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什么一定要离开南京迁都北京?源于一起著名的刺杀事件
经过四年殊死血战,朱棣终于成功的从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手中将大明统治权夺了过来,败寇建文帝弃城逃走,一说做了和尚,一说流亡海外,众说纷纭。
朱棣登基做了明朝第三位皇帝,但眼下处境却很艰难。建文帝余部对他猛烈抵制和反抗,每日朝堂之上文臣武将所言形同梦魇,让朱棣烦的要死。
这一天,他梦到一名大臣挥舞着宝剑要刺杀他,他躲的越快,刺客追的越快,在大殿上跑啊跑啊,眼看就被追上了,他就醒了。
这个大臣他很熟悉,为什么会是他?
他是谁?乃建文帝当政时北平参议,后晋升为御史大夫,名为景清(一说姓耿)。在燕王府与朱棣相处之时,言语间颇有亮点,深得朱棣欢心。朱棣万万没有想到,景清却是建文帝派往北平监视朱棣一举一动的棋子。
建文帝被败逃之后,景清幸运的留了下来,朱棣复任他为御史大夫,仍旧帐下听令。有人讥笑他贪生怕死,只顾自己利益,他不为所复。表面上,对朱棣言听计从,百般阿谀。私下里,景清却联合其他建文帝旧臣商讨谋反之事,意图刺杀明成祖。
终于让他等来了机会。八月十五早朝时,景清违反规定,故意穿着大红色朝服上殿,宽大的衣袖里藏着利刃。等到朱棣退朝走下台阶时,景清突然斜刺里杀出,掏匕首直接刺向朱棣。这一幕让朱棣大惊失色,还好身旁的御前护卫及时反应,景清乃一介儒生,自然抵不过武士,失手被擒。
明成祖怒不可遏,责问景清:“为何杀朕?”景清仰着脖子,愤愤的答:“欲为故主报仇耳!”而且破口大骂朱棣篡位不忠。朱棣命人敲碎景清牙齿,即使这样,仍未能阻止景清继续大骂,随之将满口鲜血吐向朱棣的龙袍。朱棣再也忍不下去,下令将景清剥皮,在肚里装上茅草,割去景清的舌头,并将尸体带上枷锁悬挂于长安门示众。
这还不算完,朱棣又下旨诛景清九族,满门抄斩,数百人蒙难。
有一天,朱棣从长安门经过,见到系在尸体上的枷锁好像断掉,景清尸体突然往前走了几步,貌似再次犯驾。朱棣的小心肝再也扛不住了,命人将尸体焚毁。
也许是对景清处置的过于残暴让朱棣身心不安,从此以后,噩梦连连,均与景清刺杀自己有关,也就是开始我们讲到的那一幕。
朱棣觉得南京城内阴气很重,不适合再待下去,决定迁都北平,回到那个对自己来讲“龙兴之地”,摆脱建文帝极其残余的阴影。无论从哪个层面讲,定都、迁都都是头等大事。从决定迁都到完成迁都,共历时十八年。
平心而论,朱棣决定迁都,绝非只因为觉得南京阴魂不散,而是有几点原因。
首先,北京是龙兴之地,风水好。朱棣在北京经营多年,培植深厚势力,是自己的超级大本营。相比之下,南京留有前朝遗老遗少,定都南京朝代多短命,故决定迁都北京。
其次,北京地理位置险要,北有群山关隘拱卫,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势力猖獗,常常进犯中原。天子守国门,有利于防御增强官民信心。
再次,北京处于疆域中心,交通便利。明朝疆土北抵库页岛,南包曾母暗沙,帝都选在北京,大体就是南北中心,加上京杭大运河贯穿几大水系,所以水陆两种运输方式都很便利。
最后,北京作为帝都有几百年历史,有帝王气。从辽代南京、金代中都、元大都三代均建都于此,积淀深厚。
所以,朱棣拍板,迁都北京!
- 上一篇:销售人员礼仪
- 下一篇:华父督:中国历史上最色胆包天的宰相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