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抗战英烈汪雅臣:传奇双龙队东北沦陷坚持抗日

2022-05-19

汪雅臣,1911年出生,祖籍山东蓬莱人。1934年,在五常县组建“抗日救国义勇军”,一年后,编入赵尚志游击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9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军长。1941年1月28日,在掩护部队突围时中弹牺牲。

汪雅臣(1911-1941),祖籍山东蓬莱县人,中国共产党员,东北抗日联军高级指挥员。“九一八”事变后,他树旗抗日,组织“双龙队”,开辟了五常抗日游击区。1934年,汪雅臣被推举为各抗日队伍联合成立的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首领。1935年春,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8军军长,改编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军长。率部队在五常、舒兰、榆树等地作战,沉重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1941年1月29日,在蛤蜊河子突围战斗中身负重伤,壮烈殉国,年仅30岁。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3年至1940年的八年中,汪雅臣率领部队同日伪军进行大,小战斗400余次,其中较大的战斗40余次,共击毙日军1003人,其中中将师团长1人,击毙伪军100余人;击伤日伪军700余人,俘虏日军20余人,伪军4人;缴获各种枪支1800余支,其中机枪29挺,步枪1500余支,手枪5支,子弹91箱和两麻袋,迫击炮1门,马27匹,牛12头,粮食100余石,现款9000余元,其他物资折价9万余元;解救劳工120人和9名被押爱国者。

生平经历

汪雅臣幼年举家逃荒至黑龙江省五常县,13岁给地主放猪,15岁当伐木工人,后被土匪“东双胜”劫持入伙,报号“双龙”。

1929年春,驻吉林东北军26旅34团清剿“东双胜”,收留汪雅臣。“九·一八”事变后,汪雅臣所在部队降日,他带领八九个爱国青年携械出走,于五常县小?牛河竖起抗日大旗,仍称“双龙”。

1934年1月26日,在纪念一·二六指示信发出一周年的日子里,汪雅臣得悉赵尚志在珠河成立东北抗日联合军司令部消息后,派人前去联系。赵尚志曾派交通员肖逸民经常往来于两支部队之间沟通情报。汪雅臣和赵尚志两个队伍之间的关系,从此越来越密切。是年2月,汪雅臣联合五常一带的反日山林队的首领及附近群众700余人,在五常县尖子山老爷庙前召开了抗日大会,成立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汪雅臣被选为首领。汪雅臣在会上号召各抗日武装联合起来,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由于汪雅臣的部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威望越来越高,扬名于五常、山河屯、舒兰一带。

1936年9月18日,经满州省委批准,接受中共珠河县委改编,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汪雅臣任军长,9月又改称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计千余人,汪雅臣任军长。此时,十军已发展到19个团,共1000余人。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汪雅臣率抗日联军第十军,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他亲自险闯伪军司令部,劝服伪军头目邓旅长枪口对外不打中国人,并暗中资助抗日联军。他率部突袭山河屯山林警察队,全歼日军守备队,给日伪武将以沉重打击。日军恼羞成怒,调集兵力讨伐抗联第十军。汪雅臣率部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顽强作战,给敌人以大量杀伤,极大鼓舞了当地人民的抗日斗志。

1940年春,鉴于反满抗日救国的新形势,吉东、吉北、东满三个省委的负责人研究讨论,提出了逐渐收缩,保存实力的方针,并重新制定了新的游击活动计划,将3个路军的各军整编为第11支队,十军编为11个支队,军部仅留49人,汪雅臣任支队长,陶净非任政治委员。在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未到达哈绥铁道南队之前,第八支队由道南游击区司令柴世荣、政治委员季青负责指挥和领导。是年3月,汪雅臣率队攻打亚布力,缴获战马70余匹。嗣后,回师攻打山河屯警察署,缴获很多物资。6月,又率队袭击了沈家营伪军教导队,打死敌人40余名,缴获步枪50支,掷弹筒1个。7月,攻打沙河子镇,打死打伤日伪军多人,烧毁了冲河街警察署。9月,又率队攻打山河屯,解救了9名被关押的爱国者。

1941年1月29日,汪雅臣率军部32人宿营九十五顶子山。凌晨,因叛徒告密,被日伪军包围。汪雅臣镇定自若,临危不惧,委托副军长张忠喜带领大部人员从东南山口突围,自己带领不足10人,坚守西面山头进行掩护。此时,敌人已抢占东南山头高地,副军长等人冲入漫岗地时,均遭不幸。汪雅臣带人前去援救,警卫员中弹牺牲。汪雅臣胸部、腿部多处中弹,被捕后牺牲,时年30岁。建国后,为纪念汪雅臣烈士,将他牺牲前率部留驻的蛤蜊河子村更名为双龙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