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后一位皇帝东吴孙皓,还没变成暴君时是什么样子?
本文是【大鹏说《通鉴》之70】
三国鼎立,蜀汉先亡,江东孙吴顿时感觉压力山大。
当初和蜀汉联盟对抗曹魏,有事互相声援,无事则东西并进骚扰曹魏,虽然国小民弱,日子过得倒也悠哉。现在蜀汉兄弟先走一步,只留下孙吴独木难支。
屋漏偏逢连夜雨,孙吴的交趾郡(今天越南河内一带)又发生叛乱,全国动荡,人心不安。
在这内忧外患的紧要关头,孙吴皇帝孙休又抱病不起,话都说不了,只能手书召见丞相濮阳兴进宫,托付后事。
这又是三国时期让人落泪的托孤镜头。
已经不能说话的孙休,一手紧紧的抓住濮阳兴的手臂,一手指着太子孙。眼睛在濮阳兴和孙身上扫来扫去,满是留恋和嘱托,那意思分明是:濮阳兴,你一定要学诸葛亮,不要学司马懿,好好辅佐我这个儿子继承皇位。
濮阳兴没有效仿司马懿,但也没有追随诸葛亮。对于孙休的遗命,他不能完全服从。
当时的孙吴,外有强敌压境,内部变乱丛生,可以说是危亡之秋。而太子孙年龄太小(孙到底多大,史料没有明确记载,按孙休去世时年仅30岁,此时孙顶多十来岁的年龄),稚嫩的肩膀怎能扛起摇摇欲坠的山河。孙吴群臣百姓都希望立一个年长的君王,以延续国脉。
这时,乌程侯孙皓进入濮阳兴的视野。
孙皓是孙权之孙,废太子孙和的儿子,按理说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但此时东吴人心思定,渴望长君临朝,他就被推到了前台。
掌管京城禁军力量,握有军队实权的左典军万彧曾经担任过乌程令,和乌程侯孙皓关系不错,认为孙皓才识明断,足可与他的大爷爷孙策比肩,而且好学不倦,奉公守法,推崇以法治国,“加之好学,奉遵法度”。
万彧多次推荐孙皓,濮阳兴观察了几次,觉得还可以,毕竟万彧的资历摆在那里,看人也不会错到哪里去。
濮阳兴觉得可以还不行,还有一关要过,这就是太子孙的生母皇太后——朱太后。
濮阳兴去请示朱太后:我们哥几个也不是要辜负大行皇帝的嘱托,欺负你们孤儿寡母,但现在国际形势摆在这里,您看能不能让您儿子让让位,咱们一切从国家大局出发,立年长的孙皓当皇帝。
朱太后很是深明大义:我是个妇道人家,懂得什么国家大事。只要对咱们吴国有利,祖宗的基业不致荒废,你们就看着办吧。“我寡妇人,安知社稷之虑,苟吴国无陨,宗庙有赖,可矣”。
外朝内宫商议妥当。永安七年,公元264年八月初三,孙皓继承大位,改元元兴。
孙皓即位初期,确实颇有一番仁君气象。
先是把孙兄弟四人全部封为亲王,予以安抚,毕竟皇位本来是人家的,现在自己坐了鸟位,总得意思意思。
又接连发布诏书,制定惠民政策,给人民增加福利。
打开皇家的粮仓,赈济那些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的贫苦百姓。
宫里临幸不过来的宫女,都放出宫去,嫁给那些找不到老婆的老光棍,使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御花园中豢养的珍禽异兽,也都放归山林,免得糟蹋纳税人的粮食。
东吴上下一片赞扬之声,欣逢明君。濮阳兴、万彧等人也暗自欣喜,总算是选对人了,大吴有望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处于变化发展之中。人更是会变的。
但孙皓的变化之快,不仅让东吴百姓大跌眼镜,也让拥立他的濮阳兴与万彧始料不及。
濮阳兴与万彧没有料到的,还有他们最终的归宿。如果知道埋葬自己的坟墓竟是自己挖好的,是谓自己挖坑自己跳,他们打死也不会去用政治生命与自然生命为代价,去拥立孙皓。
至于孙皓后来变成什么样子,他又是如何对待拥立自己的濮阳兴和万彧,如何对待自己的东吴子民,敬请期待4月8日,即本周五“大鹏说《通鉴》之71:三国最后一位皇帝东吴孙皓的自白:绝对权力原来如此扭曲人性”。
亲爱的朋友,如您喜欢本文,请关注大鹏“大鹏说书(账号dapengshuoshu)。
- 上一篇:困难时期为什么有人敢提包产到户:坐牢有饭吃
- 下一篇:名片怎么递职场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