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武帝刘裕的野性北伐,为什么失败,他若坚持北伐,能灭掉北魏、统一天下吗?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才,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南朝宋刘裕,北伐为何失败,他若坚持北伐,能灭掉北魏、统一天下吗?
义熙五年四月,刘裕在建康誓师北伐。进攻南燕,连战连捷。义熙六年二月,晋军攻入广固内城。南燕慕容超率数十骑突围而走,被晋军追获,送至建康斩首,南燕灭亡。刘裕以广固久守不降为由,入城后,尽杀王公以下三千人以泄愤。
义熙十二年八月,刘裕以刘穆之任尚书左仆射,内总朝政,外供军粮,自己率大军分四路北伐。九月,刘裕抵达彭城。龙骧将军王镇恶、冠军将军檀道济领兵由淮、淝转向许、洛,后秦诸屯守皆望风降附,晋军进展神速。十月,王镇恶军占领洛阳。义熙十三年正月,王镇恶突破潼关防线,率师直进,一举攻陷长安,姚泓率群臣投降,后秦灭亡。刘裕收复长安,这年冬天,刘裕率晋军浩浩荡荡地抵达长安皇城。他想在此稍作休整,经略关中,不料传来刘穆之病死的消息。刘裕怕朝廷有变,留其十二岁的儿子刘义真率王修、王镇恶、沈田子等文武共守长安,自己统军南归。刘裕匆匆南归后,留守长安的晋朝文武发生内讧,最终长安得而复失,良将劲兵损失颇多。但经过两次北伐,黄河以南、淮水以北以及汉水上游的大片地区,为刘裕据有。这是北伐最高的收获,也让刘裕的声望达到了顶点。
在东晋100多年里进行过多次北伐,刘裕实际上只是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胜利,并没有完全北伐成功。
公元417年,刘裕从东晋国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出师北伐,目标是割据关中一带的后秦。同时,刘裕留下心腹刘穆之坐镇建康,处理军国大事。很快,刘裕就灭掉了后秦,收复了西汉旧都长安。但是噩耗随即传来:刘穆之突然病逝。
当时,刘裕在朝中的地位不是特别稳固,很多人不服刘裕,多赖刘穆之从中斡旋,刘裕才可以放心地去北伐。但刘穆之一死,朝中无人,刘裕必须回师,北伐大业就此中断,刚占领不久的关中,也被大夏国的赫连勃勃夺走了。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刘穆之不死,刘裕没有后顾之忧,专心北伐,他真的能统一天下吗?
首先,咱来看看刘裕消灭后秦之后,天下还有几块势力。
实力最强的,自然就是刘裕控制的东晋,还有西北的凉州,也就是现在的甘肃附近,张掖以西是西凉,也就是唐朝皇帝乱认祖宗的那个西凉武昭王李暠的地盘;西凉以东,是匈奴枭雄沮渠蒙逊控制的北凉;北凉以东,现在的内蒙古西南部、宁夏、陕西北部,就是著名的赫连勃勃的大夏国。
不过,这三个小国加在一起都无法与刘裕的东晋相比。
东晋当时的疆域,北边的东线抵达黄河,西线已控制关中,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重庆、广西、广东、云南、贵州,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兵源和战争资源都没有问题。
西凉只有酒泉、敦煌少数几个郡,人口稀少,北凉也一样,也就武威、张掖等少数几个郡,而大夏国干脆就是一个游击队,骑着马,打到哪儿算哪儿。
刘裕如果坐镇长安,刘穆之在江南筹集的兵源、粮草、战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关中,刘裕就是和西凉、北凉、大夏国打消耗战,不用动刀兵,这三个小国都撑不了多久,早晚是刘裕的囊中之物。
刘裕基本上能控制河西地区,但是,他统一天下的梦想,可能也就此终止了。因为接下来,刘裕要面对东晋最强悍,也是最难对付的敌人——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
西晋后期,鲜卑拓跋氏在内蒙古中南部建立了代国,公元376年,前秦天王苻坚出兵灭了代国,但十几年后,前秦在淝水之战惨败,迅速崩溃,而代王拓跋什翼健的孙子拓跋珪,重建代国,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北魏的立国之战,发生于公元395年,就是著名的参合陂之战。是役,北魏全歼当时最强对手后燕的主力,后燕从此衰弱,最终为北魏所灭。就在刘裕北伐后秦的时候,北魏已占领山西、河北、京津、豫北地区,以及“本部”内蒙古中部。
论面积,北魏自然不如东晋,但如果比起战争资源,北魏一点也不逊于东晋。就人口而论,河北、山西都是人口稠密地区,尤其是河北,比如冀州、赵郡、魏郡、常山郡、中山郡,当时都是经济发达地区。
如果比木材、竹子、盐铁,可能东晋资源要多于北魏,但是,东晋缺少一种冷兵器时代极为重要的战争资源——马匹。而北魏则可以说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马匹。
北魏控制着内蒙古中部,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马匹多到数不清。刘裕虽然也有一部分骑兵,但和北魏几乎取之不竭的骑兵资源相比,可以说不值一提。
另外,北魏正值建国以来的上升期,皇帝是拓跋嗣,非常聪明,会用人,将相士兵乐为之用,而且文有北魏版的诸葛亮——崔浩,武有长孙嵩、穆崇、奚斤、叔孙建、于栗磾,这些人的实力,不在东晋那帮强将檀道济、王镇恶、沈田子、沈林子等人之下。
而且,面对气势汹汹的刘裕,北魏上下其实并没有把他当回事。刘裕刚伐后秦时,齐郡太守王懿降魏,上书给拓跋嗣说:“刘裕现在洛阳,只要魏军出兵截断刘裕回江东的归路,刘裕可一举擒之。”但拓跋嗣暂时还没有与刘裕开战的打算,但也肯定了王懿的想法。
这说明,魏军是有实力切断刘裕归路的,一旦真这么做了,不说晋军一定会败,至少在军心上会受到很大影响。毕竟,晋军都是江东子弟,军心一旦散了,仗就不好打了。
还有一件事,北魏本来不打算放刘裕过黄河,但被刘裕敲打了一下,学乖了,同意刘裕借道伐秦。但是,拓跋嗣也给大将长孙嵩下令:挑选精兵强将,做好与晋军决战的准备。如果刘裕真的要伐秦,长孙嵩就率军南下进攻徐州,切断刘裕的归路。
拓跋嗣之所以按兵不动,是错误地学了魏文帝曹丕的“坐山观虎斗”。三国时,刘备伐吴,曹魏不趁机攻吴,而是让二虎相争,然后魏收渔翁之利。拓跋嗣也是这么考虑的,让晋、秦大战,等到两败俱伤时,北魏再出来收拾残局。拓跋嗣相信,只要晋、秦两败俱伤,他就能随时割下刘裕的头。
拓跋嗣这么想,绝不是异想天开,他是有足够的实力的。
刘裕灭掉西凉、北凉和大夏国后,从理论上,他可以从西线(黄河南北走向)与南线(黄河东西走向)同时进攻北魏。但是,北魏的兵力,是可以做到两线作战的。如果刘裕下决心要灭魏,势必要和魏打持久战,同时必然会消耗东晋大量的国力。东晋的国力能支撑多久,以及东晋人对战争的忍耐力有多久,这都是未知数。
其实,刘裕在江东的统治并不牢固,即使有与上层士族关系不错的刘穆之坐镇,还是有很多人不服刘裕。这些人对灭魏统一天下没什么兴趣,但他们绝对不能接受灭魏而导致自己的利益受损,否则,必然在东晋内部给刘裕添乱,这是刘裕无法承受的。
所以,综合来看,刘裕要消灭北魏,北伐成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见解呢?
- 上一篇:西汉开辟的丝绸之路,为什么沿途干尸这么多?
- 下一篇:烧绵山【第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