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徐福东渡日本的七大原因,历来说法不一,哪种最可信?

2022-05-19

关于徐福东渡的原因,历来说法不一,概括学者们的观点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求长生不老仙药说

这是最为传统的观点,《史记》等相关史籍在提到徐福时,都明确记载了其入海的目的就是奉秦始皇之命寻找长生不老药。在秦代及以前的战国时代,方士是很流行的,他们这些人通晓天文地理、舟师航海之术,还热衷于求取长生不老之方。在齐地和燕地,这样的方士很多。战国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时,便有大批齐、燕方士入海求蓬莱仙药。和徐福同时代的方士像卢生、韩终、侯生等,他们不仅通晓方术,而且熟知天文地理、医术、农业及航海等知识。徐福作为方士中最著名的一个,为秦始皇入海求药就是其东渡的目的。这在琅琊台徐福上书时就明确了的。

二、避秦始皇追责说

这也是较为普遍的一个观点,《汉书》及《后汉书》中都采此说。《汉书·郊祀志下》说:“徐福、韩终之属多赍童男女入海,求神采药,因逃不还,天下怨恨。”《后汉书·东夷传》说:“又有夷洲及澶洲,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不得,徐福畏诛不敢还,遂止此洲”。因徐福求仙药不得,怕无法向秦始皇交待,为避免杀身之祸,遂东渡不归。历代为史书作注的史学家也都采用此说,这种观点甚至传到了日本和朝鲜。如日本新宫市徐福墓碑文也写道:“盖徐生之避秦……”

三、海外探索说

执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以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断不会轻信长生仙药之说,他派徐福出海,应有海外探索之意。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志在探索海外。在十二年的时间内,他不畏长途跋涉,四次至东方沿海巡视,北至碣石,南至会稽,三次到琅琊、之罘、黄腄。第一次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登泰山封禅以后,沿渤海到了黄腄、之罘、成山,在山东半岛转了一圈,南下到了琅琊。他在此住了三个月,派徐福入海采药。他在琅琊刻石中说:“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又说:“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1]秦始皇所向往的是:凡是日月所照的地方。都是他的疆土;凡是人的足迹所到达的,都是他的臣民。他这样多次到沿海一带巡视,说明他对东方大海的极大关心。有的学者说:“始皇东巡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东至扶木(扶木即扶桑)的理想,而徐福探海东渡正是实现始皇理想宏愿的具体行动。”因此,徐福集团大规模、有组织的东渡,实际是在执行秦始皇海外探索的计划。而战国时代邹衍的大九州学说则是引导其积极探索海外的指导思想。

四、海外移民说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们认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巩固其统治地位,不顾长期战乱和百姓的死活,建立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军事力量,连年对外用兵,南征百越,北击匈奴,致使国力亏空,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不仅如此,他还不顾实际情况,征调全国人力,修筑长城、阿房宫、骊山墓等大型工程,导致广大人民怨声载道。面对秦皇的暴政,徐福决定利用为秦始皇入海求仙的名义,借助中央集权的力量,去海外寻找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于是,他便精心筹划、周密制定了一个大规模移民海外的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实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持此观点的学者日益增多。

五、海外通商说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在考察徐福东渡的目的时,在他的《秦汉史》中写道:“徐巿(即徐福)等之入海寻求三神山,正是当时滨海一带的商人,企图打通与日本诸岛之商业的通路。”

六、抗秦暴政说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的理由与持海外移民说的学者们的理由基本一致,他们认为秦始皇的暴政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反抗。居住在沿海一带的方士们,利用熟知大海的优势来逃避秦朝的专制苛政。徐福便是出于这样一个目的,“利用始皇帝企图长生的愚蠢,暗暗地,有步骤的施展自己的计谋。他要的大船、捕鱼鱼具、连弩等武器设备,都为过洋出海所必需”。

七、为齐复仇说

朝鲜时代儒学者金就文的《徐巿论》提出徐福东渡是为齐国复仇的观点。当代日本学者奥野利雄先生也赞同此说。他认为徐福东渡是为了报亡国之仇、消灭族之恨而策划的一次叛离秦始皇恶政统治的行动。为实现目标,徐福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秦始皇一再拨发经费、赏赐宝物、申请船只、组织人员、集结各种有用人士、准备粮食种子,为逃离后的安居乐业做好一切准备。再者,徐福所带之人也多为原齐国人,他们对秦始皇的统治极为不满,因此最终叛逃海外。

笔者认为,徐福东渡的目的是随着秦始皇的心境和身体状态而变化的,在琅琊台,秦始皇意气风发,以求长生不老药之名求探索海外世界之实。再见徐福,秦始皇不惜以皇帝之尊,亲自下海射鲛鱼,为徐福东渡开路,则是身体出现了状况,需要吃长生不老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