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清朝的改土归流中做一个坚挺的“土皇帝”
历史教科书说,清朝在雍正时期设立了军机处,同时也标志着封建集权制度走向高潮。但就是在兢兢业业,心思缜密,老成持重,圣心独裁的四爷雍正的疆域之内还存在着许多“土皇帝”
。
“土皇帝”指的就是国家边陲地区的实际统治者即大小的土司头目。为什么要改土归流,首先要知道土司制度是怎么回事。这种制度的雏形其实就是唐朝时的羁縻州政策的一种延续。土司制度是对中央政权无力顾及的西南边陲地区土人头目的一种笼络手段,在土司统治下,土地和人民都归土司世袭所有,土司各自形成一个个势力范围,司法、财政、行政、兵事都可以自治,对于当地人民予求予取,掌握一切生杀大权,除了不能登基称帝,其他一切甚至比照皇帝,而且只需要象征性的向朝廷缴纳微薄的赋税,以证明中央王朝对其的统治权力即可。
(播州杨家自唐朝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杨端割据播州,形成世袭土司政权,经历唐宋元明朝代更迭,对播州的统治延续724年。图为播州杨氏要塞遗址。)
真正的土司制度兴于元朝,明朝是土司制度的高峰,因为在明成祖时期对于越南的征伐,所以朝廷更需要西南边陲的稳定,借以来保证军队后方的安全,所以对土人又是大加封赐。而且在明朝万历年间朝廷抗日援朝,又加上辽东女真的兴起,使得无法顾及西南,为了保证国内政权稳定,避免多线作战,对西南土司土司更是优待。由于但也是因为如此,才导致清朝时土司势力过大,尾大不掉。
(康熙年间颁赐与唐崖土司的印信)
而且由于土司制度不随王朝权力的更替而变动,所以土司成为了一种超然的存在,任你天子更迭,老子一方独大。所以对土司,皇帝半是拉拢,半是打压。由于清初康熙的平三藩、收台湾以及三征准格尔,所以并没有力量对西南土司有所动作,甚至在平三藩的过程中对云贵土司多有倚重。而等到雍正即位,他的施政方针主要是巩固国内政权,所以即位之初便已经对影响西南的集权的土司们磨刀霍霍了,等到雍正四年,由于“桑植土司向国栋恃强负固,与容美、永顺、茅冈各土司寻衅仇杀,贪暴不仁,民不堪命”。出于“调停各部土司矛盾以及安抚民众”,改土归流这个杀手锏便被祭了出来。 据《清史稿》记载”至雍正年初,而有改土归流之议。”雍正四年即公元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上书皇帝,言道:“云贵大患,无如苗蛮,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随后雍正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发布上谕:在滇、黔、桂、川、湘、鄂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这就是所谓“改土归流”。其根本目的就是限制土司权利,并将其收归中央。
(鄂尔泰 满洲镶蓝旗人,官至云贵总督,赐号:襄勤伯)
改土归流被提上国家日程之后,土司们自然是极力抵制,但是由于土司体系内部矛盾重重,再加上国家财政和军事经过雍正皇帝四年的休养与建设,早已做好了平定诸部土司动乱的准备,而且皇帝恩威并施,对于主动交出印信的土司,雍正不但保留其封地,甚至还大加赏赐财帛,甚至加封官职,而对于敢于反抗的土司,不但革除官衔、没收财产,甚至将其举家迁往内地,交由当地官员看关起来,终身没有自由。所以如果想在这场改土归流风潮中保住土司的财产地位性命,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同中央抵抗,虽然设置流官之后,土司所辖土地上的司法、行政职权被国家收回,但土司还相对保留有自己的少量军事部队和完整地财产权。相对于有清一代那些被圈养在北京的王爷贝勒们,已经是很好的结局了。
(恩施的土司王大堂)
不过即便是如此土司们也不要高兴得太早,因为四爷的儿子乾隆更不好对付。乾隆十一年,由于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助女欺凌其女婿小金川土司泽旺,并不奉清廷四川总督和巡抚的约束。这样一件小事,且以大小金川偏僻贫瘠之地,使得动乾隆皇帝兴动四万大军,并从云贵调将前往督讨。除了速战速决、一举平定所谓“叛乱”的意图外,清廷最为惧怕的是汉人与苗人、瑶人诸部接近,害怕明朝的遗老遗少的复国之心,选定天高皇帝远的大小金川为最后抵抗地区。
(乾隆年间平定大小金川得胜图)
虽然有人说这是乾隆穷兵黩武,故意夸耀武功的表现,可事后却是证明,乾隆通过对大小金川的征伐,又将一大批土司废除掉,将其封地彻底纳入到中央政府的统治之下,当然此次事件的影响只局限于川西及滇黔部分地区,其他地域未收到太大波及。但自此之后,土司制度日渐没落,名存实亡了。
不过即使在大小金川动乱中没有受到影响,但是当革命的号角吹响,新中国建立之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规定,土司制度也就荡然无存了。所以所谓世袭罔替的土皇帝,在时代大潮的面前也只是个笑话而已。
- 上一篇:揭秘:姜子牙孙膑诸葛亮刘伯温之间有什么关系?
- 下一篇:标准站姿礼仪常识