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朱棣迁都北平后,天降异火焚毁宫殿,他惊恐万分却为什么执意坚守

2022-05-19

朱棣,即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明成祖。经过四年非正义的靖难之役,他终于把自己的亲侄儿建文帝从人间折腾蒸发了,于1402年七月,顺应天命,继承大统,称永乐皇帝。

可是在朱棣坐稳皇位不久之后,就开始有了迁都的想法,并于1406年下旨在自己的老地盘北平,招揽天下能工巧匠,动工修建皇宫。这一次朱棣对北京皇宫的修建,也在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在朱棣之后,甚至于几百年大清王朝,都没有对北平皇宫做过大的改建。明永乐十九年,也就是1421年,朱棣正式宣布迁都北平,并将北平改名为北京。不巧的是,朱棣迁都北京后不久,突然就遭遇到了一场大火,几乎是烧光了足足三座大殿。据史书记载的内容,可以看出,此次起火的原因在于大殿当时并没有做到完好的避雷措施,以至于遭遇雷击引起失火,使三座大殿化为灰烬。

从今天来看,失火固然是损失,但是我们会认为那是一种自然现象引起的火灾,不会过于把它神秘化。可在那个年代就不同了。无缘无故起火,是天降异象,这种情况往往会被多数人认为是对当朝天子的不满。于是大臣们纷纷上奏朱棣,告诉他上天对迁都事宜另有看法,让他三思而有所变。民间甚至有传言是朱棣十九年前造反一事,被上天发觉了,所以前来惩罚他。在现在看来,笑话而已,可朱棣当时也是吓了一跳,尤其是朱棣的皇位是抢来的,在他心底也是没有自信的。关于自信这东西,对朱棣本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不是造反出身,朱棣未必会有后来那么的英明神武,也未必会对明朝的江山巩固做出那么多的贡献。抢来的皇位一直是他心里解不开的结。正是打心底缺少了那份自信,才鞭策他勤政为民,妄图靠政绩掩埋自己黑暗的历史。这一点,可以从朱棣寻找朱允文得以佐证,朱棣先后派出两队人马,寻找了建文帝一辈子,直到他死,都还在牵挂着建文帝。他心里是没自信的,建文帝是死是活,他是必须要弄明白的。

话说回来,朱棣一想,这皇宫突然失火,难不成真是上天对自己不满?可迁都并没有什么违背上天的地方啊?建文帝之事,如果早有报应,那也不必苦等十九年之长啊。虽然他内心很是怀疑,也很是不安,但他还是强压着内心的恐惧,否决了大臣们的提议,没有自信的人,往往更谦虚伪装的超级自信。可为什么朱棣就死认这个无论是气候还是景观都比不上南京的北京城呢?甚至于冒着“违背天意”的风险坚持自己的做法呢?这是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了。

朱棣迁都,其中有一部分历史人会认为,北平原本就是朱棣的封地,他在这里已经是熟的不能再熟了,迁到北平,更有利于他的皇位稳固,或者说他更适应北京的气候等。这很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设身处地的思考,朱棣确实有可能出于这个目的做出迁都的决定,但是在遭遇天降大火之后,上天都跑来惩罚他了,朱棣还是坚守北平,是不是有点儿不符合一个封建帝王的思维方式呢?朱棣迁都是另有目的的,或者说,还是和他心里那一丝或多或少的不自信有关系。

那么有没有另外的原因呢?辽金就不说了,近一点来看,北平是明朝的前朝,也就是元朝的首都,之所以选择北京,当然是北京更有利于实现对关内关外的统一治理。尤其是靠近蒙古,元朝将首都靠近蒙古是为了统一管理,可朱棣凑什么热闹呢?朱棣迁都北京,是为了彻底征服蒙古。要知道,直到明朝末年,蒙古都没有被大明王朝完全征服,清朝著名的孝庄太后,不就是蒙古科尔沁部落出身的吗?对朱棣而言,造反他干了,迁都他也干了,即使是上天怪罪,即使是他心里怕,那也没有什么退路可言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发挥自己一身能征善战的本领,统一天下四方,将大明朝的江山打造得固若金汤。让天下子民都认可他这个非法定的大明皇帝。

而实事证明,朱棣也确实是个优秀的皇帝,他对大明江山的贡献,绝不低于他的父亲朱元璋所做的一切。也成了大明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好皇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