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不相信,这不是编的:没钱给老师发工资咋办?去盗墓,还真干了
比利士传教士在华盗墓(续)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有关比利士传教士在华盗墓的事情,上面已说了两篇,这篇还要说。外国传教士怎么想起盗墓?这里面确实有故事。而没钱发老师工资,竟然成为当地人盗墓的理由。老外好奇,也去“滤坑”了。
图:古墓盗洞
⊙别人盗墓不可信,亲下地宫“考察”
说来也巧,闵宣化和凯尔温动起盗永兴陵的念头,竟然都是因为盗墓传闻。
闵宣化在《东蒙古辽代旧城探考记》“庆陵”篇中是这样说的:“三十年前,闻已为蒙古人发掘。当时掘者百余人,曾掘开两室,见有明器及一旅行所用之车。车有银钉,蒙人焚其车取其钉。”
闵宣化听到的这段传闻其实是好几百年前的事,他有点不相信,于是在1922年(民国十一年)自己亲自前来,进入地宫“考察”了,这便是“体验式盗墓”——
“予不信有二室,观其遗址,只有一室。此室为盛水之所,外方而内圆,蒙古人毁其屋顶。顶厚八尺,有砖三层。予曾往探,其下似井,井以砖为之,是时水尚深九尺,掷以石,即可闻沉底之声。井之轮廓,以柏木炼灰筑之,中国人曾下探之。屋之内有道可通山内。蒙古人是否入此隧道,发见宝物或古物,予未能知之。”
图:积水墓室
闵宣化所说的“井”,其实是防止盗墓贼光顾的陷阱,也属反盗墓杀人机关之一种。如果不注意、稍有不慎,便容易落入其中,再想逃命就难了。闵宣化发现的“隧道”,估计就是墓道,他甚至怀疑,灭掉辽国的蒙古人当年便是由此进入地宫,盗走陵内宝物的。
闵宣化从永兴陵盗出了什么宝物,不得而知,但证据比较确凿的是,他盗抄出了辽兴宗和仁懿皇后的契丹小字哀册等册文。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闵宣化以“牟里”一名,在法国《通报》 杂志第30卷上用法文发表了《辽庆陵》一文,上面登出了册文的内容。
闵宣化为什么没有将哀册盗出来,可能是觉得这石碑太重了吧,但后来让凯尔温得了便宜。从这件事上也可以说明,闵宣化比凯尔温较早进入永兴陵内,不然闵宣化也找不到册文。
图:辽庆陵精美石刻
⊙“欠薪”引发盗墓,传教士“捡漏”
促使凯尔温光顾永兴陵的,则是因为当地教师“欠薪”而引发的一起盗墓事件。
当年,赤峰境内盗墓成风。现代考古调查发现,庆云山一带的3座辽帝陵和周边几百座陪葬墓,几乎每座陵墓上都留有盗洞,无一幸免。而且盗洞往往不止一个,其中,辽兴宗的辽永兴陵盗洞多达14个,都是过去盗墓贼留下的,可见当年盗墓情况有多么严重。
凯尔温盗陵前,当地一私塾学校没有钱给教师发薪水,当地土豪,主要出资办学的校董廉某,不是借钱发工资,或是向富人募捐、找地方财政解决,而是打起了盗墓的主意,想挖点宝物出来换钱用。廉某当时应该不知道他盗的这座墓是辽兴宗的永兴陵,事后称:“里面如同宫殿一般,有蓝地金字‘宁静宫’的牌匾。”可想而知,廉某盗墓是成功了。
图:古墓之墓室
当时,正在林西县浩珀都天主堂(今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大营子乡天主堂)传教的凯尔温听到后,当即赶往现场挖宝,进入了陵内“捡漏”。
凯尔温进入永兴陵地宫的时间是1922年(民国十一年)6月21日。当时,他雇请了几名当地人,从陵内盗出了刻有契丹小字的哀册4方。闵宣化可能嫌重,没有将哀册石碑盗出,让凯尔温捡了漏子。令人想不到的是,凯尔温在让人将石碑抬出陵外后,可能也是觉得太沉,居然又将石碑扔掉了。
图:现代考古现场。对墓室内的淤泥都要收集、过滤,以发现其中散落随葬宝物
民国赤峰人刘振鹭在《辽圣宗永庆陵被掘纪略》中称是林西县长将碑“委诸荒野”,真是冤枉了这位“父母官”。此碑“后经林西乡绅,运回县治”。其实,从这后一句话也可能看出,如果是县长盗的,“罪证”再运回县政府不是让他难堪吗?
现在,辽圣宗、辽道宗的哀册都幸运地保存下来,独独辽兴宗的哀册不见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凯尔温盗出后扔掉了。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提倡无负担阅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作者:nifangliu
声明:转载须征得本头条号作者同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上一篇:菲律宾排华源于西班牙殖民主义
- 下一篇:跟客户交往的沟通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