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周瑜在赤壁之战取胜用的战术 竟然是曹操战术

2022-05-19

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三国有三大战役,前两次分别为“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前次战役的结果是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而后一次战役的结束则使三国鼎立局面有了一个雏形。仔细分析一下这两次战役,会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比如说都是以弱胜强,都是决策者少数人主战,多数人主和,而少数主战派的主张因更符合最高统治者的利益而最终得以实施。同样,弱势一方的最后胜利,又使这两次战役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最有名的战例之一。

官渡之战前,曹操有兵力仅仅两万,而袁绍,在兼并了公孙瓒之后,有了十余万兵力,双方的兵力对比是一比五。赤壁之战时,周瑜向孙权要兵五万,孙权说五万人一是难以凑齐,只集合了三万兵力,这就是周瑜的全部所有。而曹操的兵力号称是八十万,实则二十三万,双方兵力对比是一比七,若考虑到刘备的一部分兵力能够牵制曹操,双方兵力也是一比五。由于兵力相差悬殊,进攻一方又是志在必得,所以,弱势一方形势是非常严峻的,为此,弱势一方的主战派是不占多数的。袁绍想进攻许县时,“主将认为袁绍是不可抵挡的”,一直到进入实战阶段,还有人在向袁绍通款联络。袁绍失败后匆匆逃走,这些书信来不及拿走,有大臣建议把这些暗通袁绍的大臣抓起来,曹操下令一把火将其烧掉,可见人数太多,以至于有点儿“法不责众”的意味。赤壁战前,江东大臣几乎都认为曹操不可战胜,用孙权的话说,“只有周瑜与鲁肃和他的意见相同”,可见主和派是绝对的多数。同样,由于主战更符合孙权的利益,所以最终孙权在周瑜的坚定支持下,力排众议,做出了迎战的决定。

抛开这些政治与战略上的决策不论,周瑜在具体战法上与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也很多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