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夏启究竟是怎样夺位成功的?夏启生平事迹简介

2022-05-19

1、王位之争

舜以后,王权进一步强化,传说姒禹涂山会盟时执玉帛者万国,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

此涂山就是河南嵩县的三涂山,亦即会稽山,正在夏人活动中心地区附近,可见经鲧、禹两代经营,夏后氏已形成一支强大的势力,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随着王权的产生,氏族制度的机关已部分被改造,部分被抛弃,唯继任领袖的人选要经议事会认可的形式尚存,而从妫舜到姒禹正处于社会大发展的时代,各种人才辈出,首先被举为姒禹继任者的是当时曾掌五刑、负责狱讼的皋陶,皋陶先姒禹而死,部落联合体议事会又推举了益,即伯益,他是颛顼和少典氏的后裔,又名大费,与皋陶有一定的血缘亲属关系,曾协助姒禹平水土,有功而受到妫舜的器重,被任命为掌管山泽、调驯鸟兽的虞,古文献曾有益主虞、山泽辟之说,有学者认为他的功绩在首创畜牧业,所以按照传统习俗,姒启作为领袖之子在议事会讨论继任者人选时,虽被优先提名,但他的功绩与威名无法与益相敌,益很自然的成为议事会认可的法定继承人。

然而,在益和启的时代,传统习俗已被新的价值观念取代,禹死后,启立即发动了对法定继承人的攻击,夺取了领袖的职位。

关于这场斗争的经过,有记载说:益代禹立,拘启禁之,启反起杀益,以承禹祀;或说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还有说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总之,斗争很激烈,而几经波折,叛乱的姒启曾遭益的有力反击,一度处于劣势,甚至被拘禁,终于因有姒禹的经营和培植,夏后氏根基更深、实力更强,在拥护者的支持下,夏后氏及其拥护者联合起来对益发动战争,终于杀益,使启夺得领袖的权位。

2、武观之乱

对财富和权力的追逐,终于打破了氏族制度下自然发生的共同体权力,国家出现了,但对财富和权力的追逐不仅没有结束,而且愈演愈烈,姒启用暴力手段结束禅让制后,他的儿子们又发生了争夺继承权的骨肉相残,这就是武观之乱。

在周代文献中,曾将夏有观、扈和虞有三苗并论,其中的扈是有扈氏,观则为武观,或作五观,还将他与尧子丹朱、舜子商均、汤子太甲、文王之子管蔡相比,说是五王者皆有元德也,而有奸子……,可证姒武观是姒启之奸子。

关于武观之乱的经过留下的记载很少,仅见今本《竹书纪年》中有:(启)十一年,放王季子武观于西河。十五年,武观以西河叛,彭伯寿师师征西河,武观来归。

时代更早的《逸周书·尝麦》篇也记述了对这次叛乱的征讨:其在启之五子,忘伯禹之命,假国无正,用胥兴作乱,遂凶厥国。皇天哀禹,赐以彭寿,卑正夏略。文中的五子当为五观之误。

据今本《竹书纪年》启在位十六年,约略可知在姒启的晚年已发生了诸子争立的动乱,季子武观因此被放逐西河,后来,当继任问题进一步提到日程上时,姒武观发动叛乱,效法姒启用暴力夺取继承权,这场权力之争几乎瓦解了夏王朝的统治,幸而有彭伯寿率师出征西河,才平定姒武观的叛乱。

关于西河之地望历来说法不一,较多说法是在河水之东的晋南或河水之西的陕西韩城一带,还有河南安阳附近的内黄说等,以在晋南河汾之间的可能性最大,关于夏文化的考古发现、研究成果也为晋南说提供较多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