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如何将明朝的国家形象批倒、批臭的
文/山鬼(明清史研究团队原创作者)
随着近年来“皇明”言论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多的质疑从书中接受的各种关于明朝的历史,我们姑且先不讨论明清两代孰优孰劣的问题,因为本质上它们都是一丘之貉,都是统治者。但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经过清代的“删节、涂抹”,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明朝,是怎样一步步的被清代黑化的呢?
(大明十六帝画像)
虽然这种抹黑前朝的做法,是中国古代所有新政权兴起的必修课,但是追本溯源,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对比一下,看看真实的明代与清朝到底有什么区别。
明代最受后人诟病的就是朱元璋所采取的分封诸王的制度,在我们的印象中,这些分封到国家各地的王爷基本上都是脑满肠肥,带着搜刮民脂民膏的使命而来。而有一种说法是,清代对于亲王们的制度就很好,把他们圈禁在北京城,从而避免了对于百姓的骚扰,让这些王爷富贵到老。但清代的王爷们真的是太平王爷,不问世事吗?
(明代藩王画像)
由于清代是少数民族进行的统治,面对庞大的汉民集团的压力,所以在清初清朝为了将权力牢牢地控制在手中,采取了更为原始的贵族议会制度,即所谓的“议政王大臣”。议政王大臣就是将满族有着军事权力的八旗王爷、贝勒集中在一起,进行国家大事的商议,这可不是民主,而更像是奴隶制时期的军事寡头政权。
据《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记载“其军国大事,皆交议政诸王大臣,半皆贵胄世爵,不谙世务。”说白了就是这些议政王大臣并没有相应的政治智慧来对一个国家进行管理,但因为害怕被汉人重新夺取政权,所以必须将权力掌握在满洲人手中。而随着清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在乾隆五十六年,废除了这种制度,但是亲王们对清代政治的影响并没有结束,并且在清代后期重新走向巅峰。比如鬼子六奕䜣,和贪污卖国的奕劻能够权倾朝野,影响整个国家的决策,都是出于对汉人的不信任和对政权的操控。
(被宣统皇帝恨之入骨的庆亲王奕劻)
但反观明代的藩王制度,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赐土。”那就是王爷们只能拿钱,不能参与地方国家的日常事务决策,以免藩王弄权。同时这些藩王在自己的封地里面还有诸多忌讳,不能私自离开封地,不能没有命令进入京城,不能与当地官员结交,而且在王府内还有朝廷派来的长史的监控,而犯了忌讳的结果往往就是削除爵位或者是圈禁终生。
贵族的生活毕竟只能对国家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不能决定国家的兴亡,真正的力量始终还是在分散的百姓中间的,而由广大百姓所支撑的经济情况,更是衡量为政者能力的一个标准。
似乎在一般的历史观中,明代末期一阵黑暗,经济糜烂,辽饷、剿饷、练饷的摊派更是让明末的百姓苦不堪言。确实就经济方面来看,明朝整体不如清朝,但有一个事实却是,明朝晚期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制度,历史虽然不容假设,但如果明代延续至今,现在的情况也未可知。
(清朝立宪后的第一任内阁大臣)
无论怎样抨击清代,毋庸置疑的是,它开创了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盛世,展现了封建制度最后的荣光。但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与明代相比,清代能有如此高的成就的客观原因有哪些。首先一点就是康熙年间提出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简单来说,就是在康熙五十年划一道线,凡是以后增长的人口都不再征收人头税,这样一来,百姓生孩子就没有了人丁税的负担,也就加速了人口的增长速度,同时也创造了更广大的劳动力资源。
在中国古代,人口与经济的增长是相辅相成的,但由于土地有限,中国古代的人口,一直都卡在一亿以下,但在清朝之后,随着明末传入中国的红薯、玉米的大面积种植,因饥荒而死去的人口大量减少,中国人的对饥荒的抵御能力相对加强,据《清实录》记载中国人口从清初顺治九年的1400万人增长到了到道光二十年的4亿一百万人。而很重要的一点是,清代的经济制度基本都是沿袭的明代旧制,所以大清如果没有躲开小冰期,如果没有红薯玉米的传入,它和大明也不过是大哥笑话二哥而已。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在世界文明立足不倒,就是因为中华文化没有间断,无论是汉族在统治还是少数民族统治,都是一样的国家一样的人民。而出于统治需要,抹黑前朝也成了一个心照不宣的惯例,尤其是在文化和历史上。
中国古代一直有为前朝修史的习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明史》就是清代人所编修的,整个《明史》的编修过程从顺治二年一直到乾隆六年历时94年才完成这部史书,我们在佩服清朝人的认真的同时,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明史》的编修是伴随着文字狱而诞生的。那么在一个因为一句“清风不识字”就能获罪抄家的时代,在编纂前代的历史的时候,这些编纂人员,怎样才能避免杀身之祸呢?唯有听从皇帝的旨意而已。
中国的历史讲究“春秋笔法”,正所谓“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一个字的差别就能将历史的真相变得面目全非。
(故宫文渊阁所藏《四库全书》)
随着乾隆年间《四库全书》的编纂,一共销毁了明代和清初对大清不利的书籍总数约一万三千六百卷。除了焚毁书籍,清朝还系统的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着重销毁了关于天启、崇祯朝兵部对于女真的档案和再加上其他的官方文书,估计不少于1000万份明代档案被销毁。除了销毁书籍和档案外,大清还系统的对残存书籍和档案中丑化清朝的“夷、狄、胡、贼、寇”等字眼,进行了篡改,而这样就改变了事实美化了自己,顺手也将明朝黑的一塌糊涂。
成王败寇,既然大清取代了大明,那么历史就会由胜利者所书写。其实清代所做的也正是前辈们所做的,姓朱的姓刘的姓李的,都是胜利者,也都是历史的书写者和篡改者。清代如此不遗余力的将明代抹黑也只是为了统治的稳固,是做了站在它的立场上最应该做的事情,就连大明也无法指责,毕竟自己一身红毛,还说别人是妖精的事情已经太多了。
- 上一篇:中国拜师礼仪
- 下一篇:明蒲屯门之战明朝是如何取得胜利的?屯门之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