来不得半点浮躁。
“父往他乡,女随母,送于门外,请父早归”
一个场景就让孩子能够很直接的理解什么叫做爱亲,令人心生温暖。
我想即使对于成人也有很大的触动,古典君读到此处不觉伤感于心,即电话回家,平抑思亲之心。
如此的简洁直白,我们现在的教材,似乎缺少这样一种力量。
“小弟弟,在母怀,见姊来,伸手向姊,姊抱弟弟,窗前徐步”
手足之间的情谊简单而质朴,民国的老课本总是这么温暖,其实原本也不需太多的说教。
穿越百年岁月,读这些充满生命力的老课文,依然让人觉得感动而温馨。
这样的老课本的确值得给现在的家长和孩子看看。
选自:古典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