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玉璧围城:后三国鼎立格局形成

2022-05-19

南北朝时代北魏末年,戍边北方六镇的鲜卑将士和族人,不满北魏汉化后自身日益没落边缘,遂联合发动起义,北魏境内各族军民纷纷起兵响应。

  东西魏北方争霸

在这场大叛乱之中,六镇之怀朔镇出身的高欢趁势崛起,将起义的二十多万兵民收为己用。534年,高欢拥立元善见为帝,东魏正式建立。次年,出身六镇之武川镇的宇文泰,拥立元宝炬建立西魏。北魏亡国后,两位皇室后裔贵为东、西魏皇帝,却不过是权臣高欢和宇文泰的傀儡而已。

东西魏建立之初,东魏继承了北魏大部分国土,拥有六镇精锐军队;西魏偏居关陇,资源、人口与兵力皆远逊东魏。所以在东西魏争霸北方早期,东魏是主动进攻方。

535年的小关之战和两年后的沙苑之战,宇文泰以弱势兵力,连出奇兵,两次大胜东魏,西魏岌岌可危的局势得以扭转。沙苑之战后,西魏乘胜扩大战果,夺取河东大片地区(大致在山西省黄河以东、汾河以南)。

西魏建立之初的疆域没有图上那么大,而且西魏土地贫瘠,东魏多为富庶之地

西魏占据河东地区的战略意义极端重要:一方面在关中外围建立缓冲区,避免西魏核心地带遭对手直接攻击,另一方面,河东之地直插东魏军事中心、山西晋阳(高欢丞相府所在地)南部,西魏跨过汾河就可以北上威胁高欢老巢,令其如鲠在喉。西魏凭借河东要地,至少在地缘与战略层面不输东魏。

538年河桥之战西魏小负于东魏之后,大将王思政在河东的玉璧筑城。玉璧城坐落于山西峨嵋台地、北濒汾河,“城周八里 , 四面并临深谷”,只有南面有道路与台地相接,但也很狭窄,不利于大军兵力展开。玉璧的地理地形环境决定了其易守难攻,西魏选择此处筑城作为河东战线中枢是极为英明的决策。

[page]

第一次玉璧之战西魏小胜

高欢也意识到玉璧的重要性,但自持兵强马壮,并未将玉璧守军放在眼里。542年高欢亲率大军从晋阳出发,南下进攻玉璧,意图吸引西魏主力救援,同时令驻守河南的大将侯景伺机直取关中。

宇文泰亦针锋相对地布局,令西魏太子出兵假做救援之举,关中诸军则按兵不动,静观其变。高欢本打算与西魏主力决战,未以攻城为主要目标,没有带足攻城装备。玉璧经过三年持续构筑防御工事,加上地势天险,可以说固若金汤。高欢攻城不利、损兵折将,又遭逢大雪,士兵伤亡加重,不得不撤围而去。第一次玉璧战役,西魏轻松获胜。

高欢(496-547年)

宇文泰之所以不遣救兵立即援助,既是对玉璧防守有信心,也另有一层不能明说的顾虑。玉璧守将王思政是被宇文泰毒杀的北魏孝武帝的洛阳旧臣,其军事才能虽被认可,却不属于宇文泰信任倚重的六镇旧将和关陇豪族。王思政手下没有西魏精兵,只能招募民勇整编军队,因此即便玉璧之战损失过大,对西魏军力影响也很小。

此外,南北朝时期将领叛变投降屡见不鲜。宇文泰不将重要资源分配给非核心集团的将领 ,也在情理之中。日后的长社之战,王思政走投无路之下,向高欢的儿子、继承人高澄投降。

首次玉璧之战胜利后,宇文泰厉兵秣马,积极备战东征。其时东魏大将高仲密妻子李氏被高澄调戏,河桥之战高仲密之弟死于东魏诸将不和,雪上加霜的是,高欢已开始猜忌戒备高仲密。543年,高仲密趁外放做官之机叛降西魏,宇文泰立即派军前往接应,东西魏邙山战役爆发。

宇文泰(507-556年)

本次战役西魏首尝大败。此前宇文泰反复运用突袭策略胜敌,此战高欢高度戒备,西魏军夜袭彻底失败,损兵三万,宇文泰差点被俘。第二天两军全力会战,战况极为激烈凶险,高欢险些丧命,但西魏骑兵实力毕竟逊于东魏,故而再败。但高欢没有趁宇文泰溃败果断追击,失去了歼灭西魏主力、甚至直捣关中的良机 。

[page]

  543年邙山战役

第二次玉璧之战东魏大败

邙山大胜后,高欢趁西魏新败无力东顾之际,平定内乱,并修复与柔然、吐谷浑以及南方梁朝的关系。546年,为报玉璧之仇以及称霸中国北方,高欢率二十万大军,带足攻城士兵和装备,再度南下围攻玉璧。此时玉璧守将已换作王思政推荐的韦孝宽。韦孝宽足智多谋、守城有方,与高欢“联手”上演了一场有如军事教科书经典案例的攻防大战。

546年第二次玉璧之战

高欢在玉璧城北修建城堡作为围攻战的指挥中心,并于城南较高处构筑土垒工事,居高临下攻击玉璧。韦孝宽以牙还牙,在城内搭建更高的木制塔楼夺回优势。高欢得知城内饮用水来自汾河,遂令军队一日之内将汾河改道,但玉璧城内地下水位颇高,守军挖井取水渡过难关。

东魏军又挖地道攻城,西魏军掘横向长堑阻断地道方向,待地道挖至长堑,守株待兔的西魏守军立即擒杀,或者火烧烟熏敌方。东魏军终于有地道挖至城下,烧毁部分城墙,守军则以木栅阻挡支撑。韦孝宽趁东魏全力进攻、防守疏忽之时,精兵出击夺回城南外工事。双方还采用了很多种攻防手段,这里不再赘述。

硬攻不成,高欢又使出招降和离间之计,但韦孝宽不为所动,反而抓住机会慷慨陈词,坚定守军信心。此次玉璧围城持续两个月,比前次多出一月,攻方也没有遭遇恶劣天气。高欢使出万般攻城术,被韦孝宽一一化解,玉璧城有惊无险。东魏军伤病而死者十之四五,高欢心力交瘁、患上重病,连夜撤围而去。回晋阳后,高欢又遭韦孝宽谣言中伤,一代雄主忿恨而逝。

韦孝宽(509-580年)

宇文泰如前次玉璧之战一样,没有派出任何实质性的援军。韦孝宽和王思政都是汉人,但前者还是宇文泰极为重视的关陇豪右,不可能故意弃之不顾。宇文泰安之若素的原因是:玉璧城经过七、八年的经营构建,兵精粮足,防守如铜墙铁壁,而且西魏在峨嵋台地与汾河南岸还建有两道坚固防线。河东战线或许尚不能发起大规模进攻,固守则绰绰有余。

邙山战役和玉璧大战之后,东西魏都认识到无法突破东西对峙的僵局,此时南方的梁朝也国富兵多,东魏、西魏以及南梁三国鼎立势成。东魏大将侯景之乱令南朝实力大衰后,北齐(高欢之子高洋取代东魏而建)、北周(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取代西魏而建)、陈朝(南朝最后一个朝代)继承了上述三分天下之格局。

侯景(503-552年)

西魏骑兵和总体兵力有限,宇文泰遂发力推动府兵制(兵农合一、寓兵于农的兵役制度) ,重金打造重装步兵,并吸收擅长步兵与防守作战的汉人将领,前后两次玉璧战的汉人主将就是佐证。府兵制为后来重新开创中国大一统的隋朝采用,并一直延续发展到唐朝中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军事制度之一。宇文泰及其继承者亦积极改革内政, 拉拢关陇与河东地方豪强进入统治集团,并趁南朝内乱,夺取南朝大量土地,国力蒸蒸日上。

东魏继承北魏六镇大部分士兵和流民,核心将领以鲜卑人、高车人或者胡化的汉人为主,故特别倚重鲜卑勋贵集团,大多数汉人士族无法分享利益,东魏统治基础不牢。军事战术上,骑兵乃西魏所长,步兵则如此前历朝一样不堪大任。( 西魏)北周与(东魏)北齐争霸末年,双方实力逆转,北周大举进攻北齐。北齐为步兵和防守短板付出沉重代价,关键城市防守战屡遭败绩。

玉璧一战成名的韦孝宽如果不算后三国时代第一名将,也是汉人中最有智谋的统帅。气死高欢之外,韦孝宽运用离间计除掉北齐肱骨重臣斛律光,北齐部分因之亡国。北周末年,大将尉迟炯叛乱,韦孝宽三个月击败前者,为杨坚立隋代周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