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智胜诸葛谋胜许攸,他有何才华被称为三国最聪明的人?
【原创保护:未经授权允许,严禁转载。】
导读:三国时期,军阀割据,豪杰辈出,雄才大略的曹操,鞠躬尽瘁的孔明,英武潇洒的周瑜,坚忍不拔的刘备,这些人像一颗明珠,照亮了三国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但今天我要说的,却不是他们中的一个。他虽然名气不是非常响亮,但对于整个三国历史来说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位三国第一谋士就是贾诩。
贾诩,字文和,是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他是曹魏的开国功臣,东汉时期谋略远超诸葛亮、郭嘉的毒士。贾诩原本是董卓的部下,董卓死后,他归顺张绣,官渡之战时劝张绣归顺曹操,因为有贾诩的谋略,曹操才能一举平定关中,灭掉马超和韩遂。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贾诩:“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在贾诩的谋士生涯中凡是遵从他的计划的战役,几乎都赢了,凡是没遵从的,基本都输了,鲜有失误。举个例子:曹操第三次征讨张绣时曾无故撤退,张绣想要追击,贾诩说:勿追,追之必败.张绣不听,结果被亲自断后的曹操杀得打败。此时贾诩又说:速追,追之必胜。张绣从之,由于曹操已到了前军,不再断后,结果曹军被张绣杀得大败而归。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贾诩绝对是一个有能力,有智慧的人。
贾诩的深藏不露是基于他相人之能。从他在曹营的行为看出他的确是深藏不露:赤壁之战前,贾诩献策曹操应先安定北方,改善民生,以威服江东,但曹操不从,于赤壁大败。另外,贾诩劝阻曹丕,应该先整顿好内务之后再攻打江东。只不过曹丕并没有听贾诩的话,所以后来在江陵大败。从这些事就可以看出贾诩在进言方面是保持中庸的态度的,因为他知道曹操父子只把人才作为他们统一天下的旗子而已,和他们说掏心窝子的话只能是自己找罪受。所以贾诩遵循中庸的态度,深藏不露这也正是在战乱时代明哲保身的计谋。
要说贾诩一生人最成功的地方,不可不提的是他的择主能力之高。君择臣,臣亦择君。贾诩对自己的主公岂会一点要求也没有?他目光远大,自然会择明君而仕,而伴随他寻找真主的,就是他的大胆。起初,贾诩是忧汉室所忧,为复兴大汉而战。在这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中,贾诩虽先后为董卓等军阀出谋献计,但是他和他们的关系还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免得惹祸上身。后来他发现大汉将一睡不醒,于是他向段煨投诚。段煨待他不薄,但贾诩却觉得不安。不久以后,他做了一个出乎人意料之外的决定:投降张绣。这是为何?原来贾诩相人亦有一手,他认为段煨为人多疑,日后必定会对自己不利。
投靠张绣之后,贾诩果真得到机会一显身手。即使面对一代枭雄曹操,贾诩依旧能以败兵取胜。再过不久,官渡之战爆发,袁绍派人向张绣招降。贾诩却劝阻张绣,让他去拒绝袁绍的使臣,他告诫说袁绍心眼小不能容忍,故不可投靠。贾诩根据当时各军阀的状态分析,让张绣去投靠曹操。实际证明,贾诩的猜测没错,曹操果真在接下来的各大战役中屡屡打胜,曹魏也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军阀之一。贾诩在曹魏阵容中,发挥出了用武之地,得到了曹操的重用。
曹操手下谋士众多,郭嘉、荀彧、荀攸、程昱等都是当时著名的谋士,作为新鲜血液,注入曹魏的同时他并没有因为有其他谋士在而低头或畏惧。贾诩在对待同僚关系的时候非常有素养,贾诩为人低调,从不张扬,但是脑海中却存储着大智慧,这或许也是曹操重用贾诩的原因。
贾诩跟随曹操之后发挥出了自己的才能,但是他做事中庸的态度还是没有改。为了不让曹操起疑心,贾诩费尽心思,极力隐藏,事实告诉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相比而言崔琰因为参与了曹操的立储之争而被杀死,杨修因为过于张扬而被曹操杀死,毛玠为了帮助崔琰而被曹操赐死,荀彧因为与曹操的政治理想不同而被曹操赐死。这些人有智慧吗?当然有!有的为曹操建议了“迎奉天子,迁都许都”的重要战略决策,有的看到了官渡袁绍的失败,但是这些人却统统没有善终,反而是进入曹操阵营后相对低调的贾诩真正见证了大魏的成立,并在七十七岁善终。为什么?因为他看穿了他的主子曹操的性格。
贾诩看透了曹操的多疑,看透了他为达目的的不择手段,看透了他对权力的渴望。于是他适时的选择了沉默,以此来保证自己的安全。这是贾诩深得智慧之道的表现,这是他大智慧的表现。
贾诩永远谨慎保护自己及家人,并且对哪一个势力都没有真正的感情,真正是冷眼看尽天下事,沧桑沉浮与我来;他的才华多数是为了一种生存而体现,他可以看着事件按照自己所预期的那样发展,而他的情感则永远无处显现。生存,在这样一个战乱的时代生存下去,有的人没有做到,但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献身,他们成功了。而贾诩,做到了生存,他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胜利者。
不得不说贾诩才是真正适合三国乱世的人,一个有着三国第一智士称号的人,一个真正有着大智慧的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现实生活中低调、谦让、有修养是生活必备的技能。
【原创保护:未经授权允许,严禁转载。】
《奇闻异录》:拒绝苟且,只发原创,打造10万+全网最具人文情怀的历史世界!每日独家首发最新最全的历史趣事,还原历史真相!
- 上一篇:古人对长辈的礼仪
- 下一篇:揭秘:日本投降后34名日本将官为什么都是剖腹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