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惨遭孙策毒手,他却被孙权重用,干死关羽刘备后又被孙权气死
本文是【大鹏说《通鉴》之80】
脱离袁术、南下江东、渡江创业,是小霸王孙策成就霸业的战略性抉择。
但确定了正确的战略方向,并不意味着战术上就一帆风顺。事实上,孙策在征讨江东的时候,打得很不顺手。
孙策集团的核心力量,是和他一起过江的淮泗集团,即淮河和泗水流域的江北人。对于江东土著尤其是顾陆朱张四大家而言,孙策集团就是个外来户,和自己不是一路人。
外来户孙策在江东遇到了很强大的抵抗力量,几乎无地不打,无日不战。尤其是攻打庐江之时,太守陆康拼死守城,陆氏宗族百余人全部上战场,战死的、饿死的有一多半。庐江陷落后,陆康不久病死。江东陆氏和孙策一家,可以说有着血海深仇。
庐江城被围之前,陆康就把儿子陆绩和侄子陆逊送到江东老家吴郡,因此躲过一劫。
在庐江血洗陆氏宗族的孙策不会想到,从自己剑下溜走的陆逊,会在弟弟孙权手下起死回生,掌握他孙家的文武大权。
陆康之子陆绩,就是“二十四孝”中“怀橘遗亲”,在袁术宴会上往怀里藏两个橘子,想带回去给母亲尝尝鲜的那个六岁儿郎陆绩。回到吴郡后,本该是他撑起陆家的门户,可惜当时年龄太小,陆逊就扛起了支撑门户的重任。
按常理,陆逊应该与孙策家死磕到底,毕竟有不共戴天之仇。但陆逊明白,孙家虽然是外来户,但已经在江东站稳脚跟。继续与孙家为敌,难保孙家的新扛把子孙权不会照哥哥孙策的葫芦画个瓢,再给他陆家来个血洗满门,那就真的月缺难圆了。
陆逊遂谨慎处事,应召进入孙权的幕府,小心伺候着碧眼小儿。官当得不错,事办得利索,尤其是在主政海昌县时,平定了境内山民的叛乱,向孙权纳下投名状。屡屡作乱反对孙吴的山民,是孙权的心腹大患,而且还与江东大姓暗通款曲,两相呼应。现在陆逊自绝于山民,洗白了自己。
孙权一看这小子行,能够放下仇恨,真心归顺我朝。得,招为女婿吧,就做主把哥哥孙策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侄女嫁给陆逊。
新婚之夜,陆逊看着曾经手上沾满陆家鲜血的仇家孙策的女儿,不知做何感想。
江东四大姓顾陆朱张,以顾陆为首,孙权招陆逊做女婿,是扛把子笼络手下小弟的常用手法,并不意味着真正要重用陆逊。
陆逊的真正崛起,主要是因为淮泗集团人才凋零,再也找不出周瑜、鲁肃那样文武兼备可以独当一面的帅才。
鲁肃死后,荆州方面的统帅没有合适人选,孙权先用严峻,但其人不懂军事;后用吕蒙,但其人不学无文。虽然吕蒙在孙权的劝诫下猛喝墨水,让孙权赞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已非当年“吴下阿蒙”,但终究不是周瑜、鲁肃那样的人杰。
后来吕蒙白衣渡江、击杀关羽,夺取荆州,陆逊在其间出了大力。吕蒙向孙权推荐陆逊,孙权遂拜其为右护军、镇西将军。
等到刘备倾全蜀之军,大举杀来要为二弟关羽报仇,欲夺荆州重新造就《隆中对》“跨有荆益”的战略态势。孙权又拜陆逊为大都督,率军抵抗。陆逊由此成为掌握孙吴长江上游兵权的方面统帅,一把火烧得刘备大败而归,病死白帝城。
到孙吴大帝赤乌七年,即公元244年正月,孙吴丞相顾雍死后,孙权又拜陆逊为丞相,统领朝政。
陆逊出将入相,作为江东四大姓的代表破茧而出,是孙吴政权江东化进程的重要一环和关键性、标志性事件。(孙吴政权的江东化,详见“三国之中,孙吴最早拉杆子创业成功,为何建国却比曹魏、蜀汉都晚”和“三国时不止诸葛亮握有“君可自取”的最高政治遗嘱,还有他”两文)
打天下阶段,甚至是稳定政权的初始阶段,重用本集团内部人士及功臣子弟都无可厚非。但政权在巩固后必须开放,必须广泛吸纳不同集团人士进入统治中枢。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大一统朝代,如汉唐宋明,在建国已经半个多世纪后,还重用功臣子弟。面向社会各个阶层开放的政权,才能扎下最为深厚的治理根基。
当然,陆逊的结局是比较悲凉的。后来因为卷入孙权立太子的政潮,被疑心病越来越重的老年孙权多次责骂,郁郁而终。但其个人境遇并不意味着东吴江东化进程的转向,孙吴政权执政根基的转型是成功的,这也是其在魏蜀吴三国之中国运最为长久的重要原因。
亲爱的朋友,如您喜欢本文,请关注大鹏“大鹏说书(账号dapengshuoshu)。
- 上一篇:战国四大名将的后人 连韩信都对他忌惮的名将
- 下一篇:职场参加饭局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