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又打败仗 为什么不再请自贬?

2022-05-19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兵败街亭,他上疏后主自贬3级,由丞相贬为右将军。不久第二次北伐,10万蜀军又兵阻陈仓,以劳而无功结束,这一次诸葛亮却没有再请自贬。

是一向严于律已的诸葛亮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呢,还是他认为陈仓之战并非败仗?

蜀汉建兴六年(228年)秋,诸葛亮第二次率兵北伐,这一次没有再出祁山,原因有三:一是蜀军在陇西新败,再去那里大家心理上多少会有些障碍;二是陇西各郡降而复叛,曹魏再次收复后亲蜀汉的势力尽被清洗,再去不会得到之前那样的欢迎;三是此次必须抓住战机,趁魏军被其他战场拖住的机会发起突然进攻,出陇西过于迟缓。

诸葛亮选择出大散关直插陈仓的路线,陈仓即今宝鸡,驻守在这里的是魏将郝昭。当时蜀军约10万人,守城的部队才1000多人,在两次劝降无果的情况下诸葛亮下令总攻,但用尽了各种办法,花了20多天没有把陈仓攻下,魏军增援部队赶到,诸葛亮只得撤军。

10万人打不下一个小小的县城,有人认为陈仓之败缘于指挥有误,如曾国藩说:“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也有人看法较客观一些,如元人胡三省说:“攻则不足,守则有余。尚论其才,则全城却敌者,其才非优于攻者也,客主之势异耳,故曰用兵之术,攻城最下。”

那么,如果再给诸葛亮一些时间,能不能攻克陈仓呢?

当然是可以的,因为坚固的城池说它难以攻破,是相对于时间而言的,有足够的时间,城池坚固这个因素在攻防利弊转换中就会被淡化,重新回归到双方整体实力的对决。

但这只是战术层面的推演,在战略层面上单纯的攻防战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必须放到整个战局中去考察。《三国志》记载,3万增援的魏军在张郃率领下驰援陈仓,诸葛亮没等敌人的援军到达就回师了,撤得比较从容,安排也很周密,在回师路上还将追击而来的魏将王双斩杀。

当时蜀军有10万人,3万敌军增援似乎可以一战,诸葛亮却选择了退兵,退得很干脆,这就有了一个疑问,似乎诸葛亮过于谨慎了,或者这件事还另有隐情。

当看到诸葛亮写给哥哥诸葛瑾的一封信时,似乎找到了这些疑问的答案,这封信容易被大家忽视,因为《三国志》等史书没有收录,它保存在《水经注》里,诸葛亮在信中说:

[page]

“有绥阳小谷,虽山崖绝重,溪水纵横,难用行军。昔逻候往来,要道通人。今使前军斫治此道,以向陈仓,足以扳连贼势,使不得分兵东行者也。”

意思是:有一个叫绥阳的山谷,山崖险要,溪水纵横,行军困难。以前侦察兵在一带往来,都走的是险要的小道。现在我命令先头部队砍伐树木,修建道路,以便通往陈仓,足以牵制敌人,让他们不能分兵去进攻孙吴。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时间是陈仓攻城战打响前,信的内容至少可以说明几点:一是在大战即将拉开帷幕的时候,诸葛亮还在与远在孙吴的哥哥通信,保持着信息上的沟通;二是此次北伐诸葛亮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派出侦察人员前往陈仓一带做过侦察;三是信中特意讲到蜀军的行动可以起到牵制魏军的效果,让他们不能分兵攻打孙吴。

尤其是第三点,透露出蜀军此次军事行动的目的就是配合孙吴,所以大战将至的紧张时刻诸葛亮还有精力给哥哥写家书,因为这不是普通的家书,而是通过哥哥向盟军通报情况的重要信函。

刘备死后吴蜀重新交好,在军事上双方多有配合,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孙权也出兵牵制了曹魏,这种配合应该是双方面的,既有孙吴配合蜀汉,也应该有蜀汉配合孙吴。

孙权、陆逊当时正在策划一场大战,通过诈降的办法引诱魏军东线战场总指挥曹休上当,这就是著名的石亭之战,因为高度机密事先不大可能通报蜀汉,但战事一开,为保证胜算,孙权必然会立即通报蜀汉,请这边出兵攻打曹魏的西线,减轻孙吴的压力。

诸葛亮接到孙吴方面的请求后立即行动,在西线战场发起进攻,不仅牵制了西线战场魏军总指挥曹真不敢乱动,而且调动原属荆州战场的张郃率部回援。

从战术层面看,陈仓失利,诸葛亮二次北伐无功而返;从战略层面看,它调动了魏军主力,配合了盟友的行动,实现了主要预定目标,所以诸葛亮也没有恋战,迅速回防。

如果又是一次大败而归,一向严于律已的诸葛亮一定会再次做出反省或自罚,而这一次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