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黄忠惺惺相惜,却在欢庆时公然翻脸,莫非对刘备不满?
关羽的骄横是从坐镇荆州开始的。之前他虽有“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等风光事儿,但大都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表现,于大局无补。刘备也没有因此建立一番伟业,依然是在四处漂泊,这对关羽而言就少了骄横的本钱。刘备占据荆州、夺取益州后情况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既有了两块稳定的根据地,又有了一套完整的文武班底。关羽被任命为荆州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独霸一方,显示出刘备对其的高度信任,这在刘备集团中绝无仅有。再加上关羽坐镇荆州数载,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都没能讨得丝毫便宜,荆州稳如泰山,关羽这骄横的本性才逐渐暴露出来。
当初刘备调诸葛亮入川增援时,诸葛亮就知道荆州非关羽坐镇不可。因为在刘备集团里也实在找不出一个比关羽更加合适的人选。但诸葛亮唯恐关羽不能完成使命,故而在将荆州大权转交给关羽时特意问道:“倘曹操、孙权,齐起兵来,如之奈何?”(见第六十三回)关羽的回答是:“分兵拒之。”这便是关羽骄横的表现,目空一切,全然不把曹操、孙权放在眼里,罔顾荆州两面受敌的现状。诸葛亮送给关羽八个字:“北拒曹操,东和孙权。”这不但是诸葛亮个人的叮嘱,也是刘备集团未来发展的大政方针。之所以诸葛亮不放心,还是因为关羽骄横的个性让诸葛亮觉得心中不踏实。
诸葛亮离开后,孙权图谋荆州。关羽“单刀赴会”(见第六十六回),吓退了鲁肃,维护了荆州的完整。这场空前的胜利让关羽的脾气越来越大,诸葛亮提出的“北拒曹操,东和孙权”也被他抛在脑后,这就为孙刘两家关系的恶化埋下了伏笔。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曹操大怒,打算起全国之兵征讨。这时,司马懿建议曹操暗中联络东吴,让孙权出兵取荆州,曹魏坐收渔人之利。曹操的密使满宠因此来到东吴送信,孙权对曹操的建议很动心,召集文武商议。谋士顾雍认为这事不可草率,应该一面答应曹操出兵,一面派人到荆州打探关羽的动静。这个建议的真实含义其实是先看看再说,最好是两头不得罪。诸葛瑾则认为:“某闻云长自到荆州,刘备娶与妻室,先生一子,次生一女。其女尚幼,未许字人。某愿往与主公世子求婚。若云长肯许,即与云长计议共破曹操;若云长不肯,然后助曹取荆州。”(见第七十三回)这个意图更加明显,并不是想与曹操一起图谋荆州,而是想通过联姻的手段加强与刘备集团的联盟关系。
随后,诸葛瑾来到荆州向关羽提亲。他对关羽的对话不仅表明了提亲这一儿女私事,同时也点明了联姻的政治目的:“闻将军有一女,特来求亲。两家结好,并力破曹。此诚美事,请君侯思之。”谁知关羽闻言勃然大怒,张嘴便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不想答应这场婚事也就算了,骂孙权的儿子是“犬子”,这个性质就比较恶劣了,用现在的词汇这是一起严重的外交事件,是破坏孙刘两家同盟关系的恶劣行径。还威胁要杀诸葛瑾,这把诸葛瑾这个“和事佬”也得罪了。如此一来,诸葛瑾的使命没有完成,只得抱头鼠窜回到东吴,将事情禀告。孙权哪有不怒之理。曹、孙两家的联盟也因此逐渐破裂。
关羽夺取襄阳后,随军司马王甫提醒关羽东吴大将吕蒙屯兵陆口,常有吞并荆州之意,要对荆州的防务进行妥善安排。关羽命王甫“去沿江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选高阜处置一烽火台,每台用五十军守之;倘吴兵渡江,夜则明火,昼则举烟为号。吾当亲往击之”,又在荆州留下重兵防止东吴偷袭。这个举动说明,尽管关羽骄横,但对东吴一直有防备之心,留了个心眼。
此时,孙权接受吕蒙的建议,让毫无名气的陆逊接替吕蒙的职务屯兵陆口。陆逊上任后,派人拜见关羽。对于孙权任命陆逊,关羽不屑一顾,私下表示:“仲谋见识短浅,用此孺子为将。”(见第七十五回)陆逊派人送来的这封言辞“极其卑谨”的书信,让关羽更加得意忘形,骄横之心大起,随即将镇守荆州的大部兵力调走。如此一来,东吴的计策成功。
吕蒙“白衣渡江”,破坏了关羽在沿江设立的烽火台,最终占领荆州,端了关羽的老巢。这也是所谓的读者们熟知的“大意失荆州”。为什么会失掉荆州呢?大意只是表象,骄横引发的轻敌才是本质。可笑的是当关平告诉关羽荆州已被东吴夺走时,关羽还在认为这是“敌人讹言,以乱我军心耳!东吴吕蒙病危,孺子陆逊代之,不足为虑”(见第七十六回)。最终,关羽为自己的骄横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此文写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关羽指责黄忠是“老卒”并因此不愿接受刘备的官印不也是他骄横的表现吗?这个问题我想说明一下。
这个情节出现在小说第七十三回。当时,刘备自封汉中王,任命了五虎大将,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当刘备派前部司马费诗来到荆州为关羽送官诰时,关羽又发飙了。他问费诗“五虎大将”都是哪些人,费诗据实回答。关羽大怒,说:“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尽管这个故事似乎可以当成是关羽骄横的一个表现,但这个故事的设计其实有些问题,让人对这个故事非常不解。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四虎”中,唯一与关羽较量过的是黄忠。长沙一战,两人第一天斗了一百个回合不分胜负,第二天又打了五六十个回合未见输赢。黄忠突然马失前蹄,被掀翻在地。关羽不愿乘人之危,让黄忠换马来战。第三天先是打了三十多个回合,之后黄忠手下留情,故意不取关羽的性命而只射中其盔缨。经过连续几天的较量,关羽见识了黄忠的功夫,暗赞黄忠“名不虚传”(见第五十三回),彼此惺惺相惜。自然关羽也就不会看不起黄忠。但到了第七十三回,关羽却突然翻脸不认人,对黄忠横挑鼻子竖挑眼,于情于理都说不通,不符合关羽重情重义的性格,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一个失误。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关羽看不起黄忠,这一点在正史中有记载。如果在小说中没出现黄忠战关羽这个情节,关羽瞧不起黄忠这个情节反倒说得过去。但小说作者之前设计了关羽战长沙的情节,后来又用上了关羽看不起黄忠的记载,不但自相矛盾,亦有画蛇添足之嫌。
- 上一篇:在家吃饭也要准备公筷
- 下一篇:诸葛亮为什么不投奔曹操?曹操和诸葛亮谁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