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收藏热催生盗墓,民国资深玩家竟被外甥造假货骗了,从此退出江湖

2022-05-19

原题:“市场规律”刺激下的民国盗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民国盗墓活动的疯狂,与当时“市场规律”的过度刺激是有直接关联的。

1840年(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打击下,清政府的腐朽和无能更加明显。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一批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希望中国走现代文明的发展之路,“民主”和“资本主义”成为当时的流行语。所以,中华民国成立以后,现在看来发育并不健全的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了,在这种背景下,文物古玩市场得以发展,在北京、南京、西安、洛阳、长沙等地,都有“古玩一条街”,古玩市场畸形繁荣。

图:湖北曾都盗墓出土青铜簋(一级文物)

图:湖北曾都盗墓出土青铜簠(一级文物)

存世的“熟坑货”数量毕竟有限,而市场又特别需要,怎么办?唯一的选择就是盗墓,找“生坑货”。可以说,收藏和文物交易的过度活跃,是民国盗墓活动背后最大的推手。

①传统收藏行为与盗墓的关系

挖宝,并非盗墓的全部动机,但挖宝却是盗墓的第一动机。

中国盗墓为何比域外更为普遍,持续时间更久?除了随葬品自身有价值外,主要是有人喜欢收藏。可以这样认为,中国人的收藏习惯,是中国盗墓活动长久存在、一定会存在的基本原因之一。

图:现代盗墓工具,其中带圆盘的是地下金属探测仪,使用时相当灵敏,地下深处有金属立马提示,有了这些专业工具,“干活”很方便。

图:辽宁朝阳警方破获的一起盗墓大案中使用的金属探测仪,该盗墓团伙多达175人,涉全国10多个省,有“共和国盗墓第一案”之称

“墓里挖出的东西能卖钱”,这应该是盗墓者当初最直接、最原始的想法。但是,盗墓现象在中国自古即有,非自民国始,为何民国盗墓活动会比以往更猖狂呢?它与“墓里挖出的东西能卖大价钱”有莫大的关系。在利益的诱惑和刺激下,专业的、非专业的盗墓者,在民国年间纷纷登场。

墓里挖出的东西在民国时为何能卖大价钱?这与“挖出的东西都卖给了谁”又有很大的关系。民国盗墓出土物都卖给谁了?一是卖给本土的收藏家,二是卖给了国际玩家,而后者对民国盗墓的刺激最大。

图:湖南永州江永县警方曾破获一个盗墓团伙,半年盗挖126座古墓,图为警方缴获的部分文物

玩收藏,在中国人看来是一桩雅事,是品位和身份的象征,所以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皆以古玩为宝,以手中有几件藏品为荣。如宋徽宗赵佶,当皇帝不合格,但书画金石样样精通,是中国历代皇帝中出了名的收藏家,《宣和博古图》中便著录了他在位时宣和殿收藏的大量藏品,自商代至唐代的青铜器,藏品多达839件。

如果家里连个收藏品都没有,便谈不上是文人雅士。

图:湖北襄樊警方破获一起盗墓案,查获大量珍贵文物。图为向文物部门移交的58件贵重文物,这些文物如果到了市场,按白菜价也能卖大几百万。所以丰厚的利润,促使盗墓者挺而走险。


清代前期,乾嘉学派兴起,此学派继承古代经学家考据训诂的方法,但这股学术之风也有副作用,重视考察和博求实证的朴实学风,却意外带出了盗墓之风(也许这就是中国特色考古学的滥觞)。一些王公大臣也喜欢附庸风雅,收藏风气比任何时候都盛行,私自挖坟掘墓现象也不时出现。

到了清末,金石学再度兴起。

它承袭了乾嘉学派之风,由于重实物重考据,对文物的需求明显,间接助推了收藏和文物交易的发育、发展,北京琉璃厂古玩市场在清末民初的繁荣,便有这层原因。这一时期,出现了陈介祺、端方、王懿荣、吴大澂、刘鄂等一批金石学家、收藏家。这些收藏家,影响了民国文物的收藏走向。由于他们对文物的消费能力很强,所以对民国盗墓的刺激是显而易见的。

图:辽宁朝阳警方破获的盗墓大案中收缴的部分红山时期文物。该盗墓团伙多达175人,涉全国10多个省,有“共和国盗墓第一案”之称

不可不提的是,中国的一些藏家又常常喜欢在死后把自己的“宝贝”随葬到墓内。

说到随葬品,还有一桩笑谈,民国时有个大收藏家、古玩商,名叫吴启周,此人在上海买了一批青铜器。事后才发现,这批货竟然是其外甥与吴县古玩商洪玉琳一起找人伪造的“苏州造”。舅舅竟然让外甥给骗了,吴启周为此大动肝火。此事曝光后,也不能再在江湖混了,从此不再经营古玩,并嘱咐叶叔重,“死后把这堆假货同我一起入葬。”

这些假货是否真陪葬给了吴启周,没有人知道,但从这件事情上,可知中国随葬风俗对民国人的影响。

图:一组仿真青铜器。目前,防制已成一大产业,笔者曾去河南安阳、陕西宝鸡一带实地调查过,有的高仿品可以乱真,即使专家,不小心也可能“走眼”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提倡无负担阅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作者:nifang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