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为什么适合自学,如何自学?
今天给自学篆刻的朋友们打打气,说说篆刻为什么适合自学,如何自学?当然,我一贯的风格就是,只谈自家的感受,看文章的朋友不要把文章当教材,免得误人子弟。
其实我们现在有学篆刻念头,大部分的原因是兴趣,或者确实是为篆刻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觉得自己动手刻一方自家喜欢的印章来,是一件顶顶高大上的事儿,而不一定是为了成名成家,即便如此,大家还是想尽可能地快速掌握篆刻的入门门径,迅速登堂入室,尽快使自家的作品能“拿得出手”,于是,很多朋友说,我要拜师!
(吴昌硕 西泠印社中人)
有老师固然好,但很多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或者说,想要拜师,需要太多的机缘,甚至有的老师高高在上,接触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拜师了。于是,大部分的朋友的篆刻都起源于自学,而且是长期的自学。今天要说的是,自学并不可怕,因为篆刻完全适合自学。
一、篆刻为什么适合自学?
篆刻学习里有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话,就是“印宗秦汉”。也就是说,学篆刻,从秦汉印的平实端正入手学习就是学习篆刻的正道,就算历史上那些成名成家的篆刻大神们,他们也是从秦汉印入手开始学习的,或者说,他们可能最初不学秦汉,走了一段时间弯路之后,又都回到了秦汉印的学习上来。大家们师法秦汉,于是终成大家,篆刻入门者,完全可以不学这些大家,直接去学秦汉印,这很直接,道理上,就是直接找老师的老师去学习,完全说得通。
(汉印 魏霸)
临摹秦汉印章的材料,现在网上很容易找,找出几百方规整的汉印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篆刻自学者完全可以把这些汉印拿来,一方方临写,一方方上石奏刀,最终成为一件自家的学习作品,不需要老师指导,只需要知道一些基本的操作规程就可以了,剩下的没其他,就是长期练习。
方针是:勤奋加用心,勤奋是指经常练,好的方法如“每日一印”;用心是指细心揣摩,每临一方印,都学习这方印的字法、篆法、章法、刀法,边款等的长处,把这些细心体会出来。
而勤奋与用心两件事,都不需要老师监督,你学篆刻是发自内心想学,篆刻做好这两件事,就完全可以有点成就。大篆刻家吴让之在《吴让之印存》里说:“弱龄好弄,喜刻印章,十五岁乃见汉人作,悉心摹仿十年”,这里的“悉心摹仿十年”最为关键,用心坚持,十年不辍,又完全发自内心的爱好,怎么可能不成名成家。篆刻理论家朱简也在《茵阁藏印》里说:“总发嗜印,独取季汉以上金石真迹三数帙,铜章百十余,摩挲岁月”,其中的“摩挲岁月”也是勤奋与用心,而取材很简单,就是汉印。
(吴让之 熙载之印 吴氏让之)
也就是说,在整个自学的过程中,传世的古代印章、印谱和印学著作完全替代了老师的作用,只是这个老师不在身旁耳提面命罢了。但是因为现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找到好的印谱,好的印学著作,甚至找到好的培训视频都不是难事。
二、有哪些大家是自学成才的?
能不能举几个自学成才的例子呢,很容易,随手就是,比如丁敬、邓石如,吴昌硕、黄士陵……
慢点,这些可都是大师啊!是的,大师,这些大师们也是自学成才的,也许最初他们跟随过别人学习篆刻,但这些老师一定不是名师,因为历史上并没有多明显的痕迹,显然他们的造诣较为平常,或者说,他们的水平,比他们后来的这些弟子们差远了,于是,老师的名气被学生盖过了,也有可能,但至少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学生可以自学成才或者超过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韩愈老早不是说“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么。
比如丁敬,他在自家的《论印绝句》里说,“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汉印固然是好,但绝不可以墨守成规,甚至认为六朝唐宋的印章也很值得学习,于是他独自变而出新,继承并发展了朱简朱文短刀碎切的刀法,形成自家独有的切刀风格,最终开宗立派,以切刀之风成浙派鼻祖,与蒋仁、黄易、奚冈并称“西泠四家”。他没有明确的老师!
(丁敬 丁敬身印)
再说邓石如,他可能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启蒙受一些何震、苏宣的影响,再爱程邃一些影响,这些影响都不是老师级别的影响,而是前人资料式的影响,他的印风呢,完全得力于他的自家书风,自己学习各种碑刻,最终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印从书出”的道路,自成一格,行刀如走笔,很难想像,此时丁敬的切刀涩古的风格已经形成,而邓石如却真的能创作出婉转流畅印风的诸如“江流有声,断岸千尺”,“意与古会”这样的作品来。他没有明确的老师!
(邓石如 邓石如字顽伯)
吴昌硕或许也是从父亲那里继承了点篆刻知识,但更多的是自家积累,既能“印从书出”,又能“印外求印”,他几乎继承了前人所有的篆刻理论,并进行了自家的探索,他接触了更多的金石文字,而这些文字的积累,都成为他实际上的远古的“老师”,提到吴昌硕,他的老师又是谁呢?
黄士陵也没有老师,这里不再缀述。
他们都是公认的大家,我们现在还在学习他们的作品,还在体会他们每方作品中的精妙绝伦之处,他们也是我们的老师,只是他们是我们未曾“拜过”的老师。
三、篆刻如何自学?
篆刻历经长久的发展,已经形成颇为繁杂的艺术体系,要想学习篆刻,很多自学者往往找不到入门方法,最近布丁一直在做这方面的事情,是希望通过自家的探索,慢慢理出一条适合自学者学习的门径来。
目前大致可提供给篆刻入门者的经验是:
1、找出平实方正的汉印一百方来,每方都临个几过。边临边思考,务求临得像,是为了得到形似,在这个阶段,找到刀与石之间的感觉,清清楚楚在内心深处知道,什么样的笔画应当用什么刀法去处理,冲刀切刀都能灵活运用,想要表示什么样的风格,自家心里想的,能在不同的石头上表达出来,也就是说,这一段时间,精力重点放在刀与石的感觉上,注重刀法,兼顾一些章法。
(李斯小篆)
2、找来著名的篆书碑帖,认真练习一下篆书。远到李斯,近到邓石如,都可以拿来临写,临写的过程也需要用心,不必求多,更多在于细心体会笔法——篆书特有的笔法。注意,这个阶段并不是完全脱离篆刻学习,而是一边刻印,一边临字,这一段时间的精力重点放在字法和篆法上。什么字,怎么写,写到印上时,又该如何变化,要过篆书的单字关。
3、学习一下篆刻史,遍观百家,细心体会。篆刻史上有哪些大家,都一一学到,找到他的几方代表意义的作品看一下,甚至感兴趣的,临摹几趟,因为大家比较多,可以规划出来一个学习计划,某段时间内只钻研某个印家的作品等。这一段时间的精力重点放在章法上,兼顾一点字法、篆法以及刀法。
4、字法、篆法、章法、刀法都有一定感觉后,参加一些比赛,学会钤盖,学会拓款,学会制作印屏等等。这一段时间大致进入创作阶段,基本可以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了。这一段时间,要更进一步多读名家之印,多学篆刻理论、书法理论、绘画理论、美学原理等,提高自家的审美。
今天的文章比较长了些,但目的很单纯,就是为篆刻自学者打气,自学吧,篆刻自学的路蛮宽的,加油!
(【老李刻堂】之9,图片来自网络)
- 上一篇:诸葛亮续命七星灯失败:但刘伯温成功续命12年
- 下一篇:拒绝礼仪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