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的伟大在于催生了洋务运动
曾左李所倡导的“洋务运动”,其实仔细探究起来,乃是因为因应太平军所为。太平军对于西方武器的认识要早于晚清政府。1863年11月14日,英国人呤唎和怀特突袭“飞儿复来”号战舰,是太平军方面一次极为漂亮的突袭战斗。二人以记者的名义,与船上的接应人员里应外合,劫持了该舰。据不完全统计,有来自欧美、澳大利亚、非洲的五六十名外籍人士参加了太平军,更为让人奇怪的是呤唎和妻子玛丽一同参加了太平军的战斗。
洋务运动起于军事
洋务运动的思想源于林则徐和魏源。第一次鸦片战争前,林则徐为了达到“知彼”的目的,组织翻译了瑞士法学家瓦特尔的《国际法》、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等著作。《世界地理大全》被翻译为《四洲志》,这部书不仅仅影响了中国人的视角、思想,更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的爱过图强人士。林则徐之后,魏源又以它为基础结合了历代史志、明以来的各类《岛志》等资料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该书详细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技术、宗教文化等,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国家情况的著作。林则徐、魏源之后,介绍各国情况的书籍越来越多,其中最有价值的当属徐继畲编写的《瀛环志略》一书。
除了介绍外国的历史、制度、文化外,许多书都提出了国家自强、如何抵御外敌的策略。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魏源的《海国图志》一书。在书中魏源道出了编辑这本书的目的: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提出夷的长技有三:一是战舰;二是火器与养兵;三是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一书初版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时为五十卷;再版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增补为六十卷。次年,《瀛环志略》出版,咸丰二年(1852年),两书合并再加一些新资料补足一百卷刊行出版。洋务运动本质上就是践行《海国图志》一书的试验,李鸿章、左宗棠的洋务思想及其行为,在总体上始终没有超脱出该书所划定历史范畴。
例如,为了达到“制夷”目标,中国就必须要有工业体系。因此,魏源提出要建立造船厂、机器局;聘请外国人作为技师,教授建造、操作船炮的方法;其后发展自己的工业。魏源还以彼得大帝乔装改扮前往英法学习先进造船技术、励精图治为例,希望中国人能够实现再次富强。
例如,早在1840年10月,林则徐就提出将外国商船改装为兵船的建议。魏源则主张,聘用外国工匠来华,自己造船制炮练兵,沿海商民也可以自行按照西法造船,可以自己用也可以售卖。
很可惜,晚清政府却对这本书表现了极度的蔑视,根本不想从中吸取强国思想。反倒是曾经的学生、邻居日本人对其非常推崇,受此书影响,直接促成了日本的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中国的精英阶层在这本书刚刚出版时,也并未在意。左宗棠则因崇拜林则徐、魏源等人,在该书刊行之后便进行了阅读。受该书影响,左宗棠对于自主建造军舰、培养人才才那么得积极。
清廷的洋务运动在于镇压太平军
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作为最有代表性的人物,逐渐感到西式武器在打败太平军方面将有很好地发展余地。由此,在安庆开始了试验。然而,清廷方面的洋务步伐已经落后于太平军方面了。
早在1851年,太平军就开始利用各种途径进口西式武器。在起义初期,太平军也广泛联络反清华人华侨,利用他们的地理和语言优势偷运武器。在澳门的葡萄牙军中的汉人便偷运武器到了广西,为此,澳门方面加强审查,曾一次性抓捕五六人,可见其偷运规模不小。综合看来,太平军的洋式武器主要通过以下五种方式获得:
其一战利品。例如华尔的洋枪队在与太平军的对抗中接连失败。第一次青浦战役,洋枪队丢失了所有大炮和船舰。第二次战役中,太平军缴获了两门18磅重的重炮和大量枪支弹药。第三次战役杀死洋兵六七百人,缴获洋枪2000多条,大炮10余门、大小船只数百条等,其后又在苏州战役中,缴获了51艘炮艇。
其二购买。呤利、美国人白齐文率领近千名外国支援军、雇佣军与“洋枪队”展开战斗的同时,还派出采购队伍。例如1862年,太平军从新加坡购买了3000门各种口径的大炮。除此以外,为了发战争财,各国洋行纷纷为太平军购买武器。仅4月份一家洋行就卖给太平军795门炮、步枪3064支、五百桶左右的火药、子弹18000发、炮盖450万个。
其三太平军外籍军团携带的武器。在忠王李秀成、慕王谭绍光、侍王李世贤、护王陈坤书、堵王黄文金、康王汪海洋等人队伍中都分别有西方志愿(也有部分雇佣兵)兵参加,其数量在几十人到三四百人不等。这些人在投奔太平军之时都带有大量武器。
其四以武器交换战俘。1862年的青浦战役中,太平军方面俘获了法尔思德上校,其后洋枪队用价值50万元的100万发弹药、200套武器,将法尔思德换回。
第五利用外籍战士开办兵工厂生产武器。太平军在昆山、太仓、南京、湖州等处都建设了兵工厂,用于武装太平军。
到了1862年,太平军已经装备了大量的西式武器。例如归王邓光明就组建了5000人的西式炮队,忠王李秀成的军队有三分之二都配有洋枪。面对太平军强大的火力,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不得不加快洋务运动的步伐。到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清廷方面的洋务运动也初步显现了效果,并追赶上了太平军的武器发展。
1854年曾国藩组建湘军时,陆军13营,水师10营,共计1.7万人。由于水师全部装备西式火炮,在与太平军激战7天后,将太平军击退到靖港,7月又攻占了岳州。曾国藩将能够取胜的原因归结为“实赖洋炮之力”。此后,曾国藩要求政府装备西式武器。但当时,曾氏的呼声并没有受到重视。随着战局的发展对于装备西式武器一事的积极性,曾国藩逐渐降低。
但随着太平军西式武器的威力不断现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训,发展西式武器成了当时地方实力派的共同心愿,清廷也逐渐认识到了西式武器的重要。1860年,曾国藩成立了安庆军械所,开始仿造西式武器。1861年,清廷成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奕任总理大臣,对外进口武器也是其一项工作。
在舰炮方面,安庆方面采用的是中国技术专家,如华蘅芳、徐寿等人手工制造的西式舰炮。曾国藩自己甚至曾亲自建造过一艘小火轮,名叫“黄鹄”,但该船因为制造不当不能行驶,只进行了试航。同治元年七月初四(1862年7月30日),中国的第一艘蒸汽式船建造成功。“黄鹄”号是第三艘蒸汽式船、第一艘蒸汽机轮船,造价为白银八千两。该船船长17米,航速6节,自重25吨。
为加快建造速度,1863年,从耶鲁大学毕业的容闳建议购买外国机器建造,曾国藩拨出68000两由其赴美购买,1865年买回了建造机器,这些机器就是为了给江南制造总局准备的设备。由此,掀开了洋务军工企业的建设浪潮。
容闳
相关文章阅读
安南华裔国说他们也是汉唐正统,不比明朝差 七篇中越系列文章
就算丢了南京也要先灭这个村儿!20万太平军六攻传统农民起义军
日本人怕洪秀全,14年抗战时期数次派间谍装孙子入村祭祖行骗
左宗棠死后全国只有他拒不祭奠左宗棠,兼论左文襄骂出个大文豪
转载须征得本头条号作者同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欢迎订阅本人“史家”mengben1978
- 上一篇:日常礼仪的公共场合礼仪
- 下一篇:史海钩沉:中国历史上到底有没有'食人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