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唐太宗的治民、治官之道

2022-05-19

大家知道,一手开创了“贞观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和能君。他在治民和治官两个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总的来说,唐太宗对人民比较宽厚,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对官员则比较严苛,以防他们贪婪怠政、欺上瞒下。

先说治民。

唐太宗很喜欢跟大臣们一块讨论治理天下的问题,君臣之间互相启迪,经常能碰撞出火花。有一回,唐太宗和大臣们讨论如何减少盗贼。大家各抒己见,有一大部分臣子的观点是:要施以重刑。因为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天性,只要给予严酷的惩罚,他们就会恐惧,从而不敢当盗贼。

对此,唐太宗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说,谁愿意为盗贼呢?之所以有盗贼,不过是因为赋税太多,劳役太重,贪官污吏又欺压他们,使得他们吃不饱、穿不暖,难以活下去,这才铤而走险,去当盗贼。所以,要减少盗贼,最好的办法不是惩罚,而是应该减少朝廷开支,从而减少人民的赋税和劳役,让他们吃饱穿暖,自然就没人愿意当盗贼了。

事后证明,唐太宗的办法是奏效的。赋税和劳役减少后,盗贼的数量明显减少。

通过上面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唐太宗以“仁”治民,对人民还是很宽厚的。相比而言,他对官员就没有这么温柔了。为了惩治贪官,他甚至用过“钓鱼”的办法。

有一段时间,大唐的贪官特别多,这让唐太宗十分痛恨。为了检验谁是贪官,他密令自己的秘书们(左右侍从)向官员们行贿,如果谁接受了,他就把谁抓起来,准备杀头。

但这时候,有个叫裴矩的高官进谏道:这些官员受贿,当然应该杀头。可是,这行贿的东西是陛下派人送去的,是故意引诱、陷害别人。陛下的这个办法,恐怕也不是明君所为。而且,受贿者该杀头,那行贿者呢?

裴矩的一席话,让唐太宗改变了主意。他大概意识到,“钓鱼执法”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自此之后,唐太宗虽然没有放松对贪官的惩治,但再也没用过“钓鱼执法”的招数。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唐太宗虽然有自己的主见,但并不是刚愎自用之人,他很懂得从善如流、知错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