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深受刘备诸葛亮器重,最终被灭了三族,致命的是情商

2022-05-19

(加盟作者秦风1978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魏延有反骨是不行的,因为那是小说。正史中魏延得说冤。我也认为魏延的死有冤情,因为无论如何他都没有投到魏国怀抱,也没有扛过反刘大旗。不过矫枉何必过正,魏延之死也有他自身原因,不必全赖在其他人身上。

一个人成功与否,能力固然重要,但这只是基础,和能力相比,性格的作用显然要更重要些。是否能妥善处理与同事的关系,能否正确看待生活中的起起伏伏,这中间的每一步都可能决定人的命运。魏延的死,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行,而是他的性格上有太多的弱点。

三国志记载:“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忿,有如水火。”这中间反映的矛盾,每一个都对魏延暗藏了杀机。向诸葛亮建议可以,被拒绝后发发牢骚也可以,但“常”这个字表明魏延的牢骚没有节制,不分场合不分轻重的说诸葛亮胆小,说在诸葛亮手下不能发挥自己的才干,而且说了一遍又一遍,诸葛亮再也海涵,也得气出几窍生烟来。

所以后来诸葛亮身死退兵的时候,不愿意把军权交到魏延手里,而是安排他断后,甚至安排了他不断后的第二方案,明摆着对他这个钉子户不信任。如果魏延少给诸葛亮点难堪,以他的资历和能力,肯定能继承诸葛亮的位子,哪来后面的断头一说。能够让同僚“皆避下之”,魏延也许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但恰恰是这个形势让魏延大不利。

军中,王平姜维吴懿马岱等人见了魏延就陪小心,心理那个窝火可想而知,他们不知在心底多少次问候过魏延的老母,也不知多少次臆想过践踏魏延来过瘾。朝中,蒋琬董允亲近天颜,受万民景仰,可魏延就不给他们面子,以为自己打江山有功,资历也老,不须将小辈放在眼里。蒋琬等人找不到机会便罢,等到魏延出点纰漏,墙倒众人推,自然是往死里弄,否则聪明如蒋琬之流,焉能看不出魏延并非造反?如果魏延能搞好和同事的关系,那么蒋琬多半拍胸脯向刘禅保证,举出魏延没有投魏而是回到汉中等说法证明魏延的清白。

杨仪参赞军机,刘备诸葛亮都委以重任,如果魏杨和睦,演一出将相和,将是蜀汉之福气,但二人势同水火,杀死了诸葛亮无数脑细胞。杨仪不是心胸宽广之人,平时受魏延点气都要发火,惹得魏延拔刀相向,等诸葛亮把军机托付给他,出现了打击魏延的极好时机,怎能不打上几钉耙。可惜魏延偏偏不懂得收敛说“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居然烧毁了栈道带兵攻击杨仪,这下连小兵都看出来魏延理亏了(主动攻击友军能不理亏吗),王平一喊话就跑掉多半。如果魏延在这里当回矮子,未必没有重见天日的时候,说不定还能成为蜀汉的最高军事长官。

也许要求魏延低调点也不好,因为谨慎胆小是中国人的通病,它妨碍了许多人在工作中发挥出全力。魏延不知道克制,能够嚣张的说出“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之流的话,恰恰是他前期成功的重要原因。不过适当的克制总是必要的吧,弄得所有同僚都敬鬼神而远之,在官场上迟早要吃亏。

刘备任用魏延时名正言顺,因为蜀汉刘备最大,相信刘备即便委屈了魏延,魏延也只好忍了。诸葛亮任用魏延的时候就有点不同了,因为诸葛亮之上还有刘禅,魏延对诸葛的想法就失去了权威的规范,所以魏延要讲。至于其他人,多半不在魏延眼里,这点像关羽,关羽在荆州弄出了漏子,魏延也没逃脱惩罚。

其实陈寿看得很准:“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魏延的杀身之祸实际上是他自己滥用自己威风造成的,就像杨仪滥用功劳一样。蜀书十的七个人哪个又不是这样呢?彭羕廖立李严等人和魏延杨仪都差不多,都是有非凡才干的人,都忘了自己的宦途需要有人帮手搭桥,都瞧着同僚不顺眼,都是官灭身死。

所以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能力因素只占了百分之二十,而情商要占到百分之八十。魏延等人就是低在了情商上,死得比较惨了些。至于其他人在魏延之死上发挥了多大作用,套用庞统的一句话叫“君臣俱失”。既然大家都有责任,话就不好说了,只有委屈魏延同学,继续被冤枉了。文末寄语各位网友,生活中可别学魏延,退一步海阔天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