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如果火器没有被普及明代刀剑完全可以发扬光大?

2022-05-19

明初, (damascus twistcore) 花纹钢技术流入中国. 推算是从东南亚国家传来。当时, 用烧土来淬刃并不普遍, 铸剑师看来多次运用无烧土淬刃技术。

明中晚期, 铸剑师因为薪水低, 管制不严, 而制品质下级的兵器. 抗倭寇时, 刀比不上倭寇用的日本刀. 抗倭名将戚继光采取强烈措施, 命令铸剑师制品质更好的兵器.

明刀始终与倭刀有一定的差距。因为中国刀剑在锻造结构上有着致命的缺陷,中国的传统锻造方法自宋以来以夹钢为主,刃体结构为刀体软,刀刃硬,硬度有余,弹性不足,在格斗中无法有效的消除应力。

而热处理方面,倭刀运用的是从中国学习但经过改进的“敷土烧刃”法,这样倭刀的刃口硬度极高,而刃体相对较软,并且倭刀的锻造结构类似于中国的包钢,是坚硬的皮铁包裹着柔软的,有弹性的芯铁,属于竹子外硬里韧形结构。所以单纯从武器方面比较,倭刀普遍要比中国刀质量要好。

明早期高级别刀剑的旋焊工艺已经相当成功,当时的工匠已经完全掌握了从中西亚传播过来的大马士革刃的制作方法,同时予以改进,出现了旋焊嵌钢和旋焊马齿夹钢等工艺。而且明代一直保持包钢工艺,只不过多在贵重刀剑上使用。

明代刀剑,实在优越于前朝,亦不输于西亚东洋。如果不是火器的普及和西洋近现代科技的发达,明代刀剑完全可以发扬光大,继续并创造钢铁兵器的辉煌。

奈何明代晚期,封建社会已渐走向衰败,国之兴亡,根源在政治,取决于科技,彼时彼刻,大势已去,实非刀剑所可以回天也!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这首《渡易水》是明末民族英雄陈子龙一生中最后的绝唱,也是明代钢铁刀剑悲壮命运的真实写照 。

→ 欢迎对刀剑等冷兵器感兴趣的朋友加龙泉师傅私人:longquandk

→欢迎想要了解更多冷兵器知识的朋友,关注冷兵器第一自媒体号:中华冷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