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2022-05-19

加了好多群,类别不一样,各群加的人有分水岭,完全不一样的人群。

然后分别听群里的人说话,发内容,转消息,然后断定他们的文化水平,然后界定这个群是不是屏蔽,另个群是不是重点关注。

就像出了的置顶功能,我自己关注了近百个,就挑出5个放在置顶的位置,消息一出来,一般就会从头看到尾,置顶号有时因为几篇文章的质量下来了,也会取消置顶,另外发现新号内容好,也会再选择置顶。

但判断标准是我自己决定的,也就是说,和群的质量高下,完全取决于我的判定。

我的判定又由何来呢,我想,大致来源于我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儿。

走过的路,这一点不好说,因为每个人的条件和想法不一样,也有穷游走四方的,也有打工挣了钱四处游走体验不同的生活的,但毕竟受限制。

经历的事,也随个人的命运不同,可有机缘。有的人一生顺遂,大致平和如一面安静的湖水,有的人一生波澜壮阔如海洋。

郭德纲说,吃亏要趁早,一个人打从生下来就放温室里,到六十五岁,一场感冒死了;另一个打从生下来一天八个嘴巴子,到二十岁上成活金刚,赛罗汉,啥挫折都经得起。当然这是极端的道理,可毕竟是道理。

走路和经历这个事儿,相对难度较大一些,而读书不然,容易些。

于是,就说,多读书吧。成本低,收益高的人类活动里,读书怕是最好的事儿。

我出生的城市是一个小到六线不止的小城市,我出外乡的时间早,于是,同学们都“散落在天涯”,但隐约听到初中同学,高中同学各自不同的生活,在群里也见到不一样的内容,活得都很有烟火气,我猜他们比我快乐吧,但有些事情,他们的看法跟我就完全不一样,于是,我就在群里呆着,不说话,屏了群的提醒,甚至整月也不回群里看一眼。

亲戚里也有上门的,讨论他们的生活周遭,一样烟火气很浓,但有些很简单的事儿,却处理不清楚。对于一些很简单的生活常识,也并不清楚,只能看着,不去惊醒。

大家相安无事。

比如看病:明明简单的病,却要找熟人托关系才去治,生个孩子也要托熟人找到熟人的医院去,最终导致孩子难产死掉,大人也九死一生;

比如信仰:一大群搞不清信仰与迷信的区别的人,他们信佛、信观音、信各种各样的宗教,但却讲不清楚教义,甚至对教仪也完全不做,对戒律不遵行,但却宣称自己信……

比如上网:网上传的事,放出的视频,不加辨别,不加认清,别人传播,我也传播,结果不但自己上当,也引朋友上当……

比如对孩子的教育:有什么班就报什么班,有个暑假也不让孩子闲着,生怕孩子没有前途,完全不顾孩子是不是有兴趣,只听那个办班的老师的忽悠……

比如养生:口口声声说养生,但吃饭管不住自家嘴,锻炼迈不开自家腿,但遇到养生的药,却愿意一年花个十几二十万的吃……

……

同类别的事情很多,而这些事,大城市,或者读书多的人群里,就发生得少得多,甚至从来不曾听说过。

不是说我读过比他们更多的书我就多厉害,也不至于像掌握了九阳神功和乾坤大挪移的张无忌一样,看别人的武功,就一眼看穿,不是的,只是稍稍明白的早一些,看问题清晰一些。

我深信还有比我看问题更清楚的人,他们或者是修行来的,或者是克己克出来的。但我深信,他们读书一定比我多,毕竟,这个世界上,天才还是少数,大家自打出生时算起,智商差异并不大,只是后天的环境,所遇的人(包括父母兄弟)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人,而后天的环境里,读书,起的作用极大!他们之所以比我强大,先天因素不算,他们一定是比我读书更多的人!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完全不假,但这样一个信息传播越来越对称的社会,人们各顾各地生活的程度越来越高,读书的作用会更明显,世事洞明或人情练达,固然对提高自己有益,但打扰别人的生活。当你打扰别人的生活,而别人又真的认为是这样的时,你已经不够世事洞明或人情练达了。

读书,经济实惠,收益丰厚。

让自己活得更明白是最直接的收益,至少减少自己在生活里犯低级错误的次数。

更不用说,读书有可能从此找到你喜欢做的事儿,你可能从此闪着光一路前行。或者因读书而相遇更高层次的人,享受更高层次的困惑带来的快感等更高级的享受。

书里的东西,大多是经过人的思考沉淀出来、再经整理加工,最后才成为书的吧,那些名著更是经过了许多聪明人的检验,值得一读。

不过,没办法,我讲这么多,可能还会有人如《红楼梦》里的贾政一样认为,多读书,只不过是学了些“精致的淘气”。

没办法,死循环需要运行到报错,费电又费时!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