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这两个外国人来到中国后,竟然改变了中国的历史

2022-05-19

理论上,一国的历史应由本国人来创造;实际上,最精彩的部分往往是外来者来书写。当天朝上国闯入了外来者,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就不可避免被改写了。

在诸多的改变中国历史的外来者中,小编觉得有两个小人物的经历值得分享。影响好坏,历史自有评说。

马可波罗画像

1.马可·波罗 祖籍:意大利威尼斯

给中国历史带来的影响:自己的一本书,成为西方侵略者进入中国指南

元朝以前,中国与西方的交流依存于丝绸之路,商业贸易是东西方合作的主流。遥远的中国在欧洲人眼中既神秘又充满诱惑。一个出生在意大利威尼斯商人家庭的孩子,马可波罗,每次在父亲和叔叔从中国做完生意后,就缠着他们讲述中国故事,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17岁时跟随家人沿丝绸之路历经四年(1275年)终于来到梦想的东方,处于蒙古人统治下的元朝。

一路上马可波罗就对长城、敦煌壁画等极具东方色彩的“神迹”很痴迷,直至进入元大都后,又被高耸大气的宫殿所震撼。他跟随父亲进入元大都朝见忽必烈,呈上了罗马教皇赠予忽必烈的礼物和信件。忽必烈很高兴,特意委托马可波罗一家携带自己给予罗马教皇的回信和礼物,双方的会谈始终在友好、平和的气氛中进行。

马可波罗懂得“如果爱,请深爱”的道理,他不要将这份对中国的爱带回意大利,而是决定留下来走走看看心目中的“美人”。居住在中国的十七年间,马可波罗学会了汉语和蒙古语。他遍访中国的名山大川,从西北到华北再到江南西南,远至去了东南亚地区。

除了游览观光,马可波罗深入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风俗及商贾贸易等。每到一处,马可波罗的脑子里写满了大写的惊讶。与家乡相比,这里的一切看起来都那样的新鲜又奢侈。尽管家乡威尼斯是欧洲著名的工商业城市,但繁华程度与中国相比简直不值一提。他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全部记载下来,出了一本足以改变世界历史的书,《马可波罗游记》。此书在欧洲出版后,每一个西方读者都遥远的东方产生莫大的神往,神秘的东方国度被揭开了面纱,中国红了,除了灿烂的文化,富庶、繁华、奢侈等等词汇成为中国特有的标签,强烈的刺激着那些躁动的欧洲人。

我们讲一个人平日做人做事要低调,不要炫耀,财不外露。无论是郑和下西洋主动的炫耀,还是马可波罗游记的发行造成的被动炫耀,总之,双重作用的结果下,中国在西方人眼中成为了天堂。他们希望有一天来到中国,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1914年出版的英文版《马可波罗游记》

根据这本书的详尽描述,西方人绘制了世界地图,一方面推动了欧洲航海知识的发展,另一方面给中国间接影响了中国历史。曾经对马可波罗家族大开国门的中国人没有想到,近代随着资本主义扩张,以商业贸易的名义,循着《马可波罗游记》这本神书就像一只蝴蝶,只是轻轻扇了扇翅膀,就给中国和西方带来巨大的改变,甚至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在《马可波罗游记》出版后的四百年后,欧洲人来到了梦寐以求黄金之地的东方。他们给东方带来的再不是书信和礼物,而是炮火和侵略,中国蒙受了百年屈辱。

但我们要看到,马可波罗是间接改变了中国的历史,根本原因还是资本主义扩张的本性,对市场利润的欲望。

中国人至今对马可波罗仍很推崇,甚至有中国品牌的瓷砖以他命名。

但很多人质疑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也就是说《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并没有真实或全面的记载当时中国极具特色的物品,例如茶叶,长城等等。此观点非此文重点,故不展开叙述,欢迎读者朋友探讨。

2.汤若望 祖籍:德国科隆 所处中国明清两代

给中国历史带来的影响:选出康熙继位,开创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

汤若望是德国人,他在明末由葡萄牙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后自行取的中国名字。彼时,汤若望的身份是传教士,进入神秘东方宣扬天主教思想。前有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时提出“合儒超儒”的传教理念,即在尊重中国儒教思想可以有效融入中国的基础上,传播天主教教义。汤若望遵循此法,脱下西服,穿上中装,学习儒家经典,然后在各地印发天主教教义材料劝人入教。一些在华的传教士却不愿意走这条道路,认为效率太低,于是野蛮传教,渐渐的被朝廷排挤,几无立椎之地。

终于,汤若望们等到了一个重新受到朝廷启用的机会。关外满洲势力兴起,努尔哈赤携八旗军队严重威胁到大明的江山社稷。明军随兵多将广,无奈八旗军队骁勇善战,连丢城池。仅靠冷兵器肉搏无法抵挡,明军想到了从葡萄牙进口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大炮装备军队,因军火商头发是红色的,故明军称这种大炮为“红夷大炮”或“红衣大炮”。大炮买回来,但看不懂说明书,不会使用怎么办。于是,原来从葡萄牙过来的传教士们就被请了回来做军事指导,汤若望就是其中一个。

汤若望不仅是传教士,他对天文历法数学演算都有着极高的造诣,渐渐脱颖而出。特别是他从欧洲带来的望远镜等西方科学仪器让明朝的皇帝臣子大开眼界。而后,他成功的预测到日食和月食的出现,被崇祯任命为钦天监,主要工作有两项,一是将西方有关历法的书籍翻译成中文,并在朝廷内讲述天文知识;二是按照西法制造大炮,并写成制炮攻略。利用讲学的机会传播教义,宫内皇子和太监几十人都成功信教。

明亡后,汤若望被清朝重视启用,继续担任相关职位,受命修正历法。顺治皇帝与汤若望关系甚密,常常讨论问题到深夜。汤若望也竭尽所能,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会就治国之法上奏顺治帝,颇受赏识和信任。

顺治年纪轻轻但不幸染上天花,眼看行将不保,便和孝庄太后及诸大臣商议皇储继位问题,但意见无法统一。顺治想选自己的弟弟,孝庄太后坚持克成大统之人应从黄带子中选择。争执不下之际,顺治采纳了汤若望的意见,选了自己的第三子,时年八岁的玄烨即皇帝位。汤若望的这个意见无形中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因为他让“千古一帝”的康熙脱颖而出。理由是,康熙小时候得过天花,但侥幸活了下来。清初还没有牛痘技术,天花是死亡率非常高的疾病。得过天花的人会有免疫力,所以当汤若望的话一出口,众人纷纷称是。

汤若望在中国生活了47年,横跨明清,受到两朝皇帝器重,足见其能力人品。崇祯亲赐御匾,上书“钦保天学”褒扬他在修正历法工作中的卓越贡献。康熙帝封他为光禄大夫,为正一品的大官。汤若望死后被葬在北京,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虽来自万里之遥,但心却放在了异国,一生为科学事业,信仰传播。

精神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