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收藏市场上的杂项之冠 明清犀角雕的高价值

2022-05-19

明末 犀角雕龙凤纹杯

犀角是哺乳类犀科的总称,也是仅次于大象体型大的陆地动物,主要分布于非洲和东南亚。非洲的白犀牛和黑犀牛都有两只角。而亚洲只有苏门答腊犀牛有两只角。余皆独角。独角药用价值非常高,据说是非洲犀角的20倍。中国犀牛是指原分布在中国境内的3种犀牛:大独角犀(印度犀)、小独角犀(爪哇犀)和双角犀(苏门答腊犀),于1922年在中国境内全部灭绝。中国犀牛曾广泛分布在南方各省,主要栖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地区。唐朝时,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甚至青海都有分布。明朝时,只分布在贵州、云南。犀牛角是一种珍贵的清热、凉血中药材,其皮和血也可入药,救人无数,在宋朝就有用犀牛角的记载,另外犀牛皮也在古代被广泛用于士兵皮甲制作,这加速了其灭绝速度。

1916年,最后一头双角犀(苏门答腊犀)被捕杀;1920年,最后一头大独角犀(印度犀)被杀;1922年,最后一头小独角犀(爪哇犀)被杀。此后,没人能在中国再看到任何一头犀牛。

明 犀角雕松下高士对弈图山

犀角比象牙更为稀有,在古代它与夜光璧、明月珠相提并论。《战国策·楚策》曾载,楚王“遣使车百乘,献鸡骇之犀,夜光璧于秦王”;《汉书》记“南越王赵陀献文帝犀角十”;道教文化中的八宝之一就有犀角,然而宋元以前的犀角雕刻极为罕见。

如今,在国际国内的收藏市场上,犀角拍卖屡创新高,成为杂项之冠。被雕刻打磨过的犀角,远观似蜜蜡般通透,又似田黄般温润灵动,这块巨型动物头上的精灵,因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后又升华的艺术价值而变得极为珍贵,又因珍贵引来近乎灭绝的对于犀牛的杀戮。

毋庸置疑,犀牛最大的威胁来自于人类。东亚国家,犀牛角是传统的药材。阿拉伯国家,则把犀牛角看作社会级别的象征;在也门和阿曼,犀牛角被用来制作仪式上使用的匕首手柄。

明 犀角雕瑞兽钮章

犀牛在我国境内其实也是有的,但是秦汉以前就基本灭绝了。当时我国中医中药又处在蓬勃期,犀角的药用价值已日益突出,由于中国再无犀牛资源,所有的犀角靠进口和外国使臣作为礼物呈献给当时的皇宫贵族,必然珍贵异常。

直到宋代,使用犀角制成器皿尤其是杯盏已蔚然成风。传说犀角杯跟象牙筷一样,当装有毒素的液体入杯,会泛白沫。以至于每每皇家饮宴杯不离手,大量亚洲犀角涌入中国,材质药效略逊于亚洲犀的非洲犀角也随着丝绸之路涌入,宫廷民间莫不沉浸在对犀角的渴望和仰慕中。

明 犀角雕灵芝仙鹿杯

犀角除其广泛保健、药用疗效外,在民间还流传犀角有辟邪镇凶护平安等作用。人们视犀角为“物之珍”“国之宝”列道教里的“八宝”之一;被后世尊为“性恭俭”的南宋皇帝宋孝宗,腰部的佩带据说也是犀角制成,因犀角质地坚硬而细密,纵向纹路呈我们所熟悉的“甘蔗纹”,而横切面布满细碎的“鱼子纹”或称小米状的“米粟纹”,有时图案更会呈自然界动物、星辰等图像。(宋孝宗的腰部佩带据说呈南极寿星像)

明 犀角雕锦地玉兰杯

据考证,明以前雅致的素杯较多。犀角不易保存,出土文物中很少发现有犀角制品,所以明以前的犀角杯我们只能在文字记载里或是壁画中望杯猜想了!

明 犀角人物八仙杯

清早期,仍是明雕遗风。直到乾隆年间,浮夸显富心态严重,犀角雕风大变,布局繁复匠气重。后来随着社会动荡,人们首先顾及的是温饱是健康,犀角慢慢由享用欣赏转入药用。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犀角雕在国内一直不被当成艺术品收藏,只作药用,不少藏有明清犀角雕者,有门路的都通过各种途径大量流出海外,没有流出的由于对犀角雕艺术无人问津,只得将其作为犀角原料卖出,所以不少犀角雕艺术品在国内都被当做药研碎用掉。在解放初,故宫存有上吨犀角,都曾被送进药厂当药使用。直到2006年香港春拍, 一明代犀角雕《双螭龙海棠形杯》以1076万港元成交。同年纽约秋拍,清康熙犀角《张骞乘槎溯河源带》槎杯,成交价达到1850万元,两次拍卖才令国人如梦初醒。国内随之而来的无论亚洲还是非洲犀角价格都在持续上扬,市价涨了至少十几倍,而国际行情也在飞涨。

明代犀角杯风格大气,庄严高贵,而清代犀雕工艺繁杂,刻意显示刻工技巧。对于犀角杯的断代,一般来说是先看其构思随形。布局疏朗大气的是明;构思有创意的是早清,匠气重繁杂的是乾隆;整只镂空的是晚清。

清康熙 犀角莱菔尊《康熙御制》

楷书款

估价:180 万港元/250 万美元

成交价:3,986 萬港元 / 512 萬美元

清康熙犀角莱菔尊 (見右图,估价:180 万-250 万港元/23 万-32 万美元) 亦是不可多得的重

器。此作线条修长,丰肩敛腹,這种瓶式最为人熟悉者是十七世紀中及十八世纪初的康熙

豇豆红釉莱菔尊,惟施豇豆红釉者器形略大。莱菔尊又名「三弦瓶」,「莱菔」即「萝卜」之別稱。

這类珍罕之作常被纳入著名的八大类康熙豇豆红釉文房清玩,同类型的瓶式

器物在清代亦十分流行。本拍品的犀角料呈润泽的蜜色,间以茶色条纹,观之含蓄悦目,

与秀美的瓶形相得益彰。 犀牛角的文化意涵

自古以來,中国人一直认为犀牛角蕴含着神秘莫测的力量,這和其药用价值不無关系。相传,犀角研成粉

末后入药,既可解毒散热,亦可延年益寿。犀角更具化毒示警之奇效,此说由来已久,故此犀角常被雕琢

成各款角盃,並饰以千变万化的祥瑞题材,使名貴的犀牛角脱胎换骨,焕发出更动人的风姿。

佳士得

松竹堂珍藏 – 重要犀角雕刻(ii)

主编:15618698593明清犀角雕鉴赏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