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明朝人的高端“地域歧视”,江西人、河南人都被怎么黑?

2022-05-19

文/沧溟道人(明清史研究原创团队)

地域歧视,在当今中国十分常见。这种陋习并不值得提倡,但如果考证起来,这“地域歧视”的现象,还真是“源远流长”,自古有之。就比如在明朝吧,连许多饱读诗书之辈也未能免俗,常有地域歧视之语。不过文人雅谑,比较含蓄,和如今露骨粗俗的用语还不太一样。别不信,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明朝的地域歧视是怎么样的。

在明朝,一般来说,地域歧视是以省级行政区划(也就是布政司)为单位,各个省都有自己的歧视性外号。这其中,中枪最多的恐怕就数江西了。

江西人在明朝就以勤俭节约、精打细算闻名,而且重视教育,做官的人也很多,因此出了不少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这可就令某些人眼红了,他们最喜欢编排江西人,用各种各样的段子嘲笑江西人抠门。比如《菽园杂记》里说,江西人吃荤菜只吃内脏,因为买的时候没有骨头占分量,比较划算;平时摆酒席,席上一大盆菜,其实都是木头雕刻的,只有中间一小块能吃;祭祀神仙的祭品,是“赁于食店,献毕还之”,连祭品都是租的,也不知道神仙们作何感想。这些半真半假的谣言,奠定了江西人在明朝“俭啬”的名声,而江西人的外号也比较难听——“腊鸡”。

与江西类似,湖广人、河南人的外号,也是以食品命名。湖广(包括湖南、湖北)人的外号是“鱼干”、“干鱼头”,河南人的外号则是“驴板肠”。而江苏、浙江一带的人,外号叫做“盐豆”。这么多以食品命名的地域外号,怪不得中国号称是“大吃货国”啊。

(“盐豆”)

那么,为什么明朝会有这么多以食品命名的地域歧视外号呢?

这还是跟明朝官员们送礼的传统有关。各地官员送礼,都喜欢送一些家乡的“方物”,也就是土特产,其中,又以各种食物最受欢迎。因此,京城的大小官员们对各地都有哪些特产食物了如指掌,时间长了,当然就喜欢以这些食品来指代当地人了。江西的腊鸡腊肉、河南的驴肉驴肠,湖南湖北的鱼类,不管是在明朝,还是在现代,都是很有代表性的美食,自然成了当地人的代称。

所以明朝的官员之间,最喜欢拿这些外号互相开玩笑。比如嘉靖年间著名的内阁首辅夏言是江西人,有人就送他半句诗:“腊鸡独擅江南味”。又比如,正德初年的内阁首辅李东阳,祖籍湖南,有个河南官员,便对他说:“晓日斜穿学士头。”因为挂咸鱼,都是穿过鱼头挂起来的。李东阳才思敏捷,应声对曰:“秋风正灌先生耳。”隐括了一个“驴”字,奉还给这位河南官员。

这些奇奇怪怪的外号,其实都是比较善意的讽刺,明朝各地人互相开开玩笑,也不以为忤,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歧视都这么无伤大雅。比如明朝著名的阉党人物焦芳,对南方人的歧视就到了恨之入骨的地步。

(焦芳画像)

焦芳这人,在当时就被人讽刺为“不学无术”,他性格阴险,因为一直升不了大官,就投奔了大太监刘瑾,成了阉党中的头号种子选手。他一生最恨南方人,而在南方人中最讨厌的,就是上文提到的江西人。这讨厌可不是嘴上说说就算了的,他曾经写奏疏,把明朝历史上的南方官员挨个骂了一顿,还要求国家减少科举时录取的江西人名额,幸好其他有识之士群起反对,才把这事压了下去。

投奔大太监刘瑾之后,焦芳变本加厉,特别画了一幅《南人不可为相图》进献给刘瑾,诋毁南方人,说他们不能当官。在平时的工作里,他也常常故意给南方官员挑刺,如浙江余姚人谢迁,虽是状元出身,又是弘治年间的内阁大佬,号称三人内阁“谋、断、侃”中的“侃”,也被焦芳极力排斥。不过,刘瑾倒台后,焦芳也就随之削职为民了。

而如今湖北人“九头鸟”的外号,据说也与明朝著名人物张居正有关。张居正出生于湖广江陵(湖北省荆州市),他大力改革弊政,推行“考成法”与“一条鞭法”,挽救了大明王朝的颓势,却也因此得罪了一些因循守旧的官员。因此,便有人把他比作了妖兽“九头鸟”,时间长了,九头鸟就成了对湖北人的统称。

这些奇葩的地域外号,虽然不足为训,却也是对明朝历史的真实记录,多些无伤大雅的笑谈,总比那些粗鄙之语要好些吧。

参考资料:水东日记、尧山堂外纪、明语林、菽园杂记、古今谭概、万历野获编、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